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宝鸡人民广播电台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广播新闻和其他信息,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新闻广播,专题广播,文艺广播、资讯服务、广告,广播技术服务,广播研究,广播业务培训。 | |
住所 | 宝鸡市金台区行政大道蟠龙大桥西侧宝鸡广电传媒大厦 | |
法定代表人 | 刘新虎 | |
开办资金 | 1861.7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24.85万元 | 1136.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3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根据《条例》有关规定,于2022年4月13日,单位法定代表人由赵录贤变更为刘新虎。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宝鸡电台在主管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广播电视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聚焦中心,服务大局,重点主题宣传“多点开花”1.党的二十大、市党代会、“两会”精神贯彻落实宣传浓墨重彩。围绕党的二十大召开,我们策划开设“喜迎二十大宝鸡新变化”专题、“非凡十年:记录奋斗中的你”、《二十大时光》主题访谈等等有温度、接地气的专题专栏10多个,集中展示了全市各行各业踔厉奋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面。围绕贯彻市党代会、“两会”精神,刊发《奋进的五年》《用心用力办好民生实事》等广播稿件、新媒体稿件、视频稿件、H5稿件、专访稿件、直播连线等共计359篇,转发、点赞、评论超过600万人次。2.疫情防控宣传亮点纷呈。围绕全市疫情防控中心工作大局,精心策划安排,全媒体联动播发,推出特别直播节目《团结抗疫我们在行动》,累计滚动播出各类公益广告、通告公告5000余次。制作播发《从磨难中奋起,在实干中圆梦》《主播说疫情》《一袋面、邻里情》等精品短视频166篇,播发疫情防控稿件4589篇。其中11个短视频作品阅读量均超过10万+。3.经济建设宣传扎实有力。我们按照全市关于“加快建设副中心,全力打造先行区”奋斗目标,始终把经济建设宣传报道放在新闻宣传的重要位置,记者深入经济一线,自采原创视频《走一线看高质量发展》《稳住经济大盘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大量社会关注度高的经济类报道,为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二)守正创新,主动探索,传统广播节目特色凸显四套广播立足频率定位及特点,围绕全市中心大局和宣传重点,依托有声传播优势,积极探索节目栏目可视化直播。综合广播《政风行风热线》栏目聚焦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热点,视频直播110期,累计在线观众人数最高7.6万人,解答解决线上线下关注问题850多个。经济广播《七彩金桥》新设职场快讯等版块,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生产生活便民信息,受到听众广泛好评。音乐广播“冬游宝鸡”大型视频直播活动获优秀城市融媒最佳经典实战案例TOP10。交通旅游广播抖音直播《开通前0点探访施工现场》等跟踪报道,播放量达到了100万+。(三)立足优势,整合资源,“广播宝鸡”影响与日俱增我台集中力量做优主平台、拓展主渠道。新设新媒体工作部,争取省市投入专项资金245万元,配备更新了制播设备,加强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新媒体制播水平和全媒体融合力度。现已形成以“广播宝鸡”APP为龙头,四套频率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为支撑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四)多措并举,管理规范,团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我台坚持《宝鸡人民广播电台工作规则》《宝鸡人民广播电台听评考核办法》《宝鸡人民广播电台“五审五校”制度》等8项工作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流程,管事管人。开展评树明星记者、明星编辑、明星主持人等活动,有力激发了各频率和宣传业务部门创新、精品、研讨意识。(五)加强监管,守牢底线,安全播出全面保障牢固树立“优质安全播出”工作底线,实行每周二下午停机检修,每周一技术培训、每月一次应急演练和双人双岗值守等制度,持续加强设备操作、故障排除、应急预案演练等安全播出的监管,全年四套广播累计实现2.19万小时安全播出。(六)加强学习,提高站位,党建工作有序推进今年以来,我台始终把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作为我们应该坚守的第一位的要求,确保了广播事业发展方向不偏、焦点不散。一是发挥好中心组龙头作用。二是扎实开展纪律作风整顿。三是强化廉政学习教育。四是驰而不息整治“四风”。五是夯实了“一岗双责”职责。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全年在省级以上媒体发稿1400余篇,中省媒体发稿量再创新高。戏曲节目《望鲁台》获评中国广播电视大奖提名奖,15件作品获推“陕西广播影视奖”,2篇作品获评陕西新闻奖二、三等奖。全年累计制播短视频、图文发稿10662篇(次),点赞量、阅读量、转发量累计超过8000万+。我台荣获2022优秀城市融媒综合传播力TOP10称号,《了不起的宝鸡人》短视频获优秀城市融媒短视频综合影响力TOP10,赵风同志获评2021年陕西优秀新闻工作者。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复合型融媒体人才欠缺2、创优激励政策难以实施(二)改进措施1、制定更多激励政策和办法,同时解决好我台因相关人才匮乏导致运营水平落后的瓶颈制约。