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眉县> 眉县渔业管理服务中心

眉县渔业管理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11 08:51
单位名称 眉县渔业管理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广水产技术促进渔业发展,为渔业持续发展提供渔政管理。水产技术推广,渔业行政执法。
住所 眉县首善街291号
法定代表人 袁伟
开办资金 4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眉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7.2万元 38.33万元
网上名称 眉县渔业管理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无违规违纪情况发生,圆满的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2023年,我单位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完成了如下工作:一年来,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们紧紧围绕渔业发展和渔民增收这一目标,以渔业平安建设为根本,以“五大行动”为统领,以稻渔综合种养为抓手,以设施渔业发展为突破,对标对表年初既定任务,积极探索挖掘渔业发展新亮点,比较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因地制宜,全力以赴谋发展,渔业产业成效初显1.以结构调整为抓手,渔业经济增长呈现新态势。按照中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稳步推进“稳定大宗、发展特色、推进设施、推广苗种”的措施,持续优化渔业产业结构调整。(1)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贡献率不断提升。2023年全县完成水产品总量2740吨,实现渔业产值9200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3.01%,3.81%。(2)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有力。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渔业产业逐渐从单一的养殖品种向多元化、特色化转型。养殖品种涵盖了虹鳟、金鳟为主的冷水鱼养殖、大闸蟹、脆肉鲩、小龙虾等多个名特优种类,此外,观赏鱼、设施渔业、苗种供应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渔业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3)技术支撑进一步丰富,养殖水平稳步提升。持续加强渔业科技培训,今年以来,先后邀请省技术推广总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市水产站专家级乡土专家,围绕稻渔综合种养、设施渔业、病害防治、水产养殖等方面共组织各类技术培训58场次,培训人数5000余人,有效提高了养殖技术水平。深入养殖场开展现场指导80余次,累计发放资料5000余份,建立渔业交流服务群,发布技术指导信息850条,帮助养殖户解决生产中的难题69个,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同时开拓了眼界,提高了风险意识和养殖技术;抓建科技示范户、典型大户40户,采取结对帮扶的形式,坚持问题导向,树立典型样板示范带动全县水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2.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渔业发展活力大大增强。以项目推进为抓手,积极推广生态养殖、循环经济等绿色养殖模式。经多方协调,在槐芽镇保安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完成陆基循环水圆桶养殖2713m³,新建大棚面积2560㎡,蓄水池688㎡,尾水处理池344㎡;2023年争取到位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在宝鸡永阳超然种养殖家庭农场、陕西省石头河水库灌溉管理局眉县水产养殖场等六个养殖主体落实池塘改造和尾水治理项目;争取到位省级资金46万元,在斜峪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槐芽永阳超然家庭农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460亩,在石头河水库渔场改造提升冷水鱼养殖和孵化水平。同时加强苗种经营许可证和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的宣传动员办证工作,确保养殖业可持续发展。3.以渔业资源保护为依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1)严格落实禁渔期制度。在4月1日至7月31日的禁渔期,根据《黄河保护条例》等规定,在全县养殖场户累计张贴禁渔公告200余张;配合执法检查25次;开展扫黑除恶排查25次,确保禁渔工作落实落细。(2)扎实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依据《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制度》,结合《眉太高速影响修复补偿实施方案》的要求,在渭河眉县段持续加大水域环境保护力度。9月15日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霸王河段开展增殖放流,投放鲤鱼8万尾;委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种质资源保护区开展水生生物生态和鱼类资源监测3次;委托陕西恒信检测有限公司、陕西绿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有资质的机构开展水质监测8次;分别于3月14日、5月11日在金渠镇八寨村、汤峪镇屈刘堡村成功救助并放生野生大鲵2条。(3)持续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顺利完成部省市水产品检测3次,共36样且完全达标;在养殖场张贴用药明白纸49份,指导养殖户安全合理使用鱼药;开展水产苗种检疫5次,58万尾;与49家养殖主体签订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渔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4.以为民服务为己任,持续提升综合素质。召开周例会38次,专题学习24次,组织外出学习12次,开展调查研究35次,牢固树立为民服务观念,帮助渔民解决种苗引进、病害防治、产品销售和市场渠道拓展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坚持“以学促行,以行践学”,切实发挥单位作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实绩,为全县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二)精准施策,群策群力求突破,渔业亮点精彩纷呈1.上下联动,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抢抓渔业发展的大好机遇,结合我县渔业实际,首创推出眉县稻渔综合种养“五步工作法”。第一步:举办专题培训。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邀请省市、西农专家教授开展稻渔综合种养专题技术培训;第二步:开展外出考察学习。组织相关镇村、养殖户代表,外出考察学习,按照“走出去、学先进、带回来、促发展”的思路,以学促用,促进我县产业发展;第三步:组织召开产业发展座谈交流会。以所学所思所悟,结合各自发展实际,群策群力、找准定位、坚定信心,引领产业发展;第四步:开展乡土专家巡回交流指导。现场交流探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产业发展水平;第五步:召开全县稻渔综合种养推进会。以领导点、专家讲、相互学、现场看的方式,查漏补缺助推产业发展。全县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基地7处,将槐芽镇打造成稻渔综合种养示范镇,建立了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点3个。今年新增稻渔综合种养殖面积500亩,因村制宜,已建成稻鱼、稻蟹、稻虾、藕鳅、藕鳝等多种产业发展模式。2.精准发力,助推渔业大发展。(1)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水产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理念,加快我县渔业养殖产业的结构调整,提升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积极组织陕西省石头河水库管理局眉县水产养殖场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并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待部级核准发证。(2)为提高水生动物生物安全水平,加强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组织陕西省苗木培育中心水产养殖场、陕西省石头河水库灌溉管理局眉县水产养殖场等两户渔业企业开展无规定水生动物疫病苗种场建设并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其中石头河养殖场已成功上报农业农村部待部级验收。(3)成功创建全省星级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主推石头河水产养殖场成功争创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组织省苗木培育中心养殖场、石头河水产养殖场无规定水生动物疫病苗种场创建工作已通过省级验收。(4)在第六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成功推荐永阳超然家庭农场刘永刚荣获宝鸡市“十大养殖能手”这一殊荣,全市“十大养殖能手”在我县的首次确立,极大地带动了农户发展渔业养殖的积极性,有力的促进了眉县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截至2023年底,全县养殖户49户,渔业人口达到232人,完成水产品总量2740吨,实现渔业产值9200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3.01%,3.81%。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对工作的复杂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存在懈怠、自满、自足现象,对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长期性认识不到位。2.工作督导不够严。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缺乏深度的分析和探讨,问题过程相对滞后,没有有效形成闭环。3.技术人才后备力量不足。技术推广机构专业技术人员配置不足,制约了产业发展的长效性和稳定性;技术推广队伍流动性较大,人员变动频繁,影响了工作连续性。(二)改进措施1.加强学习和培训,积极开展职业道德和廉政教育,提高干部职工业务能力和为民办实事的决心。2.以加快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切实解决养鱼群众反映的技术难题。3.抢抓政策机遇争资金、跑项目,积极争取中省渔业项目资金,促进我县渔业的长足发展。四、2024年工作计划下一年,我们将继续努力。(一)优化渔业产业结构,推动特色渔业发展,提高渔业产值稳定增长;(二)拓展渔业产业链延伸,推动渔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渔业休闲、渔业体验、渔业文化等新业态;(三)加强渔业品牌建设,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四)加强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五)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六)加强渔民培训和教育,提高渔民的科技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通过以上措施,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