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第一医院

榆林市第一医院

发布时间: 2024-03-18 11:51
单位名称 榆林市第一医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临床诊疗与护理、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卫生医疗人员培训、保健与健康教育。
住所 陕西省绥德县文化路59号
法定代表人 李和平
开办资金 84715.81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差额补贴
举办单位 榆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5839.07万元 85254.22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第一医院·公益 从业人数  264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卫健委的精心指导下,全院干部职工凝聚共识,敬业奉献,真抓实干,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医院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统筹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了年度主要工作任务。一、党风廉政持续加强,医院文化迸发活力1.党建工作全面深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定2023年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领导班子及成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党建工作要点》。2.作风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医疗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制定工作方案,开展自查自纠,建立问题台账,目前自查发现问题248个,全部落实整改;累计收集问题线索40条,全部办结。3.文化建设展现活力。发布各类重要节日、重大会议、科普宣教等稿件、视频686篇,拍摄重点科室宣传、教学、科普等短片40部;举办了医师节、护士节、教师节庆祝活动,“庆五·一”“迎国庆”职工文体比赛和健步行活动,充分展现了我院职工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二、医疗管理全面夯实,服务水平持续提升1.学科建设成效显著。重点专科建设有序推进。神经内科通过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期评估及验收;妇产科被列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储备项目;国家胸痛中心通过认证(3月底绥德院区通过国家胸痛中心基层版验收。2.医疗质量不断加强。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制定了专科管理、医师考核培训、检验结果互认等相关制度,完善了围手术期管理等制度,更新了各科室操作指南和规范。加强放射安全防护,相关科室完成陕西省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网上培训考试206人次,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考核68人次,省、市相关辐射安全检查12次、指令性任务11次。3.医疗技术稳步提升。医院鼓励医护人员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和高难度手术和操作。1-11月共开展三级手术8175人次,四级手术1287人次,微创手术2755人次,介入手术1326人次,微创手术、介入手术同比增长了0.51%、12.56%。4.院感防控不断强化。制定了《侵入性诊疗操作感染管理制度》《提高病原学送检率专项行动管理制度》,修订了消毒登记等相关制度,提升院感防控规范化水平。5.护理服务持续改进。持续开展病区“5+1S”规范化管理,深化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全年开展了品管圈10个,PDCA和质量改善项目47个,组织重点环节应急演练212次。6.合理用药水平逐步提升。落实合理用药,国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38.83DDDs,药占比28.40%,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24.74%,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4.67%,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47.96%,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25.25%,处方合格率99.32%。8.服务流程持续优化。结合两院区门诊流量和患者需求特点,榆林院区启动门诊大厅环形导诊咨询台,内科一诊区增设分诊台,消化内科开设普通门诊,妇产科候诊区安装叫号系统。三、科教实践深入融合,科研教学成果丰硕医院以医疗为主体,科教为两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医护人员开展科研、教学工作,通过科研教学促进医疗发展,医院科研教学成果丰硕。2023年,医院顺利通过了国家住培基地复审。申报了陕西省科学计划项目4项、卫生健康科研项目1项,申报榆林市科技计划项目34项、科协项目9项、人才托举项目9项、科技成果奖11项。四、医院管理科学规范,综合保障全面加强1.行政管理不断加强。修订了职能科室工作职责,解决了部门间沟通不畅,工作职责不清等问题。完善了会议制度,固定院长办公会、行政职能科长例会、临床科主任护士长例会、安全生产专题会等会议召开模式,集中学习行业政策、传达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工作、分享交流经验。2.人事管理持续规范。制定我院《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2023年度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量化考核细则》。引进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51名、学科带头人1名,招聘本科及其他学历人员86名。制定《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实施方案》,举办1期中层干部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成立招标办公室,统一负责全院招标采购工作;对22名中层干部进行岗位调整,优化干部结构。3.财务管理向精细化迈进。