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泾阳县人力资源和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办理失业工伤保险,管理流动、部分事业、下岗失业人员档案。 | |
住所 | 泾阳县北极宫大街162号 | |
法定代表人 | 程冬平 | |
开办资金 | 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泾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万元 | 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规范运作,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开展的主要工作(一)坚定信心稳就业,瞄准就业创业工作主线不偏离1、多样措施推送岗位,搭建平台帮就业。一是做好招聘企业备案工作,扩展用工渠道充实招聘信息。二是持续开展招聘活动,全面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43场,其中现场招聘活动15场、线上发布招聘信息21期,开展“直播带岗”线上招聘活动7场,累计参会企业537家,提供就业岗位2.7万个。2、帮扶就近就地企业,拓宽渠道增就业。一是督促各镇对已认定社区工厂和就业帮扶基地吸纳脱贫劳动力情况进行信息核实及更新。二是今年新认定就业帮扶基地1家、乡村振兴社区工厂1家,为脱贫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提供岗位支持。3、落实各类奖补,政策激励促就业。一是完成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一次性交通补助申请资料初审2964人137.9779万元,已推送至乡村振兴局发放。二是审核发放乡村振兴社区工厂场地租赁费水电费补贴及一次性岗位补贴2家4.9万元。三是落实就业帮扶基地一次性奖补资金1人2000元。四是审核发放5家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15人3万元。开展就业失业登记,实名信息服务就业。一是及时处理就业失业登记信息,在公共就业服务系统网上审核就业失业登记信息1381人次并做好跟踪服务。二是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发放《就业创业证》70本。三是在人社部求职登记系统中及时更新处理未就业人员求职登记信息73条。四是每月完成监测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监测统计表、供求情况表等各类报表的统计及上报工作。开展就业见习工作,为正式就业奠定基础。一是新认定见习单位17家,设立见习岗位583个。二是新安置见习214人,完成180人任务的118%。三是为见习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217人4.9125万元,为19家就业见习单位拨付见习补贴资金70人59.82万元,为1家就业见习单位拨付见习一次性留用补贴3人0.6万元。四是对见习单位进行梳理,按文件规定终止20家单位就业见习资格。五是做好见习人员在岗情况检查及见习单位业务指导,同时做好就业见习政策宣传。六是组织33名大学生开展暑假大学生到政府机关见习活动。开展高校毕业生专项服务,实名跟踪强就业。一是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接收工作。今年共接收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2383份,其中2023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档案1839份,应届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登记932人。二是持续对应届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登记中690名2023届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最新就业情况进行摸排回访和跟踪服务,有针对性地进行“1131服务”,跟踪了解最新就业信息,推送招聘信息活动,建好帮扶台账。三是开展“进镇村入户精准帮扶活动”。8月份针对今年毕业的脱贫人口、低收入人口家庭及残疾的115名大学生,组织市内5家人力资源公司与我中心工作人员联合分组、包抓街镇,带上由5家人力资源公司筛选的152个就业岗位清单及人社局印制的团扇、政策菜单等各类政策宣传品进镇村入户,边走访、边宣传、边服务。四是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活动。11月按照市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求,我中心立即召开工作研判会,安排10名精干人员分5组包抓各街镇,迅速行动,上门入户为82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帮扶服务。目前我县毕业生跟踪率达到100%,就业帮扶率92.32%。7、开展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信息互通提升就业。目前,县级就业公共服务中心的大厅已完成规划设计、基础设施改造、牌匾标识上墙等建设工作,就业公共服务中心服务窗口方案已制订实施。镇级就业公共服务中心、村级就业公共服务站(就业驿站)已在9个街镇初步建成,统一配备办公设施设备,悬挂LED岗位信息发布显示屏,制定了统一的就业公共服务机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就业公共服务信息发布规范。组织召开“就业公共线上平台推广注册安排会”,安排精干人员分组包抓各镇,责任到人,督促推广宣传求职招聘应用平台,提升注册、使用率。