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陕西省宝鸡峡引渭灌溉中心

陕西省宝鸡峡引渭灌溉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3-13 11:04
单位名称 陕西省宝鸡峡引渭灌溉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宝鸡峡水利工程日常运行提供管理保障。宝鸡峡水利工程日常维护、水利工程机械设备运行管理;水利工程运行安全监测。
住所 陕西省咸阳市联盟三路副7号
法定代表人 赵波
开办资金 9444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水利厅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38729万元 236772万元
网上名称 陕西省宝鸡峡引渭灌溉中心 从业人数  101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2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农灌供水:完成斗口水量14498万m³,收缴水费2827万元,占年度目标任务12000万m³的121%。发单生产:完成发电上网17200万度,电费收入5590万元,占年度目标任务12000万度的143%。经济总量:完成15180万元,占年度目标任务11500万元的132%。其中综合经营产值6763万元,占年度目标任务5260万元的128%。项目建设:按期完成2022年度项目建设任务,完成节水项目投资7200万元、专项工程投资1020万元、安全防护专项投资7521万元,完成2021年度工程维修养护投资2735.6万元,完成2022年度工程维修养护任务的80%,工程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二、2022年工作亮点和主要做法(一)持续实施发展战略,振兴主业稳中提质。一是强化农灌服务,捍卫粮食安全。坚持“节水灌溉、减负扩面、以电补农”思路,合理利用发电收益弥补农灌渠系维护和供水管理资金缺口,大力实施末级渠系改造管护,增强农灌用水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落实终端水价,推进定额水价、分类水价及节水奖励政策执行,及时印发水价文件、明白卡,建立水价公示栏和移动公示牌,切实让用水户浇上了“明白水”“放心水”;推行灌区统筹、用水户申报、管理站监管用水模式,广泛应用“智慧农灌”信息化设施,全面推行手机计量计费APP和二维码在线缴费功能,建立完善服务体系,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二是科学调度水源,提升发电效能。深化渠库联通联控联调机制,加强电站设备改造和运行管理,持续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和绿色小水电达标示范站,推动发电管理再上新台阶、再创新效益。三是加深供水协作,突破城镇供水。充分发挥灌区水源、工程、技术和区位优势,积极推进西咸新区供水,年内供水260多万m³。(二)建管并重补强短板,构筑完善水网体系。紧抓建设现代化灌区机遇,全力以赴促进灌区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项目储备引领。高质量完成了2022年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初步设计、塬上总干98km塬边渠道除险改造规划和塬边渠道渠改洞及王家崖水库扩容增效工程报告、2023年度省级财政专项节水改造项目与水保生态治理工程实施方案,部分通过省厅审查,编制2022年度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实施方案已通过省厅批复,灌区水网基础日益完善。二是匠心铸造精品工程。狠抓工程项目施工,强化项目建设全程管控,节水项目完成塬上总干渠和东、西干渠等渠道改造衬砌17.91km、渠堤道路17.88km、建筑物44座,灌区渠道呈现良好态势;专项工程完成泔河二库、东三支和北干渠水保生态治理工程建设任务,完成魏家堡枢纽水毁修复工程全部建设内容,完成杨凌渡槽、段家湾管理站生产管护设施,杨凌宿办楼房建完成了庭院绿化,已交付运行和使用;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完成西四支一分支和北抽二分支渠道尾留工程建设任务,东六支二分支渠道改造工程已开工建设;全面完成2021年度工程维修养护任务。三是加快推进智慧灌区。着眼现代化灌区建设目标要求,以建设数字孪生流域、水网、工程为牵引,积极推动“数字宝鸡峡”“智慧灌区”建设,切实增强水情工程监测、数据采集分析和综合研判能力。四是不断深化工程管理。持续加强灌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扎实推进水利工程划界确权工作,按期完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为灌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基础保障。(三)依法依规治水管水,改善生态碧水长流。按照“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的要求,持续深化河湖长制部署,强化灌区渠长库长制工作,夯实水环境管护责任,有效落实工程设施管理措施,扎实开展灌区“三修两清一绿化”工作,常态化规范化维护水生态环境;持续加大水工程依法维权力度,深入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民法典宣传月”等宣传教育活动,提升灌区民众法律法规意识,增强爱水、节水、护水自觉性。坚持开展渠库“清四乱”“治三乱”工作,坚决打击损毁侵害水工程违法违规行为,巩固提升水治理成果;积极实施林家村水库坝下右岸生态保护治理及护岸加固项目建设,加快林家村水库垃圾围坝除险治理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670万元,提升了灌区生态源头保护治理能力,灌区水环境、水生态和水质量显著改善;充分发挥灌区水源调蓄优势,从林家村渠首持续调泄渭河生态流水5m³/s以上,年内调泄生态水5.9亿m³,累计调泄生态水82.6亿m³,推动了沿河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和人文景观美化,受到广大居民群众赞誉。(四)齐抓共管筑牢安全,确保发展和谐稳定。