首页> 年度报告>汉中市> 汉中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

汉中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6 15:24
单位名称 汉中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为全市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保障。业务范围:道路、水路运输、城市公交、出租汽车、机动车维修检测、驾驶员培训等行业的管理工作;重点旅客运输和重点货物物资运输的应急服务保障等工作。
住所 汉中市汉台区康复路17号
法定代表人 龚野
开办资金 1122.1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中市交通运输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17.14万元 726.88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4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办理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道路客货运输方面。对全市32家客运企业、19家危货企业完成车辆年审共计1080辆,其中客运车辆年审920辆(更新8辆,新增16辆)、危运车辆审验328辆(新增18辆,更新1辆)。全年人工审核省际包车3000余趟次,其中农民工返乡包车125趟次。2.城市客运方面。完成了中心城区8家出租汽车企业709辆出租汽车的年度审验和1000余名出租汽车驾驶员的年度诚信考核工作,并指导10县区18家出租汽车企业完成服务质量信誉考核等工作;完成了全市2022年度交通发展奖励资金发放工作;全年培训、考核巡游出租车及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17期共923人;完成中心城区滴滴、万顺、及时出行3家网约车平台公司许可前期符合性审查工作,已报市局审批;配合完成了中心城区、宁强等县区巡游出租“嘀嗒出行”智慧码推广运用工作,牵头完成了全国文明城市争创达标点位暨公交集团1路公交车和沿线站点建设工作。3.机动车维修检测方面。全市共完成“两客一危”车辆综合性能检测1343辆,危险品车辆综合性能检测328辆,新增客车类型等级评定16辆,对全市14家机动车检测机构,机动车检测服务能力进行复核;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落实好“冬病夏治”,共抽调510余人次,持续对284家涉及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汽车维修企业开展专项检查、参与市大气办联合检查,建成M站19家,加快实现I/M站闭环管理,为机动车尾气治理提供了有力保证;加强维修市场安全管理、政策宣传,督促完善维修企业属地备案管理工作;全面完成对全市一、二类维修企业2022年度维修企业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工作。4.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方面。开展全市教学车辆、教练员备案工作,现已完成1305辆教学车辆和1143名教练员备案。召开全市驾培行业监管平台业务培训会,加强对计时培训平台使用。截至目前,组织从业资格考试22期,考试合格1316人,继续教育网络培训、初学、变更从业资格证等共计7858人次。5.安全应急工作。一是围绕市局关于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安排部署,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维护了运输行业安全,先后抽调380余人次参与重点时段驻企包保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对全市“两客一危”道路运输企业开展了联合检查、参加市局组织和自行开展的安全生产督导检查23次,安全生产专项行动12次。参与洋县金水4·20、国道244周家坪5·29、京昆高速宁强10·19等事故调查3次。二是全年共召开行业安全生产会议11次;组织各县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安全生产培训4次,参训100余人次;组织指导全市运输企业负责人进行“安全生产第一课”和安全生产“穿透式教育”培训的同时,举办违规人员教育培训班12期,培训人员880余人次。三是夯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做好全市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标评价工作,全市道路运输企业103家,已评价71家,还有9家证书尚在有效期内,13家企业正在评定申报当中。四是落实“两类人员”考核工作任务,2023年组织考核14期,369人次,合格189人次。6.源头治超方面。按照《关于做好全市源头治超工作的通知》督促各县区中心落实全市现有的70家政府公示企业监管全覆盖,监管率达到98%,日常对三类源头装载企业每月走访检查不少于8次。认真落实“一超四罚”和“黑名单”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对列管驾驶员30人,货运车辆13辆加入“黑名单”管理,暂停了业务办理,对一年内违法超限运输的货运车辆超过本单位货运车辆总数10%的运输企业暂停了其新增业务的办理。7.信息化建设方面。持续推动高频事项“跨省通办”和电子证照推广发放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电子证照总体合计已发42258张,发放比率83.82%,位居全省首位;截至12月,全市“两客一危”车辆入网率达100%,上线率达99.79%,轨迹完整率达97.95%,数据合格率达100%,总分99.39,全省排名第2。8.行业维稳方面。