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凤翔区> 宝鸡市凤翔区融媒体中心(宝鸡市凤翔区广播电视台)

宝鸡市凤翔区融媒体中心(宝鸡市凤翔区广播电视台)

发布时间: 2024-01-22 15:42
单位名称 宝鸡市凤翔区融媒体中心(宝鸡市凤翔区广播电视台)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全区媒体宣传、舆论舆情和网上政务等工作提供综合服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施传媒事业和产业发展规划;做好全区融媒体宣传、广告和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广告印务及相关产业运营;参与智慧政务和智慧城市建设。
住所 宝鸡市凤翔区秦凤路北段20号
法定代表人 朱小奇
开办资金 241.4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宝鸡市凤翔区委宣传部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02.06万元 450.63万元
网上名称 宝鸡市凤翔区融媒体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4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中共宝鸡市凤翔区委宣传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新闻业务多点开花,媒体融合稳步推进1.优化重组,统筹传播渠道形成合力中心积极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强化职责融合力量,统筹台、网、端、微传播渠道有效衔接形成合力。整合后,中心设办公室、新闻部、新媒体部、学习强国凤翔融媒号编辑部、广播广告部、播出部6个部室。通过整合资源力量,使各部门在职能作用上互助互补,在协同使用上统筹统管,在成果运用上共通共享,实现了从传统媒体的“单打独斗”到媒体融合的“一体作战”。区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现已建成1个区级平台、1个应急管理局平台、12个乡镇分控平台、166个村/社区平台,共1135个点位,2486个大喇叭,260台音柱,实现了区、镇、村三级全覆盖,为全区群众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广播服务。2.加速融合,占领新闻舆论新高地中心始终坚持落实政治家办台、办网、办新媒体要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和主题宣传,让主流声音抢占舆论高地。中心旗下的区广播电视台、“爱凤翔”APP、“凤翔微报”公众号、“凤翔融媒”抖音号等平台联合发力,在客户端开设便民服务,增强用户的关联度和使用率,构建以“爱凤翔”APP为核心,微信公众号、抖音号“两微一端多平台”移动传播矩阵。2023年,在“爱凤翔”APP共推送各类消息、栏目1803条,在“凤翔微报”推送各类消息1370余条;在“凤翔融媒”微信视频号及“凤翔融媒”抖音号推送各类视频396条。“凤翔微报”公众号10月份所发稿件阅读量超70万,跃进全省政务新媒体前40名,全省地区新媒体前80名。2022年11月1日,“学习强国”凤翔融媒号正式上线,系全省第八家、全市首家县级融媒号。上线以来,审核通过各类稿件1081条,原创稿件785条,原创比例超过72%,360余条被陕西学习平台抓取,8条被中央学习平台抓取3.多点发力,新闻宣传呈现点面开花中心在新闻信息的策、采、编、发上按照“端、网、微、屏”的顺序,一事多稿,一稿多发,各平台利用自身优势进行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等多角度、立体式、全方位传播,媒体融合发展的优势凸显。今年包装策划《“三个年”活动在凤翔》《四城同创建家园》《创建“四优”模范机关》《聚焦“两会”》《晒项目比作为促发展》《春天里的凤翔》《奋进的春天》《和美乡村建设》《冲刺四季度 决战全年胜》等各类专题栏目86期356条;《凤翔新闻》播出各类新闻2100多条。在“爱凤翔”APP、“凤翔融媒”微信视频号、“凤翔融媒”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德耀雍州与爱同行”凤翔区第一届道德模范暨新时代好少年颁奖典礼》等8场次,直播活动线上观看量达16万+。2023年,广播电视播出总时长16060小时以上(广播:1460小时、电视:5840小时、三里河数字电视:8760小时)。广播实现安全播出1460小时,凤翔广播电台101.5转播《中国之声》节目730多小时,播出自办节目480多小时;此外,转播省台107农村广播节目8760小时,发射站及时、准确、安全转播中、省、市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三)抓实队伍建设,加速人员融合转型媒体融合,人才是关键。今年中心引进高层次人才3名、事业单位招考入岗3名、转入退役军人2名。中心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与自学相结合,先后安排人员赴北京、西安等地实地交流学习,多次邀请陕西广电集团新媒体部、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业务骨干来中心进行授课培训,组织采编播人员系统学习媒体融合发展知识、新闻制作、摄像技术、融合采编平台技术等业务知识,选派一线记者分别到中央电视台驻陕西记者站、陕西日报延安集中轮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西安培训、全省互联网信息从业人员西安培训和学习强国宝鸡平台跟班培训,强化采编人员的“互联网意识”“全媒体意识”和“移动优先”意识,从思想、理论到采访、撰稿、编辑业务全程提升。