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定边县> 定边县中医院

定边县中医院

发布时间: 2023-03-29 16:25
单位名称 定边县中医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承担我县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的中医药综合服务,负责医疗与护理、保健与健康教育、乡、村中医药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住所 定边县定边镇西环路
法定代表人 倪国栋
开办资金 4124.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定边县卫生健康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798.04万元 9213.05万元
网上名称 定边县中医院.公益 从业人数  37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主要业务指标截止2022年12月31日,业务收入9045万元,同比下降10.67%;医疗收入6523万元,同比下降3.96%;门急诊诊疗225899人次,同比下降8.63%;出院患者5753人次,同比下降6.58%;手术例数472例,同比下降14.8%。二、主要业务工作成效(一)积极推进综合医改,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流程,以二甲复审为契机,扎实推进制度流程建设。成立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起草工作小组,以医院章程为统领,进一步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职工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2.坚持医院公益属性,勇于承担各项指令任务,累计完成各类医疗保障等工作任务56次。3.提升分院医疗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紧密型医共体医疗质量与安全、护理质量、医院感染等管理委员会等中心职责,加强医疗共同体技术操作规范、医疗共同体50+N病种中西医诊疗方案等培训学习,开展业务指导,努力提升分院专业技术人员技能水平。(二)加强医疗管理,提升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1.医疗管理方面,一是强化制度建设,优化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诊疗规范、操作指南等,为医疗质量安全提供制度保障。二是狠抓制度落实,与各科室签订了医疗安全责任书,日常诊疗中严格按照医疗质量安全院科两级责任制和三级质控制度要求,严格落实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求,规范急危重症患者管理,及时消除隐患,确保医疗安全。三是持续提升医疗质量,积极组织医疗业务和新诊疗技术培训,稳步提升医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四是严把病历质量关,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抓手,提升病历质量,积极组织病历质量培训,定期开展病历文书检查,通过提高病历书写质量,规范诊疗行为,提升诊疗水平。五是加强督导检查,主管科室日常严格监管临床科室医疗质量安全工作,院领导班子和行政职能科室人员定期深入临床科室开展行政查房,全面督导科室各项工作。2.护理管理方面,紧紧围绕安全、质量、服务核心要素,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操作制度,改进服务流程,加大监督力度,加强护理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培训考核,积极开展中医护理项目,全面实施优质护理,打造标准化、规范化、同质化与流程化的护理服务。3.药事管理方面,一是健全药事管理制度,完善了临床用药、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处方点评管理办法,日常加强临床药品使用管理和指导,严格监管抗菌药物使用,提升基药使用比例,促进合理用药。二是扎实做好药械采购维护保养工作,制定了药械采购管理办法,严格落实药品、设备和器械采购要求,定期检查临床各科室的储备养护管理情况。4.院感管理方面,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由院长、分管副院长、科室主任和护士长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每月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专题会议,认真排查风险,深刻分析问题,落实感控措施。二是加强院感防控知识技能培训,累计组织院感防控知识技能培训考核8次,确保医务人员数量掌握。三是加强院内感染控制管理,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认真开展传染病防控、传染病报告、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四是定期督查检查,院感办定期督导检查临床科室院感工作,尤其是重点科室、重点环节,加大院感核心指标的质控力。未发生院感事件。5.医保管理方面,主动适应DRGS等医保政策改革,严格落实《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等医保政策法规,从入院登记、住院治疗、出院报销三个环节规范医保服务,定期深入临床科室开展医保专项检查,努力做到“三个合理”,公示住院费用和医保账目,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坚决杜绝欺诈骗保行为。6.科室建设方面,创建老年友善医院,强化老年医学科、心血管内科、康复科等多科室协作诊疗模式,提升老年疾病综合服务能力。开设了全科门诊和病区、消化内镜室,入选国家第一批西学中能力建设工程带教基地,积极推进购置核磁项目,国医馆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人员和设备等配置正在有序推进。(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1.打造中医药特色优势,我院充分发挥中医药“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理念和“简便效廉”优点,在疾病预防、诊疗、康复过程中积极运用中医药和针刺、艾灸、推拿、穴位中药贴敷等适宜技术,切实提高临床疗效。累计接受中医非药物疗法患者78740人次。2.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持续开展国医大师李佃贵传承工作室、国家级名老中医冯兴华传承工作室专家团队中医药诊疗服务和业务指导。3.积极传播中医药健康知识,建设医院中医药特色文化。