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高新区第十八小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 |
住所 |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谷一路与云水一路东南角 | |
法定代表人 | 史晶 | |
开办资金 | 90万元 | |
经济来源 | 举办单位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65.81万元 | 724.2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没有涉及变更事项,没有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西安高新教体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2022年度业务开展情况党建领航,文化铸魂。(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学校重大事项由党支部审议决策,推进民主治校、依法治校。以创建四星级党支部为抓手,严格落实“三会一课”,规范党支部组织建设,拓宽宣传教育渠道。(二)以校园文化塑造云谷品格,进一步明确“教育塑造未来”的办学理念,不断丰富“学习云谷·成长葵园”的校园文化内涵。分别打造了“云谷创客”STEAM教育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习中心、“澄怀”美育中心、“润物戏无声”戏剧教育教育中心、“小食光”家政馆等,在提升办学条件的同时,把校园文化的理念融入到校园景观之中,为教育课程搭建和谐场景,不断增厚学校文化软实力,在潜移默化中以文化影响师生品性品格。锤炼队伍,夯实根基。(一)正师德,树浩然正气。创新师德培养方式,4月举办“北辰论坛”,由3位教师主讲成长心路,鼓舞同向奋进。教师节时开展第二届“云谷星光”教师节表彰大会,激励成长。开展“云谷星光”教师系列宣传,建设了星光走廊,宣传优秀教师,让教师们感受到教师职业的成就与幸福。还开展了“爱生有方、为爱坚守”班主任论坛、读书分享会等活动,涵养教师队伍的浩然正气。在两次师德师风问卷调查中,教师们爱生敬业、严谨扎实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家长社会的高度赞同,满意率达到了99%。(二)强师能,为成长赋能。立足校本研修,聘请顶级名师专家来校开展了“新课标·聚焦双减课堂主阵地”“引路人·新时代教师职业素养”“智融合·双减理念下的智慧课堂”“大单元·国家课程校本化”全覆盖主题校本研修活动四轮,逐学科、逐人开展一对一培训。新教师亮相课、教学能手选拔赛,不遗余力调动名师工作室资源,为教师磨课指导。扎实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线上线下培训,为教师成长搭建多维平台。与陕西省硬笔书法协会合作,开展教师“三笔字”常态指导训练,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以扎实的基本功站稳讲台。(三)抓教研,激发内驱力。以课题建设为载体,推进小课题、微课题建设,积极申报省市级课题,理想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14项,以课题促进教师的成长内驱力。每周开展研讨课交流,让成长每天都能看见。(四)常关怀,建暖心之家。发挥工会职能,积极开展生日慰问、教职工运动会、文艺活动,实施“亲情假”、弹性离校、爱心工作餐等措施,让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中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温暖,能安心幸福在十八小生活成长。质量为本,课堂革命。(一)夯实第一课堂,以国家课程校本化为主线,抓常规管理,抓备教辅教学链管理,细化优化巡课制度,严格每月检查考评,抓实作业管理,确保基础课程的质量。(二)积极实践第二课堂,开设PBL科学实验、民乐舞蹈、书法陶艺、编程、机器人等各类社团课程28个,覆盖全体学生,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学校找到自己的亮点,为梦想插上翅膀。创新实施了“云谷季节”节气课程,完成了第一轮二十四节气课程建设闭环,并启动了第二轮课程优化。还分别开展了“耕读有乐”“您好大树”“你好蚂蚁”“夏之赞歌”等专题项目化课程,让学校课程建设向纵深发展。开展了“云谷创客科技节”“书香葵园·阅悦长安”读书月活动,组织了天宫课堂、“推普周”等课程活动,不断拓展课堂的边界形式,让第二课堂成为最多彩,最有活力的学习形态。(三)拓展第三课堂,暑期开展了“博物馆之旅”“自然之旅”“红色之旅”研学活动,联合秦岭国家植物园开展“守护国宝”教育活动,发挥“云朵农场”作用,让孩子们切实感受到劳动的乐趣。