深入贯彻安全生产法规和省厅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要求,及时签订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制定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方案,压实层级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落实“三管三必须管”要求,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常态化开展安全风险排查管控和隐患治理,组织安全警示教育培训43期次,进村组、进学校组织安全宣传139处次,涉水地域悬挂安全横幅840多条、张贴刷新安全警示牌1383处个,提高了职工群众安全意识,有效防范了不安全事件发生,切实保障了灌区安全稳定局面。积极部署防汛工作,强化“四预”措施,贯通“四情”防御,成立联防机构夯实各方各级防汛责任,加强防汛物资储备和抗灾救灾演练,全年下达66项防汛应急项目资金29.64万元。全面排查管控安全风险、治理安全隐患,加强防汛带班值班和巡查管护,及时精准测报“四情”信息、传递防汛指令,优化应急响应机制,有效保障了灌区防汛安全。加快推进灌区安全防护,在6条干渠和9条主要退水渠安装防护栏310公里、警示牌615个、限高杆4个,有力保障了居民群众出行安全。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要求,及时安排部署疫情防控工作,落实组织领导、工作责任和物资费用,严格管控集体活动和防疫监测消杀、职工居民自我防护、风险区域人员往来出入,外防输入感染,内防感染扩散,有力阻断疫情传播,维护了职工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五)聚焦为民办好实事,不断提升民生福祉。持续加大基层站点生活办公用房提升改造力度,不断优化职工工作生活环境,全面完成双照综合管护设施建设与杨凌电站宿办楼房建,着力构建和谐温馨家园。扎实组织开展2022年度职工健康体检、困难职工、党员慰问、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等活动,累计支出费用169万元,把组织的关怀送到职工心中。克服困难,晋升年度薪级工资标准,全年职工工资增加了341.38万元,人均增资2711元,进一步提升了职工的获得感;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帮扶工作,积极提供农资、农技服务,帮助村民合作社承包流转60亩土地进行集约种植试点示范,推进产业帮扶取得新成效。投资12万元建设美丽乡村一条街,村组环境显著提升。积极推进人口饮水、农灌用水和防汛排水项目建设,不断改善村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开展消费帮扶,在帮扶平台采购农副产品23万余元,聚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作为新成效。(六)坚持强化党建引领,凝心聚力推动发展。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一是坚持加强党的建设。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中心组组织集中学习10次,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二十大精神,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不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积极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创建达标“五星级党支部”5个、“四星级党支部”33个,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坚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及时组织召开年度党建工作会议,部署安排党建和党风廉政工作,层级签订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研究制定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确立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抓党建联系点,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压实层级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第一责任和一岗双责,保证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三是坚持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规定要求,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充分运用“三项机制”,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认真考察推荐和选用干部,年内调整任用科级干部4人,推动各项工作有力有效进行。严格录用14名公招工作人员,增强了干部职工队伍力量。创建宝鸡峡中心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选任技术技能骨干人才17名,开展“师带徒”签约活动,签约“师带徒”协议10份。有序推进职称评聘工作,年度岗位考核聘任124人。四是坚持加强精神文明和水文化建设。坚持强化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引导党员干部职工听党话跟党走。坚持做好舆论宣传和新闻报道工作,配合省电视台、陕西日报、中国水利报等媒体开展抗旱灌溉保障粮食安全采访宣传9期次,在中心网站刊稿424篇、编辑“微观宝鸡峡”45期、厅网站刊稿47篇、推出《水润三秦》6期、中国水利报、及省报刊网媒等刊稿35篇。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劳动竞赛工作,乾县总站、魏家堡电站等7个单位、班组获得水利系统文明单位和劳动竞赛优胜集体荣誉。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