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中市> 汉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汉中市政府采购中心)

汉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汉中市政府采购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0 10:04
单位名称 汉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汉中市政府采购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打造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守信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业务范围:组织开展政府采购、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矿业产权交易等公共资源进场交易工作。
住所 汉中市汉台区南团结街与汉宁路十字金格大厦(汉中市政务服务中心)四楼
法定代表人 周向群
开办资金 1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拨款
举办单位 汉中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2.56万元 108.7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若有,需具体说明);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持续推动交易平台整合共享。认真落实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工作的相关部署要求,努力营造“竞争有序、开放透明、公平公正、规范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结合工作实际印发了《2023年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紧紧围绕重点工作,协调各方、主动作为,进一步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质效。(二)倾力打造高效透明规范交易平台。一是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2023年4月成功实施完成汉中市首宗政府采购“不见面开标”项目,全年完成“不见面开标”政府集中采购项目共计36个,目前在工程建设项目和政府集中采购领域均已实现“不见面开标”常态化,建设工程项目“不见面开标”覆盖率达90%以上。完善市本级政府采购电子卖场功能,供应商常态化征集采用“厂家授权”和“经销商”两种模式入驻,不断扩大供应商和商品数量。持续优化土地矿业权、国有产权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流程细节,竞买保证金的交纳实现了线上操作。二是持续提升便民利企服务能力。实行所有进场交易业务统一登记受理,经“四级审核”后交办到具体业务科室,严格落实保密要求,确保每个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规范运行。在土地招拍挂出让领域深入开展“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将“提前介入、事前指导、一次通过”的全流程帮办服务落到实处。三是落实政策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工程招投标领域推行保险保函、银行保函、担保保函替代现金保证金,开发上线汉中市公共资源交易金融服务平台,全方位为投标企业提供担保、融资等在线金融服务。对权益类项目申请进场或委托交易的,在主要材料基本具备的情况下,采取容缺受理,避免影响总体进展,积极服务权益类项目进场审核接收。四是深化整合共享拓展交易覆盖范围。以政府特许经营权改革为突破口,切实提高现有资产运营效益,牵头拓展“4+N”项目类别,全力以赴支持各县区盘活泊车位资产。汉中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已成功交易八个县区、三个经济功能区的13个泊车位特许经营权项目,交易总金额达50.87亿元。与市国资委共同协作将国有资产租赁权、报废设备等纳入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行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助推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成功交易9个国有企业房屋租赁权转让项目,成交额500.51万元/年;2个报废处置项目,成交额100.3万元;国有企业股权转让项目1个,成交额6806.8万元。五是扎实开展“清廉交易”示范点建设。创新开展“六强共保清廉交易”活动,积极创建“清廉交易”示范点。配合市局积极参加市纪委监委和汉中广播电视台共同开办的《行风热线》《清廉汉中建设大家谈》访谈节目,围绕“清廉交易”示范点建设,助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等方面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宣传。制定了重要岗位、关键领域、重点环节廉政风险点防控表,按照进场交易项目受理工作流程,每个工程建设招投标交易项目签订《清廉交易承诺书》,持续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增设交易监督岗,做好对开评标场所内各方参与主体及工作人员行为的现场监督。配合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展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管系统操作培训,发挥各行业部门监管职能及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管系统效能,织密协同监管“一张网”。(三)成效亮点。目前正在建设交易中心代理机构比选和评价系统,通过该系统可规范中介代理服务,强化多部门协同监管考核,最终构建适应汉中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优质、管理有序、自律规范的中介代理机构发展新格局。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1.社会效益。在支持中小企业方面,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集中项目全程“零费用”“零门槛”,在评审中对小微企业价格扣除优惠提高至10~20%,用扣除后的价格参与评审;向采购人交纳的履约保证金也由原来不超过合同金额的10%降低为5%;满足政府采购合同支付条件的,要求采购人自交付之日起30日内支付款项,助力中小企业的发展。2.经济效益。2023年积极拓展交易品类,平台作用发挥凸现,共完成交易项目1305个,交易总金额314.13亿元。其中:工程建设项目1170个,金额229.87亿元,实施不见面开标项目1053个,远程异地评标项目78个;政府采购项目81个,金额1.00亿元;土地使用权及矿业权项目29宗,金额31.66亿元;特许经营权项目13个,金额50.87亿元;国有产权交易项目12个,成交价0.74亿元。其中特许经营权、国有企业房屋租赁权转让项目均为年内新进场交易品类。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交易场所面积小且短期内没有拓展空间,导致一些必要设施如隔夜评标保障设施、专家等候室、投标企业候场区域等不完备,开标室及自助交易设施数量不够,在提供延时服务、常态化实施服务质量评价等方面仍有较大欠缺,对提高交易主体满意度、拓展公共资源交易品类等造成不利影响。2.改进措施。2024年,计划增加开标室间数,缩短交易主体预约场地周期,完成汉中交易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交易系统专人驻场运维。四、下一步工作打算紧扣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继续在加快推进平台交易全覆盖、拓展电子化交易深度、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和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拓展交易平台覆盖范围。充分发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优势,提升创新服务能力水平,以政府特许经营权交易及国有产权租赁公开出让为突破口,努力扩大交易品类和范围,持续推进“应进必进”。二是加强电子化交易广度和深度。常态化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和政府集中采购项目“不见面开标”,探索政府采购项目跨省远程异地评标,组织实施集中采购目录内服务类项目框架协议采购工作。三是不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扎实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整改提升工作,接续做好营商环境指标评价工作,按照拟定的“招投标”评价指标《考核办法》,加强各责任部门协调沟通,落实监管主体责任,确保营商环境各项指标内容落到实处。四是健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协同监管机制。坚持“管办分离”原则,持续深化“六强共保、清廉交易”建设活动,共同搭建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交易平台。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