持续落实信访维稳机制,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落实了包抓领导和责任人,在深入运输企业和服务对象开展工作时,积极及时做好行业普法、政策宣讲等,对发现苗头及时处理、及时报告。截至目前,全年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12328”和“12345”截至12月底,共办理工单535件,办结535件。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1.社会效益1-11月份,我市累计完成全市公路客货运输换算周转量568925万吨公里,同比上涨了3.93%。其中:累计完成道路客运量800万人,旅客周转量54886万人公里,同比上涨15.77%;累计完成道路货运量4412万吨,货物周转量563437万吨公里,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83%。2.经济效益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形成了《2022年度全市农村客运成品油价格补助资金下拨方案》,经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审核同意,下达2022年度补助资金2629万元,确保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客货运输周转量虽较去年有大幅提升,但与既定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二是农村客运实载率偏低,短途农村线路经营效益差。城镇化进程加速,农村进城务工及学生就读人数增加,平常农村班线客运量极低,仅在重大节假日期间客流量部分增加。现多以摩托车、电动车、私家车为主,加之网约及电召出租汽车等新兴业态正在向农村转移,农村班线竞争力逐步减弱,部分班线减少经营客车数,农村客运行业逐步萎缩。三是“两类人员”考核工作推进缓慢。部分县区和企业不够重视,加之考核人员在考前准备不足,通过率偏低,导致“两类人员”考核工作推进较为缓慢。四是信息化建设和源头治超经费没有保障,专业技术人才引入困难。2.改进措施一是要夯实工作职责,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合力促进客货运输周转量任务指标达标;二是进一步优化职能目标,加强行业监督,提升服务水平,指导传统客运企业主动适应发展全域旅游和新业态需要,积极转型发展,稳妥调整运力,着力发展旅游客运;三是加大“两类人员”培训力度,提升县区和企业的重视程度,增加各项补贴,提升考试通过率;四是按照要求及时向上级部门申请经费补贴,加大现有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新兴技术培训力度。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突出政治引领,抓好统筹发展一是全力做好客货运输周转量任务指标工作,邀请专家教授进行专题培训,督促指导客运企业对基础数据应报尽报,确保上报基数完整,并继续保持与省中心的密切联系,做实做细各项基础工作,力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二是强化督促运输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快推进“两类人员”考试,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三是持续做好道路运输行业生态环保工作,加大维修市场监督力度,共建成M站19家,全面实现I/M站闭环管理。四是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持续加强从业人员素质教育培训,规范驾驶员培训市场,促进驾培行业规范、健康、有序发展。(二)优化发展措施,保障重点任务1.普及应用“跨省通办”和电子证照。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大力宣传和全面使用“互联网道路运输政务便民服务系统”,促使办理量大幅提升,使用率达100%,办结满意率达100%。进一步升级完善业务办理系统,推进“跨省通办”和电子证照业务全面普及。2.加快推进落实“互联网+”与巡游、网约出租汽车行业融合发展。在全面完成中心城区、宁强等县区“嘀嗒出行”出租车业户、车辆、人员数据比对及智慧码驾驶员绑码工作的基础上,滴滴、万顺、及时出行3家网约车平台公司经市局许可审批后,将在巡游出租汽车行业数字化信息化应用转型、巡网融合发展等方面探索推动巡网出租车服务提升的有效措施,推动全市巡游与网约融合并存、共同发展。3.巩固提升“三个年”活动成果。按照市局安排部署,积极做好设立政务服务分中心准备工作,并持续巩固提升“三个年”活动成果,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道路运输行业快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4.筹建汉中市交通运输行业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加大和完善交通运输信用信息数据归集力度,拓展企业和从业人员的不良信息收集渠道,规范违法违规数据来源标准,促使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5.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把巩固运输行业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核心工作,通过农村客运成品油价格补助资金下拨和常态化督促指导县区农村客运工作,全力保持全市1896个建制村通客车。6.持续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按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方案(2022—2026年)》总体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按科室和分管领域细化工作任务,持续推动创文工作有序开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