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眉县> 眉县住房保障服务中心(眉县燃气管理服务中心)

眉县住房保障服务中心(眉县燃气管理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11 09:05
单位名称 眉县住房保障服务中心(眉县燃气管理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群众提供保障性住房服务。全县保障性住房建设、保障性住房对象审定、保障性住房租赁、出售与管理,燃气行业管理等。
住所 眉县首善街道平阳街西段市民中心5楼
法定代表人 管军强
开办资金 6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眉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3.08万元 42687.17万元
网上名称 眉县住房保障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于2023年3月13日,单位地址由眉县首善镇平阳街西段市民中心5楼,变更为眉县首善街道平阳街西段市民中心5楼。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住房保障工作稳中有进,公租房专项整治工作卓有成效。1.按照省、市专项整治工作要求,督促指导各镇、园区做好各自辖区内公租房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敲门行动”,对县城区2个公租房小区和4个配建小区4641户保障家庭,开展2轮入户排查,针对问题建立台账并限期整改。同时,提高群众对专项整治工作的知晓率,鼓励群众积极举报各类违规行为。全年共核实5户属于违规转租行为,2户核查出名下有商品房信息,35户工商登记信息超标,已按规定全部取消保障资格,清退住房。修订完善了《眉县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和公租房使用过程中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置工作流程,对交房和退房环节的工作流程细化规范,建立住房保障违规人员“黑名单”制度。2.全县50个公租房建设项目8944套,已分配入住8806套,分配率98%,按时完成了公租房“清零行动”目标任务。县城区全年公开摇号分房13批次,分配住房481套,完成承租对象资格年审3351户,收缴房租892万元。(二)商品房销售监管力度不断加强。1.综合施策,房地产销售市场安全平稳。进一步规范新开项目楼盘的销售行为和网签备案流程,第一时间对销售过程中违规收取、截留房款,逃避预售资金监管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稳妥解决购房群众的投诉信访问题。明确专人负责“宝鸡智慧房管”信息系统平台日常维护运行,定期对房产企业、资金监管银行、房屋测绘公司的业务员进行业务培训,全县新预售许可的34个项目4199套商品房已全部纳入预售资金监管范围,已监管预售资金1.97亿元,已使用支付0.85亿元,各项目重点资金监管额度使用正常平稳。2.全年开展商品房销售专项检查14次,发现问题40个,已责令房地产企业整改到位;全年共完成商品房网签备案2724套(县城区1889套、太白山旅游区835套),销售总面积28.2万平方米。3.扎实做好“办证难”问题化解工作,对反馈的3个办证难问题,逐一走访调查,了解存在问题,针对问题制定具体措施。世纪新村25、26号楼项目已办证71户,剩余未办证的38户正在缴纳税费、提交材料;银海小区正在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房屋质量安全鉴定,待鉴定结果合格后,由县住建局出具最终认定意见,即可组织业主办理不动产证;福润天地项目因未办理消防、竣工验收,企业自有资金严重不足、涉法涉诉查封等原因暂不具备办证条件,目前正在由县专班协调消防、质监、税务、法院等部门,加快后期消防施工和验收工作,督促开发商积极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三)物业服务管理扎实推进。1.集中对全县37个物业服务企业的党员信息进行摸底,建立了党建联建信息摸底统计台账。37家物业服务企业有党员41人,已申请单独成立党支部的物业企业8家,有党员但不符合单独成立(不足3名党员)的物业企业14家,已按计划按社区划分连片成立联合党组织3个,对无党员的15家物业企业选派党建指导员,加强了党的工作覆盖面。2.进一步规范前期物业服务管理招投标程序,全年已完成8个新建项目前期物业招投标和21个备案登记工作。同时,依托省物业服务企业诚信评价监管平台,督促37个物业服务企业录入物业服务基础信息,将信用等级评定结果与物业服务招标等事项结合使用,在宝鸡市四季度物业服务企业诚信评价考核中,优秀2家、良好10家、一般10家、较差15家。3.严格执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管理相关规定,加大催收力度,进一步规范维修资金补建和二次筹集工作,全年共归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4220户4905万元,申请使用维修资金小区7个共158.9万元。(四)城镇燃气管理领域规范有序。1.按照省、市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制定印发了《全县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成立了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建立信息报送和举报投诉机制,公布了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投诉举报电话,扎实推动城镇燃气排查整治工作。先后组织各镇街、各园区,各燃气经营企业集中学习《陕西省城镇燃气安全排查工作导则》,动员镇街、社区、村组、企业等基层网格力量,按照《导则》检查要点,对全县使用燃气的餐饮店、夜市、商业综合体用气情况开展安全隐患摸底排查。共开展燃气执法检查40余次,排查各类企业及餐饮1007家,排查进度100%,发现隐患数124个,整改完成124个,整改率100%。2.委托专业机构编制完成《眉县燃气发展专项规划》,已于2023年5月份报请县政府审批通过,为我县城镇燃气行业管理工作提供了规划支撑。