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陕西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站

陕西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站

发布时间: 2024-03-15 10:04
单位名称 陕西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提供服务,促进农业发展。不同区域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措施研究、实施;土肥行业技术宣传培训和信息服务。
住所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习武园27号
法定代表人 杨毅哲
开办资金 59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81.59万元 381.8万元
网上名称 陕西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站 从业人数  1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持续推进农业环保工作,巩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成果一是持续巩固耕地土壤污染防治成果。研究制定年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方案,安排部署全省工作,开展省级耕地土壤污染防治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培训,提升基层技术人员业务能力。指导解决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等难题,督促检查类别动态调整、安全利用率核算、工作台账等工作。全省设立监测点位1908个,其国控点208个、省控点200个,市县加密监测点位1500个,共采集农产品样品1908个,土壤样品1199个,有效巩固了耕地土壤污染防治成果。二是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农田氮磷流失及地膜残留监测工作的通知》,在三原等4个县建立淋溶、径流国家级监测点,选取900个种植业典型地块,常态化开展农田氮磷流失状况监测,目前已完成319个水样、土壤样和植物样的采集。建立国家级地膜残留监测点20个、省级监测点300个,现场指导6个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县;在咸阳、安康两市组织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项目,探索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模式,打造区域示范样板。三是按时完成农业外来植物入侵普查。建立普查调度、数据审核和上报通报工作机制,制定普查工作调度、中期督察检查、终期绩效考核和档案管理等制度。开展质量控制和数据审核,提出134条问题及建议,指导督促市县整改;修改完善踏查数据5493条,删除无效数据2012条,开展培训26场次。106个县区共设置591条踏查路线、5825个踏查点,设置5584个标准样地,填写踏查记录表14371张,制作61个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标本。通过普查,确定了我省农业外来入侵植物161种。四是加强农村能源管理。目前全省尚存58080口户用沼气、1188处沼气工程,户用沼气中使用率为24.3%、闲置率为75.7%,沼气工程中使用率为35.1%、闲置率为64.8%。完成《全省2023年农村沼气设施台账的报告》。五是完成秸秆、农膜台账建设。制定《陕西省2023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方案》。2022年度全省秸秆可收集量为1463万吨,利用量为1379万吨,较2021年度增加3.3%;市场主体利用量148万吨,较2021年度增加61%;秸秆综合利用率为94.31%,较2021年提高0.32个百分点。(二)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示范推广一是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制定《2023年陕西省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实施方案》,在全省101个农业县(市、区)实施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完成田间试验400个,农户施肥调查1.2万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5700万亩次以上,技术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二是扎实开展土壤墒情监测。定期编发墒情简报,全年发布省级墒情信息25期,提出抗旱保墒、适墒播种、灌溉施肥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90余条,充分发挥了墒情信息指导农业生产预测预警作用。三是加强肥料登记管理工作。按照工作程序,规范开展日常肥料登记申请受理、审核、上报工作,及时协调组织开展现场考核评估。截至目前,受理45家肥料企业申请登记业务107项,其中省级事项32项,农业部登记事项75项,申请事项在承诺时限内办结率100%。在全省肥料生产企业、农资门市范围内抽取肥料样品98个进行监督检测,不合格样品8个,合格率91.8%,指导督促不合格企业开展自查、整改,确保农业生产用肥安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