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杨凌示范区>
杨凌示范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杨凌示范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1 16:02
单位名称
杨凌示范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公共资源交易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建设工程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各类公共资源。
住所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新桥北路6号
法定代表人
卫景芳
开办资金
4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85.33万元
146.36万元
网上名称
示范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下,我中心认真学习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具体如下如下: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截至目前,共组织开评标及挂牌交易199场,交易额21.14亿元。其中,建设工程类交易额16.14亿元,政府采购类交易额1.42亿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项目交易额7858万元,产权交易类交易额2.8亿元,超额完成各项交易任务。(二)实现工程建设领域“不见面开标”全覆盖。率先实现交通、水利工程项目“不见面开标”,在全省领先实现建设工程领域“不见面开标”全覆盖,不见面开标率达到100%,最大限度降低交易主体成本,获得市场主体一致好评。(三)首批实现政府采购全领域“不见面”开标。升级改造政府采购交易系统,完善进场交易流程,实现单一来源“不见面”开标,在全省首批实现政府采购全领域“不见面”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四)建立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合作联盟。与河南南阳市、四川南充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地区签订跨区域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协议,与黄河流域各地区成员单位联盟,实现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有效减少本地评委“熟面孔”现象,解决评标专家资源短缺问题,提高评标工作的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实现网上实时在线“移动开标”。引入“标证通”系统,积极拓展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平台新功能。投标单位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使用移动CA数字证书参与开标活动,不受地点限制,开标时间更短,投标成本更低。(二)全省首批开发建设“杨凌智慧交易”APP。开发交易信息查询、报名、投标、开标、保证金业务办理、进程跟踪、消息提醒、智能客服及政策文件下载等多项功能,将部分交易大厅功能迁移至掌上交易,管理人员与交易主体均可通过移动端参与交易活动。(三)国有产权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系统上线运行。与省中心产权交易系统连通,上线运行国有产权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系统,实现国有产权交易线上委托、系统审核、公告发布、线上报名、网上竞价、结果公示等各环节“一网通办”。完成示范区首个国有资产盘活交易项目,交易额2.8亿元。(四)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功能,为清廉杨凌建设提供有力数据支撑。完成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分析系统功能升级,全方位构建交易数据看板、交易主体板块、异常指标排查、数据报表生成等功能体系。优化交易主体行为分析功能,强化围标、串标行为挖掘分析能力,为监管部门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分析报告,不断促进行业规范管理。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交易设施需不断完善,交易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服务市场主体的意识还需加强。改进措施:一是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坚持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二是开拓工作思路,高标椎工作要求,打造工作亮点。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推出“暗标盲评”新评标模式。针对评审环节存在的倾向性评标、专家围猎评标等问题,开发“暗标盲评”系统,采用隐藏投标企业信息,评标内容块化生成,评审顺序随机排列等技术手段,实现评审专家模“盲评”,提升评标评审公平、公正性。(二)建设评审专家场内评价系统。根据《杨凌示范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评标(评审)现场专家管理暂行规定》,开发建设评审专家场内评价系统,从出勤情况、评审纪律、评标质量、违规事项等五方面,对每位评审专家进行量化考评,形成评价报告,上传至交易系统。督促评审专家公平、公正评审,净化公共资源交易环境。(三)建设智能辅助评标系统。针对评标过程中存在的耗时长、难度大、尺度不一致等问题,开发智能辅助评标系统,运用AI技术,实现电脑智能清标、初步评审智能分析等功能,切实缩短评审时间、减少人为干扰、提高评标质量。(四)进一步优化国有产权交易系统功能。通过完善国有产权交易系统、优化交易流程等手段,实现国有产权交易全流程电子化、交易过程无纸化和网络竞价远程化,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五)大力推广“电子保函”,扩大市场主体选择范围。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更多交易主体能够使用电子保函,扩大使用范围。积极引入多家证券、保险、金融机构,扩大市场主体选择范围,提高电子保函使用效率,提升交易市场活跃度。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