目前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企业注册122家、个人注册1238人、推荐就业岗位120余个、累计推送用工信息1500余条次、小程序访问量6418人次,岗位匹配86个。8、开展创业指导,政策支持扶创业。一是审核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97户48.5万元。二是配合县审计局对绿盈盈、郑国渠两家孵化基地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三是组织开展“创业大讲堂”活动2期。四是向市人才中心推荐3名创业典型事迹材料。五是配合市中心完成一期“创业专家基层行”活动。9、发放创业贷款,资金扶持创大业。一是持续与3家创贷经办银行沟通,督促协调经办银行及时完成创业担保贷款发放手续。二是做好创业贷款发放工作,全年完成发放86户5630万元(其中个人贷款74户133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12户4300万元),任务完成率112.6%。三是做好贷款回收及贷后跟踪,全年累计回收贷款1550.28万元,开展贷后跟踪回访服务185人。四是新认定三渠镇武寨府村和安吴镇姚家村为创业担保贷款信用村。五是将市级拨付补充担保基金100万元入账到信合担保基金专户。六是整理历年创贷发放纪实资料,并归档成册。七是持续开展创贷政策宣传月、送政策送服务上门等创业政策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加强公益性岗位管理,兜底安置稳就业。配合局就业科做好劳动保障协理员及公益性岗位的管理工作。一是初审公益性岗位申请资料52人;二是督促相关用人单位上报2022年度劳动保障协理员考核资料,并完成结果上报;三是按月收集整理公益性岗位考勤等资料,完成公益性岗位及劳动保障协理员岗位补贴发放工作,全年共发放540.13万元。(二)巩固提升强社保,发挥失业工伤保障作用不松劲1、参保情况。失业保险今年新增参保单位86家,新增参保2673人,累计参保1.7976万人,超额完成任务1.78万人。工伤保险今年新增参保单位66家,新增参保3216人,累计参保1.9693万人,超额完成任务1.92万人,2、基金收支情况。2023年,失业保险累计收入8159733.76元,累计支出2802935.51元;工伤保险累计收入3703622.65元,累计支出6173985.26元。3、扎实开展失业保险待遇发放问题专项整治。按照市中心及县局的工作安排,我们扎实开展了失业保险待遇发放问题专项整治及劳务派遣单位截滞留稳岗返还资金问题专项整治。经排查,我中心不存在将稳岗返还资金发放至劳务派遣单位的情况,不存在劳务派遣单位截滞留稳岗返还资金问题。(三)档案管理强服务,为人才工作打好基础不懈怠1、做好日常管理,提供各类档案服务。一是做好原国有企业下岗失业职工档案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全年为400余人提供服务,发放2022年度“4050”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61人21.66万元。二是做好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档案的日常保管和资料收集工作,办理事业单位查档业务385人。三是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日常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目前档案信息系统共录入正式档案10600人,临时档案7950人,通过系统办理转入流动人员档案600份,办理转出手续6501人。四是提升流动人员档案转递服务。办理流动人员开具存档证明35人,办理查档业务168人,接待来自外县省区组织部及相关单位派出人员对我县流动人员考取的公务员办理政审3人。2、开展人事代理,为流动人员提供服务。一是办理人事代理手续1005份,个人委托保管档案80份。二是为各类流动人员开具回泾调档函241份。三是为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员办理2024年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资格审核271人。四是推荐流动人员参加工程师系列职称评审6人。二、取得的成效2023年以来,我们围绕“就业创业”这一主线,充分发挥单位职能,落实就业优先战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不断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同时抓好“失业工伤保险”两个保障作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三、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1、工作创新和力度还不够。对于劳务品牌建设推动上还缺乏有力举措,过于注重有关部门的支持,工作进展较慢;由于奖补政策的变化,社区工厂吸纳脱贫人口工作难度大。2、人员及岗位尚需进一步优化。工作人员仍持续紧缺,正式人员出现青黄不接局面,用见习生补充不利于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部分同志的工作潜能和积极性还未充分调动起来,工作节奏和效率还跟不上我中心工作的步伐。四、2024年工作打算2024年,就业工作努力方向是能线上办理的全部转移线上办理,打造信息化,推进数字人社建设。围绕县镇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这条主线开展工作,将所有业务镶嵌在建设链条上互促互进、滚动式前行,初步形成上下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失业和工伤保险工作以“经办规范、保障有力、基金安全、服务满意”为目标。确保各项任务指标提前超额完成、各类就业公共服务活动多频次高质量开展、各种就业创业资金补贴得到全面落实,为促进“十四五”人社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