2、进一步释放用人政策,改革奖励措施,向内挖和向外引相结合,吸引更多人才投入新媒体发展中来。四、2023年工作计划(一)全面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1.宣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开设《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等专题专栏,充分挖掘我市在高质量发展和稳中求进当中的亮点做法,全面准确做好各级各部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实践的相关报道。2.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以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和市“两会”精神为指引,以“十项重点任务”为突破口,做好全市开展“三个年”活动的宣传报道,围绕重点产业链,深入挖掘我市在高质量发展中的生动实践。3.做好民生新闻的宣传报道。发挥“有声播报、先声夺人”的广播特点,聚焦我市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方面取得的新成就,反映市委市政府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等民生问题上的新作为。4.加强日常动态宣传。加强以政务、民生、文化等日常动态新闻的统筹和策划力度,用群众视野、群众语言和群众心理,来衡量和处理动态宣传稿件,精心采制好每一篇报道,提升动态新闻宣传水平。(二)着眼质量提升,打造精品节目栏目。1.发挥广播媒体优势,对外推介宝鸡。在喜马拉雅、蜻蜓FM等国内顶流头部音频网站开设专栏“宝鸡——文物里的中国”音频栏目,对外推介宝鸡丰富的文物资源和悠久灿烂的文化传承。对重点深度报道、有影响力节目在国内主流媒体进行全网传播,让宝鸡的声音传响走远。2.整合优化现有节目栏目设置。进一步明确频率特色定位,紧贴群众需求,在做好主题新闻宣传同时,对《政风行风热线》《乡村振兴在路上》《七彩金桥》《出行有你》等多个特色栏目进行改版优化。(三)多措并举,全力打造“广播宝鸡”全媒体平台。1.做优做强“广播宝鸡”主账号。积极配合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做好媒体融合的相关工作。提前谋划,做好准备,实现现有平台向“宝鸡宣传”平台的迁移。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四套广播可视化建设。采用“图、文、音、视频”等形式,集中各方面力量,打造以“广播宝鸡”APP为龙头,头条号、抖音号及公众号等相配合的宣传矩阵,推进广播媒体深度融合发展。2.深入实施“主题宣传全媒体传播工程”。持续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精心策划推出一批有深度、有看点的新闻宣传力作,全年力争在中、省新闻媒体发稿突破300篇。按照“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打造精品”的要求,提升节目原创能力,发挥品牌节目影响力,力争1—2档节目在省、市级节目创优评选中获优秀栏目奖。3.利用各类活动平台扩大电台影响力。联系我市知名景区共同组织第三届宝鸡原创旅游歌曲户外演唱会,推出宝鸡音乐人原创金曲佳作,利用网络现场直播等形式,为宝鸡宣传聚拢人气。力争协助相关部门,联合举办2023宝鸡旅游风筝月、第十三届中国·宝鸡家庭商务轿车展销博览会、“融媒直播——电商嗨购节”等活动,力争与中广联媒信息技术研究院联合举办“中国融媒创新第五届年会”,利用各类外场活动,不断拓宽经营运行渠道,有力聚拢广播宝鸡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四)优化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工作积极性。1.提升人员全媒体业务能力。采取节目稿件评析观摩、业务大讲堂、师带徒、AB角、亮晒台等多种形式,强化全台新闻采编尤其是新媒体拍摄剪辑、分发推广等业务培训学习,加快适应“全媒体”身份。2.用规范的制度管人管事。修改完善宝鸡人民广播电台“理论学习、业务培训、五审五校、节目听评、评优争先”等管理制度,坚持规范工作、公正管人。3.优化考核激励机制。以业绩为导向,探索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奖惩、职称晋级、薪酬分配机制,坚持薪酬分配向一线倾斜,向新媒体倾斜,实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充分调动各方面工作积极性。(五)筑牢安全防线,确保安全优质播出。1.加强安全播出工作。坚持每周二下午停机设备检修和“双人双岗”等工作制度,进一步夯实岗位人员职责,严格遵守播出纪律,尤其落实好重要保障期和重大节假日安全播出工作责任,实现中波、调频发射台安全优质播出。2.加强“五审五校”,确保内容安全。规范明确稿件审核流程,强化责任主体,确保稿件质量。坚持节目审核程序,落实重审重听机制,确保各档节目不出差错。及时跟进节目听评和稿件评议管理,做好舆情引导处置工作。(六)加强党的建设,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1.严格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和领导干部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严肃党内组织生活,切实提高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2.开展党建主题活动。利用“五一”、“七一”、“国庆”、“记者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打卡红色地标、观看红色影片、“双报到”进社区等党建主题活动,不断创新党建主题活动形式,提升党建工作水平。3.加强廉政建设工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夯实中层以上领导同志“一岗双责”职责,进一步完善单位各项内控制度,加强干部职工日常廉洁教育,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