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安市> 西安市隋唐长安城遗址保护中心(西安市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

西安市隋唐长安城遗址保护中心(西安市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6-16 10:06
单位名称 西安市隋唐长安城遗址保护中心(西安市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保护文物古迹,弘扬民族文化。隋唐长安城遗址的保护管理及展示·隋唐长安城遗址科研活动组织·西安地区世界文化遗产点和备选申报点的监测管理。
住所 西安市龙首北路东段1号
法定代表人 刘勇
开办资金 119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文物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47.79万元 411.44万元
网上名称 西安市隋唐长安城遗址保护中心 从业人数  2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组织实施隋唐长安城安化门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推进隋唐长安城方丘(地坛)遗址保护区划划定及相应考古研究工作。1.实施完成隋唐长安城安化门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为了保护安化门遗址,全面廓清安化门遗址的总体布局和形制,我中心申请市保资金80.5万元用于安化门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于2022年9月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第一工作队实施考古工作。经过两个多月的工作,目前已对该区域进行了全面勘探和发掘,揭露了安化门遗址的总体布局、护城河、门道、墩台、马道、隔墙、道路情况,安化门遗址区布置10个10*10米探方,清明渠遗迹区域布4个10*5米探方,总发掘面积达1200平方米,出土长条砖、手印纹砖、筒瓦、莲花瓦当等建筑构件及陶器、瓷器、钱币等各类遗物120余件。该项目已于11月17日通过专家验收。2.推进隋唐长安城方丘(地坛)遗址保护区划划定及相应考古研究工作。为全面保护隋唐长安城方丘(地坛)遗址,落实“隋唐长安城方丘(地坛)遗址考古成果专家论证及保护区划研讨会专家意见”,我中心委托专业规划单位编制了隋唐长安城方丘(地坛)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区划建议,为以后方丘遗址保护和展示预留空间。为进一步明确方丘遗址的保存状况、建筑方法、结构及及相关的配套设施遗存,我中心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第一工作队编制了隋唐长安城方丘(地坛)遗址考古工作计划。(二)推进《隋唐长安城遗址保护规划总体规划》修改完善和报审工作。为推进《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修改完善和报审工作,我中心多次与规划编制单位进行沟通协商,并于11月17日专门组织召开“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编制讨论会”,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第一工作队队长韩建华、西安市城市规划院院长龙小凤、西北大学教授权东计等专家为规划修改完善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意见,进一步推动了规划报审工作。(三)启动隋唐长安城中轴线系列遗址研究工作。《西安市“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开展隋大兴唐长安城中轴线展示研究并立项建设,”为此,我中心于2020年启动隋唐长安城中轴线系列遗址研究工作。我中心于8月15日成立“隋大兴唐长安城中轴线系列遗址研究小组”专门开展此项研究工作。目前已整理出隋唐长安城中轴线系列遗址研究相关资料目录历史文献43本、专著30本、考古报告及简报56篇、研究论文87篇,搜集其他各类资料2万余字。我中心已编制完成了“隋唐长安城中轴线文化遗存现状调研及展示利用研究”项目申报材料。(四)组织协调各遗产点填报年度监测报告,开展世界文化遗产地监测巡视检查工作。1.完成丝绸之路各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文物局定期报告和2021年度监测工作。我中心组织和协调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及兴教寺塔等5处丝绸之路世界遗产地管理单位完成2021年度监测报告。2.完成西安市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巡视检查和调研工作。由市文物局牵头,我中心配合,对西安市世界遗产地开展了巡视检查工作,巡视检查工作范围包括“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5处世界文化遗产。检查组对各遗产地的本体保护、环境整治、日常监测、档案、宣传等各方面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并与遗产地管理单位进行了深入的座谈。3.推进五处遗产点规划修编工作。2022年9月15日由西安市文物局组织的《小雁塔管理规划(2022-2027)》、《大雁塔管理规划(2022-2027)》、《兴教寺塔管理规划(2022-2027)》、《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管理规划(2022-2027)》和《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管理规划(2022-2027)》专家评审会,与会专家听取了规划编制单位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的汇报,经过现场质询,认为此规划在对上一版规划执行情况评估的基础上,所提目标与任务基本可行,原则同意该规划。4.完成《五处世界遗产点保护现状调查评估报告》。由我中心组织编制的西安市《五处世界遗产点保护现状调查评估报告》已于2022年11月15日经专家评审会验收通过。会后,报告编制单位西北大学根据评审会专家意见对该报告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五)持续推进明德门遗址保护管理,力争早日面向社会公众顺利开放。开展“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5.18“国际博物馆日”等重大节日主题宣传活动。1.完成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今年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我中心紧扣主题,组织工作人员在明德门广场发放宣传手册,为群众免费讲解,利用LED屏滚动播放宣传口号,并在职工微信群大力宣传活动内容,鼓励干部职工积极转发相关活动信息和视频。同时,利用博物馆日的时间节点,将文物法律法规和主要职能职责宣传贯彻其中,深入开展文物普法工作。2.完成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6月9日10日两天,配合市文物局组织的全市各区县、开发区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市文物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领导及业务骨干前往明德门现场观摩学习,并邀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克成教授向各位领导宣讲明德门遗址的历史背景及化知识,圆满完成接待任务。同时,通过此次活动大力宣传《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相关内容,引导人们树立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3.推动明德门陈列馆最终验收工作,持续推进陈列馆日常管理工作,力争早日让陈列馆面向社会公众顺利开放。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