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做好富硒产品研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拟定全市富硒产业<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参与拟定富硒产业相关扶持配套政策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开展富硒产品研发富硒<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引进推广富硒产业从业人员技术培训富硒产业对外交流合作 | |
住所 | 安康市高新区高新生态文化公园东侧 | |
法定代表人 | 唐德剑 | |
开办资金 | 2067.8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安康市富硒产业发展办公室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722.7万元 | 1922.52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2年5月、10月分别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开办资金、法定代表人。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安康市富硒产业发展办公室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及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科研团队工作扎实推进。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以富硒专项为抓手,17个科研创新团队协同攻关,申报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6件,开发富硒鸡蛋、富硒桑饲料、富硒生物有机肥等新产品8个,制定富硒产品地方、团体、企业标准3项,形成富硒加工、种植(养殖)技术规程3项,开发富硒产品中硒的赋存形态检测方法1套,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收录3篇。(二)协同创新成果丰硕。完成了富硒重点实验室18项开放课题的结题验收,发表论文19篇(其中SCI收录5篇),申请发明专利9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外观设计专利1件,制定行业标准1项、团体标准1项,开发富硒新产品30个。对60项执行期富硒专项和开放课题进展进行全面梳理,组织对8项到期、32项实施中富硒专项开展结题验收和评估交流。“富硒黄茶高效栽培技术及饮料新产品研发项目”通过省科技厅结题验收,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富硒产品检验检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项目完成财务审计验收和科技验收,“富硒水产品产业化开发技术创新团队”项目完成科技验收。(三)标准制定不断加强。主持制定的《油菜硒菜薹栽培技术规程》《油菜硒菜薹采摘技术规程》2项安康市地方标准和《谷物中硒代蛋氨酸、硒酸盐和亚硒酸盐的测定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法》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团体标准;参与制定安康市地方标准《蛹虫草保鲜、烘干技术规程》、省粮食行业协会团体标准《陕西好粮油安康富硒大米》发布实施。联合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制定的《富硒油菜薹生产技术规程》农业行业标准获农业农村部立项,牵头制定《富硒多鳞白甲鱼养殖技术规范》、参与制定《富硒魔芋豆腐加工技术规程》《富硒雪魔芋加工技术规程》《富硒桑叶生产技术规程》等4项安康市地方标准获准立项。(四)科普基地建设全面加强。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硒科普工作的通知》,制作科普展板30余幅、更新宣传册2套,积极参加2场“科技之春”宣传月主场活动。以硒文化展厅和富硒重点实验室为载体,全年累计接待参观调研200余场次3000余人,其中为全市1000余名中小学生开展硒科普教育。利用中国富硒产业微信公众号平台,每天发布1条硒科普知识。中心被中国科协认定为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作为全市唯一科普教育基地成功入选省科协“科普云游·博士探馆”名录,被推荐申报了省科协“典赞・科普三秦”优质科普场馆项目。(五)对外交流合作务实推进。围绕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相关专家开展座谈交流,指导产业发展。与湖北省富硒产业技术研究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组织科研人员参加恩施硒博会、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咨询项目“湖北富硒产业绿色高效发展战略研究”启动会等。成功举办3期“富硒重点实验室富硒公开课”,7位硒专家和硒企业家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开讲公开课;实验室联合国家功能农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承办功能农业“空中课堂”3期,举办富硒产业技术培训会,开展富硒知识讲座4期。(六)实验室能力持续提升。农业农村部富硒重点实验室通过“十三五”周期评估考核,进入“十四五”建设序列。深入开展安康不同茶区茶叶硒含量调查及调控研究,通过对全市范围400多份检测样本统计学分析和“天然硒+硒生物强化”技术研究,形成了安康富硒茶标准化种植技术要点;参与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土壤富硒影响中药金花葵生物活性成分的代谢组学分析》研究,致力于富硒金花葵药用价值的挖掘与利用。堇叶碎米荠、黑豆、西兰花、硒滋圆油菜薹等高有机硒食品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正加快实施。(七)院士工作站高效运行。王汉中院士工作站由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邓乾春研究员领衔,申报了2023年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富硒油菜全产业链高效利用技术创新团队”项目;完成了工作站专题片拍摄;促成汉阴金福海公司参与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赵其国院士工作站团队专家来安调研指导富硒稻米等产品创新研发及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指导科研人员开展高硒食材硒蛋白提取等实验研究;为11家茶叶园区、2家水稻种植企业提供硒生物营养强化技术,建设标准化富硒茶示范基地2000亩、富硒水稻示范基地400亩,指导开发富硒奶白茶新产品2款;指导汉阴新鑫米业制定企业标准《富硒稻谷生产技术规程(安康)》,指导岚皋西部皇田粮油公司制定《富硒大米》《富硒糙米》2项企业标准。(八)国硒谷公司正式成立。陕西国硒谷富硒产品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获市政府批复同意正式组建。省富硒产品创新中心围绕国内外先进富硒科研、成果转化目标,聚合国内富硒食品领域一流专家人才成立专家团队,组建了技术创新团队。牵头筹建的“安康市高有机硒食品原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市科技局批准立项,参与组建的“富硒魔芋创新产品”和“食用植物油”2个安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筹建。同时,协同做好依托中心建设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建设。全年为富硒企业、科研团队开展农产品、食品、水体、土壤和岩石的硒及多元素检测386份1073个指标。(九)项目争取成效明显。全年申报省、市项目13项,获批立项8项,到账科研经费225万元;联合相关单位申报科研项目19项,立项8项,获经费支持163万元。牵头申报的陕西省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富硒产品硒形态检测技术研究及功能成分检测平台建设”获省科技厅立项支持60万元;申报的省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揭榜挂帅”项目和重点产业链提升项目“富硒食品科研成果转化中心建设项目”分别获省工信厅立项支持80万元、50万元,并成功获批市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项目。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年研发富硒新产品38个,制定富硒标准10项;发表论文31篇,其中SCI10篇;申请发明专利14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8件;为企业提供硒检测386份;获省部级成果奖6项。争取中省市项目13项,获资金支持225万元。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主持的“安康富硒茶稳硒技术集成与推广”获省农技推广成果二等奖,主持的“富硒魔芋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技推广成果奖三等奖;完成的“富硒土壤营养强化剂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及示范应用”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完成的“丹江口水源涵养区绿色高效农业技术创新集成与推广应用”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技推广合作奖。中心主持和作为第二单位分别完成的“富硒油菜‘油蔬两用’品种筛选与栽培技术集成及产业化开发”和“饮用天然富硒矿泉水制备高含硒水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通过2022年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公示。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理论学习不够深入;二是富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不足。(二)改进措施: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采取集中学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每周五开展学习,不断强化理论武装;二是进一步发挥科研创新团队优势,用好用活富硒科技创新平台,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加强人才培养,赋能富硒产业升级。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安康市“十四五”富硒产业发展规划,紧盯硒资源变硒产业卡点瓶颈问题,依托院地合作和“国字号”科技创新平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推动全市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被安康市富硒产业发展办公室确定为2022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安富硒办发[2022]15号)。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