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市救助管理站(汉中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保障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权益,促进救助管理事业健康发展。业务范围:云、贵、川、广西,重庆西南五省市和本省流浪乞讨人员的中转护送;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临时性救助;困境未成年人救助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 | |
住所 | 汉中市汉台区康复路8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磊 | |
开办资金 | 2741.3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民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810.9万元 | 2961.9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其中对开办资金进行了变更,根据截止到2022年12月份的资产负债表,将开办资金由106.5万元变更为2741.38万元。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我站在市民政局的正确领导下,聚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践行“民政爱民、民政为民”工作理念,认真履行机构职能,统筹发展安全,不断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顺利完成今年各项重点任务,救助管理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取得了新成效。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一、业务开展状况(一)做好流浪乞讨人员专项救助一是街面巡查救助机制不断完善。为确保街面流浪乞讨人员能及时得到有效救助,建立了常态化街面巡查制度,成立6个巡查小组,扎实开展“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采取“广泛覆盖、重点巡查、5+2巡查”模式,重点对城区内交通主次干道、车站广场、繁华商圈、菜市场和城乡结合部等流浪乞讨人员易滞留区域进行巡查,根据天气变化增加巡查频次、延长巡查时限、扩大巡查范围。同时提高救助响应速度,做到应救尽救。二是寻亲效率和托养质量不断提高。推行“互联网+寻亲”服务模式,对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受助人员在全国救助寻亲网、今日头条、抖音寻人发布寻亲公告,寻求公安部门做好人脸识别,DNA信息数据采集,利用兄弟站协查等手段,帮助4人返乡与家人团聚。加强对医疗、托养机构的监管,开展巡查监督工作22次,通过定期检查在定点医疗机构治疗和托养的36名受助人员,是否有防暑降温、防寒保温以及安全措施。对滞留超过3个月无法查明身份的受助人员按程序报请妥善安置,切实维护救助对象基本权益。三是多方联动工作机制不断健全。与市福彩中心联合打造以中心城区115个福彩站点为依托的“爱心救助点”。在主流媒体推送“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倡议书,并在巡查过程中向环卫工人等周边群众发放救助引导卡,号召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积极提供线索;同时密切联系公安、城管和区救助站,拓宽信息渠道,织密筑牢多方协作的救助管理网络,切实提升救助管理的覆盖面、减少救助盲区。四是扎实开展源头治理工作。建立返乡人员信息台账和易流浪走失人员信息库,分门别类帮助衔接社会救助政策,对辖区内易流浪走失人群做到手里有账、心里有数。联合县区对全年送返的58名易流浪、走失人员开展回访活动,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和存在的困难,通过回访推动源头治理和回归稳固端口前移,确保返乡人员“回得去、稳得住”,避免反复流浪。五是推动区域中心站试点建设。制定汉中市救助管理站区域中心站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优化区域资源供给配置,完善救助服务体系,以汉中市救助管理站为基础,健全市、县、镇、村四级联动救助网络,明确各级工作职责,协同推进流浪乞讨人员发现报告、生活照料、寻亲送返、送医救治、落户安置等工作,做到上下联动,协同推进,以点带面不断提升汉中市救助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水平一是全力做好替代抚养儿童教育陪伴。未保中心2023年接收县区转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6人,目前替代性抚养困境儿童共10人,在为其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同时,积极开展教育引导、医疗救治、情感宣泄、心理辅导等关爱服务,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展主题教育和社会融入活动累计60余次,并开展心理疏导120余次。二是开展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走访帮扶。面向全市9县2区700余名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开展入户评估专项行动,及时掌握儿童生活基本情况、监护情况和政策落实情况,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心理辅导以及家庭调解、监护指导等服务。对每一名儿童按照“一人一档”全部建立帮扶档案,同时不定期通过实地、电话视频等方式进行回访累计1500余次,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0个。三是大力开展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者队伍业务培训。为南郑区、城固县、勉县、镇巴县的63个乡镇开展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队伍业务培训。详细解读孤儿、困境儿童、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认定标准和最新保障政策,明确基层儿童工作者的工作范畴和工作职责,提升干预和帮扶的技巧及方法。全年累计开展11场业务培训会议,参训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超过1200人次。四是强化政策宣传及开展公益活动。利用六一、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举行社会倡导活动5次,累计发放资料15000余份,向市民宣传未成年人相关保护政策及法律法规,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和支持困境儿童社会综合保护工作,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积极链接各方社会资源,在区检察院建立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联合相关单位,在多所学校开展青春期健康知识讲座、禁毒知识普及等校园公益活动10余场,受益儿童超过2000余人次。向谭家河村困境儿童、碑坝中学、等捐赠爱心礼盒400余套,价值4万余元;向略阳县和镇巴县的8所中小学捐赠价值17万余元的21金维他多维元素片,受益儿童1882人。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2023年,我站实现了机构零事故平稳运行,切实保障了流浪乞讨人员及困境未成年人的基本权益,树牢兜底线、保民生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打造了良好的民政工作形象。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及临时遇困人员505人次,其中成年人441人次,未成年人64人次;医疗救治37人次;中转、护送返乡156人次;开展寻亲工作4人次,发布寻亲信息4条,帮助4人找到家人回归家庭,年度寻亲成功率达100%。在“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中,全年出动街面巡查救助车辆285台次,出动工作人员1140余人次,街面临时救助50余人次,其中劝导进站接受救助的对象30余人次,发放各类救助物资1500余份,救助引导卡等宣传资料8300余份。同时不断加强宣传工作,2023年在各类媒体宣传报道救助管理及未保工作成效共计218篇,其中中央、省级以上媒体21篇,“千里护送扬州籍受助人员肖某”入选汉中市委宣传部官方微信公众号《汉中发布》2023年汉中温暖故事,有效提升了救助管理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知晓度。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我站2023年度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些职工思想观念还不能适应新时期救助管理工作的要求,工作创新力度不够,队伍中还存在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2024年度我站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加强干部队伍培训加大政策法规培训力度,通过开展线上线下业务培训,邀请专家辅导,开展科长讲业务等形式提升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二)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深化作风能力建设年活动,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考勤、财务、人事、宣传等规定,细化各科室及各职工岗位职责,明确任务分工,夯实责任到人。四、下一步工作计划2024年,我站将进一步增强认识、创新工作思路,聚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未成年人保护,不断提升救助服务质量;坚持系统谋划,全面推进区域中心站试点工作;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健全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机制;多方筹措资金,全面完成整体迁建工作;通过不懈努力,谱写工作发展新篇章。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