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管理委员会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沣西新城开发建设和社会事务提供管理服务。区域长期发展规划拟定及组织实施建设项目管理·土地储备管理和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和新产业发展·相关社会服务项目。 | |
住所 | 西咸新区沣西钓台街道尚业路与秦皇大道交口东北角 | |
法定代表人 | 陈默 | |
开办资金 | 2060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53343.22万元 | 1655555.04万元 | |
网上名称 | 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管理委员会·政务 | 从业人数 121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沣西新城2023年工作总结2023年以来,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沣西新城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抓秦创原和西安“双中心”建设机遇,扎实推进全省“三个年”活动、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和新区“五场硬仗”,踔厉奋发、真抓实干,实现了新城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现将2023年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秦创原建设见势成效。深入推进与交大校地合作,《市政府情况通报》19期刊发“一港模式”经验做法,联合创新建立的“三池一机制”获得2023年全国人才工作最佳案例奖。新增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07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17家、科技成果转化企业169家、瞪羚企业12家;新增四板挂牌企业2家、三板挂牌企业1家、省级上市后备企业2家、金融和投资机构4家,为科技型企业融资2亿元;落地高校科转项目56个,促成国企创新中心与高校合作的成果转化项目10个,泰丰盛合入选中国企业500强,源杰半导体成为新区首家上市企业,星环聚能上榜潜在独角兽企业名单。持续加强科技服务,促成校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合作21项;累计建设省级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19支、科技经纪人35人、“新双创”队伍7支;建设加速器12个;构建“人才加油站”“资本对接桥”等九大产业生态服务体系,链接各类科技服务机构超百家。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成立重点项目推进工作专班,建立起“委领导包抓、专班推进、定期调度、专项督导”工作模式,每月召开项目建设调度会,9个省级、24个市级、55个新区级在建项目投资完成占比分别达到104.7%、106.1%、105.3%,项目手续办结率、开工率、入库率均达到100%。维谛技术实验室、秦川高档工业母机创新基地项目一期顺利落成,丝路欢乐世界开园运营,三一智能制造产业园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一年内投产”,投产当年产值达到16亿元。累计争取各类上级资金26.26亿元,完成土地供应4701.89亩,土地收入52.17亿元,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资金、土地保障。城市建管水平持续提升。积极推进西咸一体化发展,加快互联互通项目建设,东云杉路、阿房一路及阿房一路跨沣河桥建成通车,韩非路下穿通道项目与西兴高速改扩建项目同步开工。持续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成市政道路20公里、雨水管道22.6公里、污水管道21.3公里,交大创新港片区、新城南部片区等重点区域市政配套进一步完善。全力做好辖区生产生活服务要素保障,输变电工程及10千伏公网建设完成,110千伏科创1号变电站正式投运,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区域内科创110kV变电站并网投运。聚力打造高品质便民生活圈,新建充电桩328个、停车位753个,建设改造城市公厕5座,新增便民设施131项,沣西里商业街成功创建“西安市高品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绿色发展不断深入。持续打好三大保卫战,成立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专班,系统施策、综合治理,全年优良天数达到214天,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加大沣河、新河水质监测治理力度,水质均达到三类。建成口袋公园及绿地广场3个,新增绿地面积21.2万平方米,新建绿道10千米。大力推广绿色建设技术,新增海绵城市90.43万平方米、中深层地热64.3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53.94万平方米、绿色建筑81.86万平方米。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构建起“12321”营商环境工作体系、“6+6+6”特色园区服务体系、“8+N”服务企业活动体系、“1+6+N”项目服务体系,精塑“沣西营商”品牌。强化“用地清单制”“标准地+承诺制”“承诺可开工”“承诺即投用”等改革举措,推出全省首批“用地清单制”改革试点,7宗“标准地”、4宗“用地清单制”地块成功出让。全年完成318家企业共2262.62万元政策兑现,举办金融服务对接活动11场,多方对接、多点发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下大力气助企兴企。政务大厅全年共办理业务1182076件,办结率100%,满意率100%。安全生产持续向好。制定《沣西新城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全面夯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全年共深入检查5500余家次,整改隐患5960项,下发整改通知书1402份,风险提醒单21份,约谈88家,全年无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应急体系建设,修编防汛应急预案等2个专项预案,全年完成演练27次。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经济运行稳中提质。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预计全年GDP完成158亿元、同比增长6%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70亿元、同比增长47%;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25亿元、同比增长26%;新增市场主体48422户、同比增长72.8%;新增“五上”企业82家、总数达到214家,经济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紧盯大项目、开展大招商,出台新城《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产业链招商图谱》,新城“4+4+3”招商机制活力不断迸发。先后举办2023中国电子在陕生态企业“秦创原”合作推进会等重大活动16次,参加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展会58次,不断提升新城招商引资影响力。全年累计实现内资到位491.2亿元,签约重点项目136个、总投资310.82亿元,引进50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行业龙头企业12家、产业链项目21家;储备重点项目238个、投资额约402.3亿元,陕投新兴半导体、今正药业、西工钛、安居科创方舟人才综合服务港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落地。民生福祉日益增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优先保障民生项目建设,创新港交大附小东马坊分校、沣西一小尚雅校区等5所学校按期建成投用;科创方舟一期、秦沣里等保障性住房及大王新苑、宋康新苑等安置房项目加快建设,天福和园二期、新沣和园、联沣和园已完成西马坊、庄摆樊、严家渠等村4600户9522套回迁群众安置。积极探索智能网联应用新场景,打造无人驾驶公交、无人驾驶研学线路、智能网联通勤接驳等5个智能网联应用场景,便捷人民群众生活。建立领导包抓、部门和街道负责、专班推进责任体系,全力化解信访矛盾,中亚峰会等重点敏感时期未发生信访稳定事件,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是招商引资成效不够显著,能提升辖区产业链水平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不足,招商渠道有待再丰富,招商政策有待再深挖。下一步,我们将细致梳理招商盘子,深挖西安交大、秦创原国企创新中心优质资源,精细化完善配套招商政策,加快招引一批投资大、质量高的好项目,全面带动新城招商引资工作进入新阶段。二是重点项目建设质效仍需提升,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安排不周、效率不高、要素配给不充分等制约因素,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须加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落实领导包抓机制,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力做好政策资金争取、土地报批、供应等要素保障,以项目建设稳投资、保增长。三是发展环境还需优化,大气污染治理仍有差距,教育、医疗等民生配套还不均衡,营商环境还不优,主动服务企业的意识还不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推进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加强臭氧污染区域联动治理,持续提升空气质量。加大“用地清单制”“标准地”改革力度,开展分级分类审批,推进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达效。千方百计做优服务,加大入企走访调研,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努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持续抓好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等红线底线工作,为新城发展营造稳定社会环境。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深入推进秦创原总窗口建设。持续深化与交大合作,加强沟通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积极推进“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建立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链条。大力集聚创新要素,完善服务配套,加强制度和政策供给,打造科创特区。二是全力加快城市化进程。全面深入推进西咸一体化,全面提升道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一以贯之推进绿色创新,不断提高海绵城市、智慧管廊、中深层无干扰清洁能源供热、绿色建筑等新技术应用水平,构建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三是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压紧压实“两个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度,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结合各领域党建工作特点,紧抓重点工作落实,创新工作载体,全面夯实基层基础。用好用活“三项机制”,树立鲜明用人导向。锲而不舍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的落实,强化执纪问责,继续加大对群众身边“微腐败”的查处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氛围。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管理委员会2024年1月15日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