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宝鸡市地震局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防御与减轻地震自然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建设顺利进行。开展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预防及地震应急等工作。 | |
住所 | 宝鸡市宝虢路125号行政中心2号楼 | |
法定代表人 | 陈强 | |
开办资金 | 678.6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宝鸡市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95.41万元 | 235.93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宝鸡市地震局.公益 | 从业人数 3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聚焦主责主业,监测预报预警基础不断夯实:1.科学制定《宝鸡市2022年震情短临跟踪工作方案》,跟踪落实陈仓区阳平镇窑底村溢水、汤峪台水氡高值等辖区内宏微观异常5起。2.年内共召开周会商39次,半年会商1次,年度会商1次,编送了《宝鸡震情信息》29期。3.编印《宝鸡市地震应急响应预案》,有效应对处置了1月8日青海门源6.9级地震、3月26日青海海西州德令哈市6.0级地震、5月12日我市千阳县发生的1.7级地震、6月1日四川芦山6.1级地震、9月5日四川泸定县6.8级地震对我市造成波及影响地震事件。4.年内在岐山—马召、西秦岭北缘、秦岭南缘地震断裂带上新建25个地下水宏观观测点,积极开展规模化地下流体宏观观测。(二)坚持以防为主,震害防御能力不断提升:1.先后开展了抗震执法检查2次,全市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备案45项,备案率达到100%。2.“两大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5月26日至27日召开工作推进会,和“两大工程”汇报会,有效推进“两大工程”快速进展。3.地震巨灾保险工作成效显著,截止6月底已全面完成2021—2022年度地震巨灾保险投保任务,投保116846户,完成任务达到101.84%。2022年至2023年度投保任务已下达到各县区,正在积极推进。(三)强化地震应急保障,地震应急准备能力持续提升:1.修订了宝鸡市地震应急预案和宝鸡市地震局地震应急响应工作预案。2.加强地震应急演练,5月11日市政府在渭滨区组织开展了全市地震应急抢险救援综合演练。3.持续开展全市校园演练活动,校园演练达到了全覆盖、常态化。4.联合发文对组建10支市地震应急救援队伍进行了命名授牌。5.持续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全市共建成国家三类标准的避难场所13个,国家二类标准避难场所7个,国家一类标准避难场所2个,新增临时应急避难场所88个。(四)强化宣传教育,切实增强群众防震减灾意识:1.举办了全市第十四个防震减灾宣传月启动仪式暨主题活动,开展科普知识短信群发、播放短片、科普体验等十项活动。2.充分利用“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集中一周时间在宝鸡科技馆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图片展。编印和发放《防震减灾知识读本》、《地震避险知识》折页等宣传品3万余册,全面普及地震与防震减灾知识。3.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培训,举办讲座10场次。4.加强科普场馆建设,为市地震科普教育基地添置5台VR地震体验设备,建成VR体验平台,汤峪地震台科普展厅新增多人体验平台1个。(五)不断强化地震科技应用能力建设:充分应用地震小区划和活断层成果,年内先后为凤翔高新区长青工业园区、麟游县普化水库工程建设、金台区宝鸡至蟠龙镇公路改造工程场址等单位提供了地震断裂展布情况,为我市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地震安全保障。(六)“十四五”规划编制:编制印发了《宝鸡市“十四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实施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及数据库建设、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建设、地震现场工作队伍装备体系建设、地震监测台站标准化提升、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建设、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创建项目、一县一基地建设项目等7个重点项目,总投资4984万元。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投资15万元为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配置了VR地震体验平台,汤峪地震台科普展厅配置了地震体验平台;投资40万元为陇县地震台、汤峪地震台、岐山地震台分别新增了光电倾斜仪、地温仪和气象三要素。(二)举办了全市第十四个防震减灾宣传月启动仪式暨主题活动,增强了广大民众防震减灾意识。(三)在渭滨区高家镇举行了全市地震应急抢险救援综合演练,达到了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提升能力的目的,受到省市领导和社会公众一致好评。陕西新闻、宝鸡新闻、宝鸡日报、宝鸡新闻网、各界导报宝鸡版等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四)争取中省资金214万元,完成了宝鸡市地震灾害背景信息专题数据加工与编图服务项目,形成了信息图集。(五)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国家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协调工作组办公室将我市加固工程工作经验和做法以《工作简报》(2022年第3期)在全国进行了推广。(六)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考核被评为全省优秀等次、震情分析预报工作荣获全省优秀等次,全市水氡观测资料评比被评为全国三等奖。(七)拨付65万元,将各县区所有广场、公园、绿地全部配置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识标牌,新增临时避难场所88个。(八)投资11余万元,为市县两级地震应急指挥中心配备海事卫星电话14部,用于震后灾情速报。(九)地震巨灾保险工作成效显著,截止6月底已全面完成2021—2022年度地震巨灾保险投保任务,投保116846户,完成任务达到101.84%。(十)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四个三”活动宝鸡先锋进行了专题报道。(十一)积极开展了示范创建活动,年内成功创建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3所、省级示范学校3所、市级示范学校7所、市级示范社区5所。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地震监测和趋势研判工作水平还不能满足震情预报的需要;2.地震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还比较多;3.市县两级防震减灾工作力量严重不足;4.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量大面宽任务重,特别是房屋设施评估鉴定和加固需注入的资金量很大。(二)改进措施:1、协助县区解决机构编制、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2、加强农村工匠培训,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能力。3、印发镇(街)防震减灾助理员工作职责,加强对农民民居抗震设防的监管。四、2023年工作计划(一)密切监视震情发展变化。牢固树立震情第一观念,加强震情监测、强化应急值守和“三网一员”队伍建设、坚持震情会商,科学把握震情趋势,全面推进主责主业。(二)继续做好地震台站提升改造工作,完成陇县地震台护坡建设任务。(三)做好监测中心设施提升工作,完成市县无线电台更新工作。(四)提高政治站位,加快推进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和地震灾害隐患普查实施工作,确保年底基本完成任务。(五)持续推进城乡居民地震巨灾保险工作,确保完成2022年至2023年度全市总户数的10%的投保任务。(六)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确保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严格落实国家级设防标准。(七)全面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工作,进一步做好地震应急演练、避难场所建设、救援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八)持续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等重要时段,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坚持举办领导干部、中小学校长等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培训班,继续开展防震减灾示范创建活动,确保“六进”活动向纵深发展,不断增强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2年度全省防震减灾目标任务考核优秀等次2022年度宝鸡市上王水氡观测资料荣获全国三等奖2022年度震情分析预报工作荣获全省优秀等次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