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神木市> 神木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神木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3-31 09:51
单位名称 神木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全市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服务;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扶持、优抚帮扶、走访慰问、庆送喜报、信访接待、权益保障等事务性工作。
住所 神木市滨河新区街道广场西路水务综合大楼206室
法定代表人 庄政博
开办资金 17.1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神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8.15万元 19.27万元
网上名称 神木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3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主要工作(一)建立基层信访代办机制。设立镇(街)、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信访代办员404名,推动基层服务站就地化解矛盾。全年提供法律咨询、政策咨询1360次,接待来访退役军人39人次,群访3批11人次,个访28人次,办理回复各类信访件51件,满意率100%。坚持全面排查与重点排查、定期排查和滚动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退役军人进行排查,对排查出的6名重点退役军人落实“一人一专班”“双包联”等措施。(二)协助落实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政策,协助做好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能力。创新开展转业士官“直通车”安置,健全“阳光安置”工作机制,高质量完成7名转业士官积分选岗工作。依据我市相关政策,将72名本科大学生退役士兵委派到事业单位工作,聘用16名专科大学生退役士兵为神木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警务辅助人员,安排76名2022年退役大学生士兵至公安系统岗前锻炼。搭建就业平台,广开培训渠道。采用“线上线下招聘会+直播带岗”的方式,搭建就业平台,为148人解决就业问题。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退役军人203名。(三)全年走访慰问两参、伤残等退役军人3622人次,发放慰问金103.69万元,走访慰问边海防官兵家属5户,庆送三等功喜报5人次。三是丰富拥军举措,助力备战练兵。逐步形成“跨地域、社会化、上项目”等多个特色拥军品牌,先后投入1.56亿元为驻神部队及河南信阳某部高标准办成“维修改造营房、建设训练基地、购置军用设备、开展五个一工程”等35件实事。(四)落实退役军人走访慰问长效机制。按时足额发放优抚金1628.77万元、生活补助金49.5万元、一次性经济补助金172.4万元,为377个特困退役军人家庭发放省市县三级退役军人关爱基金134.4万元,组织97名老兵进行为期7天的集中疗养,同步做好7名军休干部、31名军转企业干部体检工作。有序推进我市优待证申领发放工作,目前已受理申请8910人,占全市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建档立卡总量的95%以上。为退役军人办理伤残关系转接,为两名建国前牺牲的公民补评烈士,重新上报苏连章“两参”认定申请。(五)委托专业机构开展档案整理归档工作,将全市所有退役军人纸质档案进行扫描进行数字化管理,建立起退役军人档案电子检索目录,为相关优待抚恤、就业创业等政策的落实打下良好基础,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六)创新开展跨地域拥军活动。河南信阳某重装铁拳旅前身是由革命领导人谢子长、刘志丹、习仲勋创建的神木红军特务队,是从陕北走出去的一支成建制保留的红军部队。继承和发扬神府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展跨地域拥军活动,与河南信阳32143部队异地结对。二、社会效益(一)举办首届退役军人兵支书暨高素质农民培训班,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权益维护、矛盾化解、政策宣讲等方面邀请专家为“兵支书”授课,助力30名“兵支书”在神木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中贡献力量。(二)紧抓特色、塑造亮点,奋力谱写拥军优属新篇章。高质量完成双拥模范城(县)届中考评工作。在市汽车站开设“军人候车室”,医院、银行、旅游景点等公共服务场所都按照要求,设置“军人优先”等标识,推出针对优待证的一系列优待政策,使现役、退役军人充分享受公共设施便利和专属优待,红碱淖景区在首批优待项目上榜,荣获陕西省爱国拥军单位。持续扩大宣传阵地建设,打造双拥主题角、双拥主题广场、双拥教育基地等共13个,全方位宣传双拥工作。开展走访慰问驻地部队和为立功受奖军人庆送喜报活动。进一步细化服务制度,明确“四尊崇、五关爱、六必访”制度方案,修订完善监督员管理、慰问金发放、光荣牌悬挂等10项工作制度。(三)军地携手开展了“五个一”工程(入伍一批神木籍好青年、帮扶一批旅战斗地的老红军及后代、组织一轮军地互访活动、结成一批共建互促对子、打造一波军史场馆升级改造联动工程),实现了地方与部队常态化互联互通,为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奠定坚实基础。(四)认真解决驻神部队官兵免押金、免费的“双免”就医问题。持续加强与驻神部队交流,军地双方开展了共植“双拥林”“军民鱼水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军民联谊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双拥共建活动,不断巩固坚如磐石的军民关系。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基层服务体系建设还不牢固。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存在经费落实不到位、基础建设及服务保障能力较弱、工作基础不牢固的现象,部分服务站配备的人员为兼职退役军人工作,没有将其作为主责主业来抓。(二)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还不够。部分部门单位对退役军人工作及双拥重视不够,对退役军人工作政治性要求和重要性意义认识不够到位,凡是带“军”的工作均推向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四、改进措施(一)创新工作模式。畅通“信、访、网、电”诉求反映渠道,持续加大化解力度,对已化解的重复访事项,要对账销号、见底清零,不留隐患。持续推进就业创业手段,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完善省、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信息系统功能,让数据“活起来”。(二)加强服务保障。在服务保障上要有温度,始终把关心关爱退役军人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暖心工程,在服务练兵备战、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等工作中展现新作为。五、下一步工作计划持续发挥常态化服务退役军人“四清楚”工作机制作用,建立市局领导班子成员包抓镇(街)、镇(街)服务站工作人员分片包村(社区)的工作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两站一中心”三级服务保障体系同向发力、协同运转。促进“秦云就业”信息平台、人社系统就业监测点和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就业监测点资源整合共享,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数据库,实现劳动年龄段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失业人员实名制登记全覆盖、管理动态化。依托大数据科学匹配退役军人求职意向和企业用工需求,通过搭建平台,构筑体系,赋予动能三步走,实现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无忧。高质量完成安置任务,同步做好军转干部与随调配偶安置工作。抓好《退役军人、其他优抚对象优待证管理办法(试行)》《陕西省加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工作的实施意见》及《优待清单》贯彻落实。按照国家政策,提高重点优抚对象抚恤标准。做好残疾军人等人员的残疾等级评定初核和伤残人员辅助器具申领工作。多渠道解决革命功臣、烈属、伤残军人等优抚对象住房难、医疗难、生活难问题。坚持将双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和部队建设综合规划,坚持双拥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部队建设有机结合,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加强双拥工作体系建设,统筹社会力量参与双拥工作,发挥民间爱国拥军平台作用,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各项爱国拥军活动。进一步探索爱国拥军的新路子、新方法,完善制度机制,凝聚社会爱国拥军力量,激发社会爱国拥军热情,让军民团结得以加强,军地友谊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提升信访稳定工作预见性、主动性、科学性,有效防控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风险,依法依规依政策化解退役军人信访矛盾,切实推动退役军人权益维护、矛盾化解、舆情管控、应急处置等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