修订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持续开展医院经济管理年活动,组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内控制度全流程体系、预算绩效管理目标等体系,召开运营管理会协同推进运营效率分析。4.医保管理逐步规范。制定医保基金专项工作方案,明确各科室责任;开展医保基金专项稽查工作,对查出的问题进行通报处罚;举办医疗保障基金监管集中宣传月活动,线上线下宣传医保政策。5.设施设备投入加大。投入1388.9万元,完成了榆林院区CT及MRI设备机房改扩建工程、影像科16排CT装饰改造工程、神经外科一病区监护室改造工程、内外科楼局部装饰装修工程;完成了绥德院区屋面防水等4个集中维修项目、安防消防监控室改造搬迁等4个功能改造项目。投入10040万元,完成了全自动连续血滤系统、64排CT、全数字一体化平板C型臂、动态频闪喉镜及嗓音门诊系统等设备的采购。6.信息化建设高效推进。完成了PACS、CNKI服务器存储空间扩容,医保报销流程优化与结算清单改造,电子病历三级评级和手麻系统升级改造工作。完成了ISO15189医学实验室建设信息化相关的前期工作,实现了新增检验设备终端数据对接传输。启动掌上医院系统及自助服务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医院输血管理系统项目。7.安全生产常抓不懈。修订、制定安全生产相关制度15件;成立、调整安全生产相关委员会、领导小组;与各科室签订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书,夯实安全生产责任。全年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宣传22次,组织院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10次,迎接上级部门安全生产综合督导6次,医疗、消防、信息、特种设备应急演练12次,及时发现问题,建立台账,限期整改,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隐患事故。五、取得的主要效益1.经济效益按照省、市卫健委关于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医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坚持公益性,调结构、转方式,主要指标保持良好,“三个转变”逐步实现。1-11月份,医院收入12.6亿元,同比增长0.84%;门急诊患者847181人次,同比增长14.04%;出院患者55867人次,同比增长7.64%;完成各类住院手术13067人次,同比增长0.44%;床位使用率78.1%,同比增长3.96个百分点;平均住院日9.18天,同比减少0.45天;门急诊次均费用357.52元,同比减少3.63%;住院次均费用13536.49元,同比减少9.69%。2.社会效益一是对口支援工作有序开展。制定2023年度对口支援工作方案,选派高年资专家对口支援绥德县医院、佳县县医院、佳县中医院,接诊门急诊患者600人,住院患者60人,开展手术30台,疑难会诊15例,培带500人次,举办学术会议20余次,义诊5次;抽调专家查阅绥德县医院病历及处方,帮助受援医院提高四合理管控水平。二是公共卫生防治任务认真落实。截至11月底,完成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网络直报3329例,上报率100%;计划免疫接种2968人,接种率99.7%;免费产前筛查8974人次。大力开展传染病预防科普宣传,举办了结核病日、疟疾日、艾滋病日等主题宣传活动。三是各项医疗保障高标准完成。圆满完成了省级党外代表人士谈心谈话活动、郝家桥非遗现场会等医疗保障,有效开展了一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重大交通事故、哮喘等公共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好评。六、目前医院存在的问题1.医疗技术核心竞争力不强,学科尤其是外科发展缓慢,三四级手术占比低,医疗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2.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度大,人员建设梯队不合理,绩效管理办法有待进一步完善。3.信息化建设缓慢,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七、整改措施1.大力提升医疗技术核心竞争力,推进优势学科建设工作。2.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立合理人员梯队,进一步完善绩效管理办法。3.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医院精细化管理。八、下一步工作计划1.提高政治站位,落实政府指令性任务要以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导向,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医联体建设,逐步落实双向转诊工作。要巩固拓展帮扶成果,为村民办更多实事好事,全面落实乡村振兴工作任务。要持续开展“两巩固五创建”“一城四创”等创建活动,继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及平安医院、法治医院、健康医院、老年友善医院建设,扎实做好各项医疗保障和应急救援工作,全面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年度各项工作任务。2.聚焦问题导向,实现医院战略目标一是全面推进南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二是持续加强医院学科建设。三是重点强化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四是大力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五是积极深化科研教学工作改革。六是稳步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七是切实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医院文化内涵,弘扬医院正能量,系统谋划宣传方案,激发广大职工活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3.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医院健康发展继续开展主题教育,强化理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抓好检视整改,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根据市卫健委最新要求,重新修订《党委会议事规则》。持续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加大监管力度,切实解决群众反应强烈突出问题。严格执行“三重一大”报备制度,严厉查处违规违纪行为,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推动医院健康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