针对疫情防控新形势,联动消防队、老军人、四小国旗班等走进校园,探索泛在教育。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一)上好大思政课,突出关键地位。保障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地位,以“大思政课”理念,推进学科思政与思政学科建设。结合重大纪念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组织开展第二批二年级新队员入队仪式,为学校少先队组织增添了新鲜血液。(二)抓实德育常规,促进习惯养成。通过开学第一课、新生幼小衔接课以及每周升旗仪式、日常班会队会课,形成品德教育时时讲、良好习惯处处学的浓厚德育氛围。(三)推进体教融合,培养阳光少年。建设了标准化网球场,组建了学校足球队、篮球队、网球队、田径队、游泳队。开齐开足体育课程,确保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邀请侯华名师工作室来校指导体育教学。创编了韵味十足的特色课间操,编排了啦啦操、旗操、花样篮球操等多个团体操。全覆盖开展了春季田径运动会、秋季三跳运动会,让体育之美在校园蓬勃绽放。(四)加强艺术教育,涵养情操性灵。配齐配优艺术课教师队伍,为艺术教师保障课时器材,新建了陶艺教室、秦绣教室、非遗教室,音乐教室各1间,新增定音鼓、扬琴古筝器材一批,新开民乐社团。开展了第一节童话节活动,组织了元旦线上艺术展演活动。让艺术教育的活力进一步展现。(五)家校同心共育,构筑和谐生态。建立家长志愿者队伍,开展护学岗工作;公开选举家委会,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日常工作中来;定期开展家长课堂,邀请教育专家召开讲座,提高家长的理论认识,解决实际困惑,构建优质和谐的育人生态。智慧校园,平安校园。(一)智慧校园再升级。以创建西安市智慧校园为抓手,加力推动IRS智慧课堂与TBL智慧课堂建设,定期开展智慧课堂展示交流。12月开展了“智融合·双减理念下党的智慧课堂”主题教研展示活动,完成了3个年级的校本课纲建设。持续推进“云葵币”智慧评价系统研发,打造智慧校园建设新亮点。(二)综合治理护平安。面对多轮疫情,科学制定防控预案,抓实抓细防控网络,精准及时收集整理数据,快速应对突发状况,确保了学校无一起确诊扩散。落实每周安全排查,快速果断处理安全隐患,定期开展交通、食品等专题安全教育,主动开展周边安全综合治理,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全年未发生一起校内安全事故,守牢了学校平安红线。二、2022年度取得社会效益学校荣获了市级智慧校园、健康校园称号,被推荐为市级绿色校园,被评为陕西省硬笔书法示范学校。承办了全省基础教育学科带头人评选对象评选活动、全省中职院校职称评选活动,在高新区互比互看互学中精彩亮相,获得了省市区领导、前辈同行的表扬鼓励。被省市区媒体报道十余次,学校的声誉影响日益广泛。教师队伍中,涌现出西安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1人、市级教学标兵1人、高新区教学能手2人、高新区青年教学骨干1人,逐步形成了一批能够引领队伍的骨干力量。学生中,校舞蹈队2项在全国网络舞蹈大赛中获得特金奖、金奖,47名学生在科普大赛、诗词大赛、硬笔书法大赛等活动中获奖。三、存在问题教师结构性缺编,青年教师占比大,教师梯队建设不强,缺少骨干教师引领;学校生源成分多元,有效的家校合力尚未形成,整体教育效能较低;校园建设体量大,校园文化建设思路不够开阔,推进速度缓慢。四、下一步打算完善教师的长效培训机制,拓宽教师成长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育人质量;进一步增进家校互动,强化家校共育意识,丰富家校共育内容和形式;拓展发展思路,争取各级部门支持,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不断完善丰富校园文化和功能建设。2022年,我们栉风沐雨,战胜了诸多困难和挑战,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进步,但也有不少缺憾。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奋斗创造奇迹,力量源于团结,希望寄予青年。”2023年,我校将在高新教育的光荣旗帜下,奋斗创造、团结一心,不负青春年华,不负使命责任,挺膺担当,以奋斗姿态再写育人新章。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被授予“西安市第三批中小学智慧校园”、“西安市健康学校”、“西安高新区健康学校”称号。在千舞抗疫-舞蹈世界全国网络舞蹈大赛特别场中,我校舞蹈《生机勃勃》获特金奖、舞蹈《星星在闪烁》获金奖;在陕西省第七届全民健身操舞大赛西安分站赛小学乙组有氧健身操中,我校斩获第一名。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