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安市>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科技创新与人才服务中心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科技创新与人才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7-07 11:29
单位名称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科技创新与人才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科技创新与人才保障提供服务。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搭建科技创新体系与人才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双创载体建设和产业链发展·促进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提供人事档案托管·人才引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专业技术职称申报·招聘等服务
住所 西安市长安区航天中路369号
法定代表人 曹哲
开办资金 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3万元 4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022年11月完成单位名称、法人及业务范围变更登记,无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航天基地科技创新与人才服务中心紧抓省、市建设秦创原的战略机遇,以十个科技园建设为承载,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在党工委和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科技创新与人才服务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现就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指标完成情况科技创新量化指标全面完成。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29家,完成年度任务(125家)183%;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完成56.6亿,完成年度任务(35亿)161%;规上工业研发投入强度2.86%,完成年度任务(2.61%)109%,是全市强度1.92%的1.5倍。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完成490家,完成年度任务(450)109%。人才服务指标全面完成。就业见习申报人数271人,完成年度任务(170人)159%,排名居开发区前列;职业技能提升培训3478人,完成年度任务(3000人)116%;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39人,完成年度任务(1000人)104%;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贷款申报1人,完成年度任务(10万元)100%。二、工作成效及亮点工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2022年,中心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才强区战略,科技创新与人才服务做出了特色亮点,为基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创与人才支持。一是秦创原平台建设成效初显。超算西安中心经认定测试性能达到116.4PFlops,位列全球第五。西安超算中心被陕西省秦创原建设领导小组批复为“陕西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先进计算产业创新基地”,并先后被批复为省、市两级高性能计算和工业软件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市级秦创原“三器”示范平台、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和市级科普示范基地。丝路慧谷集团、荣耀科技园、西安超算中心、科强研究院等8家单位获批2022年西安市秦创原“三器”示范平台。成立了航天城知识产权联合保护工作站和秦创原知识产权检察保护工作站,是全市首家知识产权联合保护工作站。科强研究院有限公司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备案。陕西君康城市科技园被批复为“秦创原总窗口协同创新基地”。二是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硅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6.81%,打破世界纪录;并创造了p型HJT电池26.56%、无铟HJT电池26.09%转换效率的新世界纪录;隆基股份获批西安市秦创原建设专项项目知名企业研发中心,公司总裁李振国提名2022年陕西省创新驱动秦创原杰出贡献奖。航天六院作为主依托单位被国家航天局批复为国家航天局液体火箭发动机数字化研发创新中心;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获批陕西省航天液体动力先进特种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安空天能源动力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获批西安市新型研发机构。陕煤研究院“陕西省先进能源化工材料中试基地”进入科技厅首批4家中试基地名单。三是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加速顺畅。6月下旬和9月中旬,分别组织区内多家企业参加第六届陕西国际科技创新创业博览会和第16届中国西安国际科学技术产业博览会暨硬科技产业博览会,并分别获得最佳组织奖和最佳展示奖。9月24日,承办了第七届中国创新挑战赛(西安)硬科技发展专题赛,空天产业专场共签订意向协议20个,合同金额2783万元。四是科普能力建设大力推动。驻陕央企中煤地质总局煤航集团大数据展厅被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区内隆基绿能智慧能源展览馆获得省级科普示范基地;国家超算西安中心等3家单位认定为首批市级科普示范基地。西安市先进计算科普教育基地等5家单位获批市级科普教育基地。五是人才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持续优化航天基地“家门口就业”服务品牌效应,结合当下流行的夜市经济,组织“西安航天基地招聘集市”,先后举办10场“公共就业服务进社区”活动,得到西安日报、群众新闻网、西安发布、等多家媒体报道。加大产业人才招引力度,创新性举办“十三条产业链”高端人才专场直播送岗、“不负韶华国聘行动”第三季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专场等招聘活动,社会反响热烈,累计吸引1313.6万人次观看。组织召开西安航天基地政校企洽谈会、第三届数字经济产教融合论坛、PIE-EngineAI智能解译云服务专题论坛(西安站)等活动,深化校企双方人才教育培养、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合作。三、存在主要问题一是,随着多项市级部门行政事权下放,业务量激增,工作人员配比失衡,整体工作力量偏弱,导致部分工作无法高质量推进。二是,部门预算紧张,依靠第三方服务平台开展的工作无法顺利推进,部分政策性补贴无法落实到位。四、2023年工作计划一是布局建设秦创原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紧盯秦创原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建设十个科技园。加强科创项目谋划、招引、储备和实施,力争引进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十个科技园争取申报秦创原示范园区,创建市级秦创原三器示范平台5家。制定航天基地秦创原三器示范平台评选办法,授予符合条件的单位“区级秦创原三器平台”。二是加速高性能计算产业聚集。一季度完成超算中心验收去筹,依托西安超算中心的综合能力,建立灵活创新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按照市场需求划分行业领域,联合各级政府部门、大型军工院所、高校及企业,进行算力需求摸底,建立企业档案。以省科技厅批复的“陕西省秦创原先进计算产业基地”为契机,加快秦创原先进计算生态产业园建设,推动创建国家级专业孵化器。此外,制定相应产业政策,鼓励支持企业向先进计算产业园聚集,营造高性能计算良好创业生态。三是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持续推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畅通产学研合作渠道,支持并实施“产业园区+创新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联盟”一体化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建立集技术研发、产品检测、成果推广、创业孵化等功能一体的产业集群公共服务综合体。完善成果转化应用体制机制。联合高校院所开展秦创原特色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7场,促进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学术交流、联合研发、技术咨询等合作。转化科技成果35项。四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区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支持专业服务机构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挖掘、培育服务。提升丝路慧谷、科强研究院等区内双创载体的企业孵化能力,将双创载体打造成高企培育的重要平台。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5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家。大力提升航天基地科技创新水平。聚焦航天技术应用、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等航天基地主导产业,支持隆基绿能、航天宏图、中天引控等创新领军企业联合大院大所牵头组建科技创新综合体、技术创新中心、研发中心、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多层次产业创新平台,鼓励和支持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五是提升科普基础环境。以区内现有科普基地为依托,联合省、市两级科技科普四部门开展“走进航天科普在行动”系列活动。围绕超算西安中心,对需求的企业进行科普,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算力提升,增强航天基地科技创新活力,推动航天基地科技教育蓬勃发展,向实现全民科学素质跨越与提升的目标不断迈进。六是加强人才服务,提升区域“智能”水平。绘制区域“人才地图”,实地走访航天基地主导产业和重点领域项目,摸排人才增量存量及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精准匹配产业链缺失环节、薄弱环节、提升环节的关键技术和核心人才。建立以产业为重点的人才服务专员队伍,实时动态跟踪企业和人才诉求,着力解决“台账清单”问题,在政策解读、待遇落实、项目申报、专家慰问等方面为企业和人才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提升服务对象满意度。中心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落实省市有关秦创原和人才工作部署,加快推进航天基地秦创原驱动平台建设,加强人才保障和服务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基地高质量发展做好科创与人才支持。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