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宜君县> 宜君县中医药发展中心(宜君县中药材研究所)

宜君县中医药发展中心(宜君县中药材研究所)

发布时间: 2024-02-22 14:56
单位名称 宜君县中医药发展中心(宜君县中药材研究所)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贯彻执行中医药工作政策、法规;指导和协调中医医疗、科研、教育和中西医结合、中医药健康服务等工作。
住所 宜君县宜阳南街11号
法定代表人 武文忠
开办资金 33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宜君县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4.12万元 53.84万元
网上名称 宜君县中医药发展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所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不断推动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一是持续加大对中医药法律法规的宣传。各医疗机构充分利用乡镇集会、宣传展板、电子屏、抖音号开展中医药法律法规宣传和大型义诊活动,今年开展宣传义诊6次,发放宣传手册、陕西省中医药条例1593本,咨询人数7841人次,测量血压3484人次,受益群众7906人。二是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印发了《宜君县2023年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引导中小学生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培养起“信中医、学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浓厚兴趣。(二)持续加强县中医医院内涵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县中医医院迁建项目步伐。总投资6490万元县中医医院迁建项目于2021年2月开工,目前已基本建成,计划年底前投入运营。二是3月完成县中医医院二级甲等评审工作。(三)有效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一是印发《宜君县“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宜君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方案》,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执行全国中医医疗管理统计调查制度的通知》(国中医药政函﹝2023﹞85号)要求,全力做好医疗机构中医医疗网络直报汇总统计工作,紧扣时间节点,严把数据质量关,确保上报数据及时、正确、无误。三是选派60余人参加全省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及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训、全市中医药适宜技术及西医师学中医培训。四是对棋盘明军中医诊所进行了验收,完成备案登记。五是举办全县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2期,参训人数120余人。通过培训,规范和提高乡医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基本技能,为辖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四)紧扣重点,推动工作。一是县中医医院切实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持续加强自身建设,扎实开展人员培训,统筹兼顾,全力做好紧密型医共体各项工作,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工作指导,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二是县中医医院继续抓好省市级中医重点专科的规范管理和提升工作(中医内科,针灸推拿科),强化老年病科、安宁疗护病房、康养中心和中医儿科等重点专科建设,着力打造、推广特色诊疗技术。三是先后两次对县中医医院二级甲等医院复审工作进行督导,及时反馈存在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到位。四是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活动,全年进校园10次。(五)全力做好中医药示范县创建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以分管卫健、中医药工作的副县长为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宜君县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工作方案》,按照时间节点全力抓好创建工作。二是及时安排部署。先后召开4次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推进会议,并邀请省级评审专家周忠民教授对示范县创建政策进行了解读,开展业务培训。三是严格督导检查。先后三次对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进行督导,明确整改时限,推动短期内整改落实到位。经过各创建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6月份完成市级评审验收;9月份完成省级评审验收。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积极发挥中医药应对新冠病毒感冒作用。一是印发《宜君县新冠病毒感冒中医药诊治工作方案》,成立以县中医医院院长为组长的中医药诊治专家组,将县中医医院确定为新冠亚定点医院。二是县财政列支21万元购回院内制剂3种共5185盒;累计发放中药汤剂36109袋,出动健康服务巡回诊疗车辆30台次,服务患者7963人次。(二)持续加强县中医医院内涵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县中医医院迁建项目步伐。总投资6490万元县中医医院迁建项目于2021年2月开工,目前已基本建成,计划年底前投入运营。(三)政策引导扩规模。围绕全县“134”发展思路,聚力打造“一谷、两平台、三片区、四基地”的中医药产业集群,进一步强化中医药全产业链建设。