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紫阳县职业教育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培养高中学历技术应用人才,提高社会职业素质。职业技术教育、高中学历教育和就业再就业培训。 | |
住所 | 安康市紫阳县城关镇新桃村 | |
法定代表人 | 张德兵 | |
开办资金 | 374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紫阳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499.53万元 | 5496.92万元 | |
网上名称 | 紫阳县职业教育中心 | 从业人数 5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2年11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法定代表人。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紫阳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开展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学校职高学历教育主要开设有现有教职工70人(含借调、组团式帮扶教师及企业派驻教师),开设有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电子技术、茶叶生产与加工、学前教育、形象设计、中医康养等七个专业,有1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29人。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重视学生德育教育和养成教育;以“立德树人,重技强能”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认真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做到了依法办学,规范办学,诚信办学,办人民满意教育。以巩固“双高双普”创建成果,迎接“双达标”验收为抓手,全面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开展。进一步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建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工作稳步推进,在省市中职技能大赛和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均取得了突破。(二)开展社会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学校被紫阳县政府确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主要面向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修脚足浴、特色烹饪、电子商务、家政月嫂、建筑劳务、茶叶加工、茶艺评茶、农村养殖等技能培训工作。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创建验收稳步推进。本年度,职教中心对照“双达标”验收标准,完善软件资料,优化硬件设施,提升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顺利通过县级初验和市级监测。(二)德育安全全面落实。德育工作方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注重学生德育常规管理,狠抓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持续开展了校纪校风大整治活动,将德育工作贯穿教学及活动始终;严格“五项管理”,切实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深入开展各类文化教育及问题活动,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力度。安全教育方面,先后开设了新生入学教育、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开展了疫情防控演练、消防安全演练等多项应急演练。继续严格落实校园封闭式管理,加强手机管控,进一步规范学生言行,学生管理效果明显。(三)教育质量显著提升。学生参加省技能大赛,获一等奖1个,三等奖3个;国赛获三等奖1个。本年度招录新生415人。毕业学生397人,其中升学260,就业137人。138人升入国重、省重高职院校。二年级学生178人完成了为期5个月的岗位实习工作,实习平均工资人均达21182.58元。18名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学生转段至西安海棠学院就读大专。短期技能培训方面,2022年已开办各类短期培训77期2275人,另开展初高中毕业生技能培训5738人。(四)师资队伍逐步优化。本年度,4名新入职教师完成了培训和转正;“组团式”帮扶9名教师加入职教中心教师队伍,1名帮扶领导担任职教中心主任,8名帮扶教师根据专业特长承担相关课程教学任务,开展公开课、示范课,充分发挥帮扶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五)办学条件不断改善。2022年,投入196万元完成了职教中心学生餐厅改造工程,宿舍室内翻新工程。职教中心扩建项目有序推进,录播室正在建设中,新机房已进入招标程序。截至11月底,累计投入23万余元用于保障帮扶人员的工作、生活需求。(六)乡村振兴持续深入。本年度,我校继续包联红椿镇侯家坪村。学校派驻第一书记一名,驻村工作队员两名,截至2022年11月底,为侯家坪村驻村帮扶工作提供资金约6万余元。三、存在的问题(一)办学规模不足,办学资金紧缺。职教中心每年招生对象1400人左右,而现有办学条件全校仅能容纳1000人左右,每年只能招收400余人,硬件承载力制约了学校发展。(二)特色专业较少,专业教师紧缺。骨干专业、特色专业较少,“双师型”教师不足,现有部分专业设施设备陈旧老化,办学吸引力不强。四、改进措施(一)加快推进扩建项目,积极与省市部门对接,争取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抓住地方专债发行有利时机,争取地方专债发行,弥补建设资金不足。(二)持续对接主管部门,加大中职教师招录力度,不断补充专业型、“双师型”教师,优化专业设置,开设有吸引力、与市场紧密接轨、就业前景好的专业。(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善育人环境,优化调整专业建设,增加学校办学吸引力。做好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实习、就业质量。五、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加强党建引领。进一步加强教职工政治思想工作,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好群团工作,进一步发挥群团优势,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二)优化专业结构。围绕县域经济,大力发展符合本地产业结构的专业,带动农村生产力,努力实现“六个一”目标:形成一个与产业发展相吻合的市级以上品牌专业,建设一批理实一体化课程,培育一支专兼职融合的师资队伍,建设一个面向教学和培训的实训基地,稳定一项长期社会培训或科技服务的项目,组建或加入一个专业协会。大力发展学校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争取设立茶艺与茶营销专业,引导和发展中医养生保健专业。调整专业的同时,优化学校师资结构,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三)提高教育质量。加大师资队伍培训,加强与帮扶教师间互助合作,助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挖掘资源,加大技能竞赛投入力度,争取获得更大突破。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优质生源。努力完成上级规定的450人招生任务。发掘更多专业对口、待遇较好、成长空间大的就业单位,加大与本土企业的合作,提升就业质量。(四)强化德育管理。立足常规管理,通过“三风”建设,提升德育的实效性,丰富德育内涵,提升德育工作品位。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师德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的班主任队伍。完善家长、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提高师生应对安全风险的能力,确保校园安全稳定。(五)完成达标验收。对照标准,进一步规范各项软件资料,争取顺利通过“双达标”验收。(六)优化管理队伍。执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落实“三重一大”政策,党政工团联席制度。通过学校制度建设,创建新型和谐的学校管理体系,全面加强规范管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全面强化内涵建设。(七)改善办学条件。以学校扩建为契机,优化和调整学校的内部环境文化,改善学校各功能室布局,根据学校地形布置学校的文化育人的小景,使校园环境文化彰显职教特色、专业特点、地方特征。(八)落实资助政策。严格执行资助政策,认真开展资助工作,坚持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做到应享尽享,不漏一人。(九)助推乡村振兴。充分认识“包村联户”工作的重要性,真心实意帮助所包村庄解决现阶段的热难点问题;搞好慰问工作,做好包村干部的后备力量,充分体现学校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视程度。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