(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一是根据苏陕帮扶协定,2名宝应县中医医院专家对口帮扶支援我院,开展业务指导。二是医院根据科室发展需求和个人自身实际,积极开展差异性人才培育,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规培、进修,院内定期举办各类专业培训讲座,提升医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为医院科学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专业技术力量。三是强化管理人员能力培训,拓展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能,打造专业型、创新型、实干型管理队伍,逐步满足现代医院管理需求。三、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一)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我院完善了以院科两级为主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以预检分诊、医务、护理、院感、药剂、总务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疫情防控专班,分别负责预检分诊、门诊管理、病区管理、院感防控、物资保障、日常督查、核酸采集、疫苗接种等疫情防控工作。(二)加强防控政策技能培训,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累计组织防控方案第九版、诊疗方案第九版、个人防护、核酸采样等线上线下知识技能培训考核30次,全院人人培训,人人过关。(三)注重院内宣传,普及防控政策在医院醒目位置张贴新冠疫情防控知识资料,利用微信公众号、电子屏等平台积极推送防控知识和要求,有效提升医患防控政策知晓率。(四)规范流程,严格管理一是强化预检分诊工作,抽调业务能力过硬职工,成立预检分诊工作队伍。二是加强患者管理,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伍,劝导患者和陪护规范防护、保持“一米线”有效距离,严格落实一患一诊室和首诊负责制要求,住院病区实施封闭式管理,规范应运过渡病房,坚持非必要不陪护,确需陪护实行一患一陪护,严格健康监测。三是强化职工管理,全体职工日常严格执行个人防护、外出报备、健康监测、定期核酸检测等防控要求。四是落实应检尽检要求,及时督促职工、患者及陪护按照要求进行核酸检测。五是做好药品物资储备,足量储备疫情防控所需中药、各类消毒及防护用品和后勤物资,采购煎药机等医疗设备,保证疫情期间正常供应。六是及时调整措施,“新十条”出台后,我院及时调整措施,优化各项流程,设立了发热门诊,配齐配强医护人员,切实保障发热患者就医需求。七是加强督查检查,防控专班针对预检分诊、门诊和病区管理等重点环节,定期开展督查检查。(五)积极投身全县疫情防控工作,践行医务工作使命担当在工作人员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全院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社会面各项疫情防控和保障工作,抽调医务人员支援宝鸡、神木、榆林等地疫情防控工作、长期保障“两站一场”、固定核酸采样点、核酸实验室、老年人疫苗接种和体检工作、保障集中隔离点和方舱工作,向集中隔离点、方舱、工作人员及隔离人员、阳性患者配送预防中药汤剂2358付。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未配齐行政领导班子,我院为正科级单位,按照编办文件,行政领导职数为1正2副,即院长,2名副院长。主管行政副院长于2020年退休,再未配备,业务副院长已到退休年龄,领导班子缺失,责任不明,导致日常管理、医改等工作推进缓慢,效率较低,极大地影响了医院的发展,急需配齐配强行政领导班子。2.信息化建设滞后,我院现有信息系统始建于2011年,多年来一直未升级改造,已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求,尤其是无法与医保系统衔接,我院多次申请更换信息系统,均未能实施。因此,更换信息系统迫在眉睫。3.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学科带头人匮乏,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导致医院中医药特色不突出,尚未形成省市级中医特色专科,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议政府层面健全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放宽高层次和紧缺型人才引进条件,取消户籍、应届等限制,提高待遇,打造引得来、用得上、留得主的良好环境,切实解决人才紧缺问题。4.临聘人员经费支出负担重,我院临聘人员占比达到50%以上,成为医疗服务中一支重要的专业技术力量,医院自行承担全部薪酬,年支出近1千万元,资金压力极大,运行困难。建议县财政给予补偿,减轻医院资金压力,使医院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在设施设备建设、人才引和培养、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5.核定的编制岗位过少,不符合医院发展实际,部分医务人员考取相应的资质,无法享受相应的待遇,部分人员符合报考要求,却无法报考,极大的影响了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急需增加编制岗位。6.当前国医馆建设项目主体工程接近完工,需要加快推进外部工程进度。同时由于我院占地面积较小,建设用地不足,容积率超值,绿化率不足,职工和患者车辆无处停放。建议政府等面积置换或购买医院南侧6.93亩土后,划拨给医院使用,解决用地不足问题,改善绿化、停车等问题。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今后我院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始终将党的领导贯穿医院各项工作全过程,严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创新发展思路,不断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积极打造中医药特色专科,狠抓医疗质量安全内涵建设,加强人才培养,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环境,抓好行业作风建设,努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扎实推进医疗共同体建设,提升基层服务水平。积极承担各项公益工作,为健康定边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号43678057061082511A2101有效期2017.11.25-2032.11.24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