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安市> 西安市水利水土保持工作总站(西安市水土保持监督站)

西安市水利水土保持工作总站(西安市水土保持监督站)

发布时间: 2023-06-09 16:26
单位名称 西安市水利水土保持工作总站(西安市水土保持监督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促进水土保持、维护生态环境。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行政审批及水土流失案件查处•水土流失治理•地下水监测及动态研究•农田土壤墒情监测及预报•农业灌溉新技术推广
住所 西安市未央区凤锦路58号
法定代表人 何文虹
开办资金 398.6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水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94.89万元 181.33万元
网上名称 西安市水利水土保持工作总站(西安市水土保持监督站) 从业人数  3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严格履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本单位各项工作制度。二、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1、高效组织,强化督导。市水保站积极向市水务局汇报遥感监管销号进度,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强化环节,有力有序有效推动监管工作。截至11月15日,全市已完成遥感监管销号工作,省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通过水保e讯表彰“西安市整改销号进度最快”、“西安市违规项目整体销号全面完成”,对西安市整体遥感监管工作给予了肯定。2、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办结72项电网、4项供气、1项供暖、3项供水等工程了水保方案。承诺制水保方案压缩至1个工作日,审批制压缩至5个工作日。3、规范执法,强化检查。聘请法律顾问,制定工作手册,统一工作流程、执法程序和文书范本,发送履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义务提醒书。对100个项目进行检查,“双随机·一公开”抽取9个项目进行现场检查。将5家建设单位纳入“重点关注名单”,督促建设单位及时履行了水保法律法规义务。4、强化过程监测,探索区域监测。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发区(国际港务区)生产建设项目区域监测,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监测样板,为开发区水土保持管理、城市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等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全年报备生产建设项目监测季报130余份、36个项目初步设计。指导蓝田、周至县开展骊山丘陵沟壑区、秦岭北麓浅山区径流站水土流失动态监测。5、宣传培训,提升意识。在地铁2号线及与沿山水保站多场次开展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宣传,制作16个超采区界牌。组织召开全市2022年水土保持业务培训会,对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进行授课培训。6、做好动态监测,提供数据支撑。配合做好国家地下水监测西安监测分中心运维工作,配合做好全省地下水超采超载区水位变化通报工作,逐月上报通报井水位变化情况。7、督导蓝田、临潼按要求做好淤地坝防汛工作。8、对长安、鄠邑、周至、高新、航天水利进行雾霾督导检查。9、做好河长制联系工作,配合做好市级河长巡河调研。三、取得社会效益2022年,省级下发我市水土保持扰动图斑407个,占全省任务总量26%。其中非生产建设项目125个,合规项目103个,违法违规项目149个,其中违法违规生产建设项目占全省总量31%。印发通报16期、集中约谈70余家建设单位、下沉技术指导20余次,2022年度西安市遥感监管销号进度全省排名第一,自主验收报备24个项目,验收核查项目4个。完成《2021年西安市地下水动态分析报告》及《西安市地下水动态简报》,及时进行全市旱情分析,编写《西安旱情》简报5期。全市水保行政许可方案1050个,其中市级审批58个,区县992个。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存在问题:一是政治理论学习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指导工作不够彻底;二是人为水土流失压力依然突出,水土流失监测模式不适应城市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要求,监管任务艰巨;三是审管部门衔接有待加强,审批质量有待提升;四是地下水测报能力不能满足最严格水资源管理需求。下一步打算:一是加强“一法二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公众履行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法定义务;二是深化水土保持“放管服”改革;三是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依法严格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四是持续开展遥感监管工作;五是提升水土保持监测管理水平,开展港务区水土保持区域监测;六是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提高数据质量。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