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中心先后荣获全国广播电视公益广告优秀播出机构、全省“学习强国”优秀供稿单位、全市公益广告发布先进单位、全省县级融媒体优秀“爱系列”APP、全省融媒体“德润三秦”家风建设作品优秀组织奖。新闻作品《长青镇:发展村集体经济村民增收富裕》荣获陕西新闻奖三等奖、宝鸡新闻奖一等奖。2022、2023两年蝉联“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优秀供稿单位,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荣获2022年度“全市公益广告发布先进单位”。广播作品《陕西宝鸡市凤翔区农村监理站:“送检下乡”送到了群众心坎上》获2022年度宝鸡新闻奖三等奖;为讲好凤翔故事、传播好凤翔声音奠定了坚实基础。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在总结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中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从业人员对新媒体的认识和业务能力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二是在媒体融合背景之下,媒体融合技术仍存在瓶颈,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足;三是干部职工奖惩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对外宣传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五是资金支持和车辆供应不足。(二)改进措施1.强化组织领导,形成推进媒体融合整体合力。在区委指导下,汇聚各方力量,成立推进媒体融合领导小组,给成员单位进一步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把媒体融合纳入区委、区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的年度考核和重点项目推进销号台账,中心领导班子成员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精神、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情况纳入目责考核事项,吃透中央、省、市、区委各级政策,把更多的资金、资源、要素向“媒体融合”汇集。2.提升新闻质量,形成讲好凤翔故事整体合力。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守好管住意识形态阵地,围绕主动融入主城区,争当发展排头兵,推进凤翔高质量发展主题,推进“五大战略”和“一区四城”建设,聚焦老百姓的“急难愁盼”,超前策划开设各类专题栏目,讲好凤翔故事、传播好凤翔声音,为推进凤翔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同时,抓紧建设“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凤翔融媒体供稿中心,完成人员培训,完善运行机制。3.扩大开放合作,形成更多资源链接整体合力。要不断深化与先进互联网企业、兄弟媒体、科研院所合作,连接、整合更多资源。坚持“走转改”,实现“三贴近”,构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融互促的传播模式。同时,设计更多项目载体,加强融媒体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提速硬件设备更新换代,提高融媒体中心运行效率。4.加强队伍建设,形成打破壁垒藩篱整体合力。探索出台激励政策,推进绩效管理,探索竞聘上岗,激发调动中青年编辑记者工作活力;发扬敢为人先、敢啃硬骨头的“两敢”精神,把“凤翔融媒”打造成改革的标杆,营造忠诚、奋斗、创新、争先的氛围。四、2024年工作计划强化精品内容建设,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心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服务人民;3.坚持平台化发展战略,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4.积极调动中心所有新闻工作人员,借助企业微信(政务版)凤翔区数字宣传平台做好《凤翔新闻》《凤广新闻》《爱凤翔APP》《凤翔微报》《凤翔融媒微信视频号》《凤翔融媒抖音号》等各类图文/视频信息稿件推送工作,确保使用率、推送率、传播率稳步提升;5.做好广电公共服务,扎实推进平安广电建设;坚定新闻理想信念,勇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出一系列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让各项精神深入人心、落到实处,并为讲好凤翔好故事、传播凤翔好声音、塑造凤翔新时代新形象作出积极贡献;持续探索模式创新,聚力打造凤翔特色融媒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