依托蚂蚁森林、储备林等项目,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集群化发展模式,全县发展连翘等道地中药材30万亩,中医药相关企业已经发展到36家,中药材加工企业14家。中医药全产业链产值达15亿元。(四)科技创新延链条。依托“一中心,五平台”。通过研发、育苗、种植、溯源、加工、流通、金融等要素保障,中医药全产业链已初具雏形。与西安交通大学、延安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开展宜党、连翘、丹参等道地药材研究。邀请陕西中医药大学白吉庆教授来我县进行中药材(连翘)种植培训。同时成功举办陕西宜君(彭祖药谷)医药CDMO产业发展暨招商引资推介会;中药饮片趁鲜切制厂正式投产;建成彭祖药谷金融监管仓,成立中药材供应链金融公司为来宜落户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五)招大引强添活力。先后与天士力、泰安无恙堂、陕西林业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成功合作,陕西方舟制药、陕西锦穗颐和药业有限公司等相关龙头企业落户宜君,为宜君中医药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借助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通过点对点精准招商,与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与泰安市泰山景区无恙堂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合作的黄精加工项目已落地,预计12月建成投产。(六)打造品牌强内力。依托食品医药大健康产业园,围绕中医药产业链创新部署中医药康养链,建成彭祖书院、彭祖广场及38个孙思邈中医堂。同时成功举办“药谷飘香康养山城”城市IP《药谷奇遇记》发布会。谋划即时轻养新零售项目,通过自动无人售货机+独立分销小程序商城组成,以自动无人售货机,实现深度长尾销售场景,小程序分销实现个体裂变销售通路,目前在全省范围内铺设彭祖药谷设智能轻养柜100台。三、存在问题(一)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整体偏少、分布不均衡、中医药专业才人及其短缺,部分人员没有从业资质,无法开展中医药诊疗服务。(二)村卫生室部分乡医年龄偏大,无法从事中医药服务,中医药阶梯人才队伍培养没有形成。(三)中药材主要品种优势不明显。全县目前虽然连翘面积最大,主要以野生抚育与荒山栽植为主,还没有成熟的栽植管理规范,新品种有待开发。(四)中医药产业链相关龙头企业不强,产业链各环节还处于培育起步阶段,产业带动效应还不明显,如:中药材供应链金融公司还没有正常运营,在助力中药材集散地建设和支持中医药相关企业运营方面受到一定制约,陕西锦穗颐和药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还不明显。(五)中医药产业集聚效应不够。集点成链、集链成群的高质量发展产业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六)彭祖药谷商业配套严重不足。现有的餐饮住宿数量少、规模小,仅有秦酒店庄园一家酒店、且承载能力有限,一般高科技人才难以落地。四、改进措施(一)围绕孙思邈中医堂服务能力再提升,强化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力度,逐步提高基层中医诊疗水平。(二)利用县及县以下医学类本科生、订单定向生、振兴计划、事业单位招聘和定向委培等方式,加大中医药人员招录力度,缓解基层中医药人员短缺问题。(三)打造“彭祖药谷”品牌建设,通过彭祖书院、彭祖药用植物园、中医药文化展厅等配套建成彭祖药谷中医药产学研旅游基地,加大餐饮、住宿等中医药康养旅游配套服务项目投入,努力将我县打造成中医药特色康养旅游示范区。五、2024年度工作计划(一)中医特色医疗共同体(县中医医院)围绕紧密型医共体“八个统一”建设要求,在做好人员上下联动,相互融合,资源共享的同时,建立完善相关制度,立足乡镇卫生院医疗救治特点,针对性开展特色科室建设、辅助建成医技科室,推动分院中医医疗服务水平上台阶。(二)利用县及县以下医学类本科生、订单定向生、振兴计划、事业单位招聘和定向委培等方式,加大中医药人员招录力度,缓解基层中医药人员短缺问题。同时,积极争取,引进一批中医药高层次医疗技术人才,通过传帮带,着力提升现有人员专业技能,不断探索招聘人才留用新途径,提高中医药医疗服务水平。(三)利用省中医医院和大丰区中医医院对口帮扶机遇,加快一批中医重点专科和特色科室建设,启动“路波名中医工作室”,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彰显中医特色优势,推动中医药工作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高质量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廉价、便捷的中医药服务。(四)深化与延安大学、西安交大药学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开展区域连翘、“宜党”等特色中药材资源遗传改良、中药材深加工技术及标准化生产等关键技术研究,同时依托蚂蚁森林、储备林等项目,将中药材种植与荒山造林有效结合,大力开展林下种植和野生中药材抚育,实现宜君中药材产业发展品牌化、规模化。(五)发挥中药饮片趁鲜切制厂特殊功能效应,通过供应链金融等服务平台,打造西北地区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同时紧盯“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招商机遇,精准施策,精心招商,引进培育更多的中医药龙头企业落户宜君。(六)围绕全省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机遇和“一县一策”政策支持,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中药材第三方检测中心、中药材仓储、陕西锦穗颐和CDMO代加工平台等项目的投产达效。同时积极谋划中药配方颗粒等深加工项目落地投产,促进全县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七)全力讲好彭祖长寿故事,打造“彭祖药谷”品牌。通过彭祖书院、彭祖药用植物园、中医药文化展厅等配套建成彭祖药谷中医药产学研旅游基地,加大餐饮、住宿等中医药康养旅游配套服务项目投入,努力将我县打造成中医药特色康养旅游示范区。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