不断加强燃气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定期组织开展燃气安全使用教育活动,通过融媒体广告、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投放科普教育宣传片,发放燃气安全宣传手册,大幅度提升了燃气用户的安全意识,确保了我县燃气行业安全平稳态势。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截至年底,全县50个公租房建设项目8944套,已分配入住8806套,分配率98%,按时完成了公租房“清零行动”目标任务。县城区全年公开摇号分房13批次,分配住房481套,完成承租对象资格年审3278户,收缴房租874万元。盛和佳苑评选为陕西省2023年共同缔造“和谐社区·幸福家园”小区,争取到位省级专项资金246万元。全年开展商品房销售专项检查14次,发现问题40个,已责令房地产企业整改到位;全年共完成商品房网签备案2724套(县城区1889套、太白山旅游区835套),销售总面积28.2万平方米。全年共归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4220户4905万元,申请使用维修资金小区7个共158.9万元。共开展燃气执法检查40余次,排查各类企业及餐饮1007家,发现隐患数124个,整改完成124个。大幅度提升了燃气用户的安全意识,确保了我县燃气行业安全平稳态势,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保障房后续管理难度加大,保障性住房租金收缴、退还管理加大。2.物业精细化管理还不够高,业主投诉较多。(二)改进措施1.加强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提升,努力学习新政策,新制度不断提升业务水平能力。2.提升物业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指导各个小区物业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以优质的服务和热情回报广大民众。四、2024年工作计划巩固专项整治成果,确保公租房资源公平使用。1.以2023年专项整治为契机,按照“管业务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建立常态化入户排查机制,严查干预分配、违规转租转借、代办诈骗等方面的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住房保障服务环境。2.进一步修订完善我县公租房管理运行办法,健全完善管理体系,补齐短板优化承租人资格年审、房屋清退等工作流程,加强多部门联动,通过“大数据比对”等信息化手段,快捷高效进行资格审查、复核等工作。指导督促各镇及园区持续优化申请、审核流程,广泛开展政策宣传,进一步促进房源有效分配,提高使用率。坚决打击违法违规使用公租房的行为,及时发现应对舆情负面信息,防止引发社会不良影响。利用年度县财政每年度返还的保障房租金,逐步化解保障房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债务,确保完成债务化解任务。(二)提升城镇燃气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推进城镇燃气专项整治。1.做好城镇燃气专项整治工作,联合执法部门增加检查频次,健全底数台账,同步推进现场检查和隐患问题整治工作。2.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对燃气经营、使用等环节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线索收集,强化部门联动,对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开展联合查处,情节严重的及时移交司法部门依法处置。(三)强化物业监管,不断提升物业服务精细化水平。1.继续加大物业服务企业监管和从业人员资格培训。督促指导成立小区业委会、物管会的推动工作,推动有条件的业委会设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加快推进业主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2.逐步建立物业服务管理新体制。鼓励优质物业服务企业统一管理在管项目周边的老旧小区,将老旧小区纳入物业服务范围,逐步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实现眉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数字化管理,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加大老旧小区催收力度,进一步规范维修资金补建和筹集工作。(四)加强预售资金监管,确保房地产市场有序发展。1.规范商品房销售环节的日常监管,加大对项目销售行为的日常检查力度,严格商品房预售资金使用审批流程,坚决遏制发生新的“烂尾楼”和逾期交房等危害购房户利益的问题,积极处置房地产项目销售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和信访投诉。2.加强对商品房销售从业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平台运行工作流程,实现商品房网签备案和预售资金监管业务工作流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一线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主动做好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服务工作,为我县房地产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优质的投资环境。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通过市级文明单位资格复审,市级文明单位资格保留。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