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宜君县> 宜君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宜君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3-09 11:21
单位名称 宜君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做好面源污染,整治农田改造低产田,推广新技术及人员培训,负责种植业及土肥植保、生态循环农业等工作
住所 宜君县宜阳北街28号
法定代表人 张强
开办资金 37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预算管理
举办单位 宜君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9万元 117万元
网上名称 宜君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2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按照《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要求规范运作,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规范使用印章、证书,变更法人,2022年10月21日,法人由苗福红变更为张强,本单位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延至2027年10月21日。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在县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主要开展的业务活动1.粮油生产工作开展情况。坚持“稳夏粮、增秋粮、扩油料”的工作方针,以实施“稳夏粮扩秋粮”行动为抓手。2022年全县粮油生产总面积43.4446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77%。2022年全县粮油生产总产值56753.928万元。2.中药材种植工作开展情况。2022年中药材生产主要以大田中药材种植管护和野生中药材抚育为主。年内共开展中药材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32场次,累计培训人数40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2500余份。3.耕地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对6个省级耕地土壤环境监测点、5个市级墒情监测点的定点信息维护。截至目前完成监测数据采集24期,78份耕地质量监测点数据采集填报,新建小气候监测点5个。农产品产地协同质量检测4个,出具检测报告8份。根据监测和检验数据,县域内未发现或出现耕地污染和耕地质量类别下降的田块,为指导全县农业生产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4.化肥减量增效和农业环保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制定《宜君县2022年化肥减量增效方案》,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培训6场次,培训人数190人,发放宣传资料420余份。开展5个肥料利用率试验,提高作物肥料利用率,摸清作物用肥规律,为全县化肥减量增效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制定2022年《玉米废旧地膜回收方案》,与县环境保护分局联合制定《农用地膜回收工作方案》,积极开展玉米废旧地膜的回收处置工作,利用已建成的1个县级回收站和4个农村残膜回收屋,积极引导、鼓励农户自觉开展农用地膜及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共回收残膜4.76吨,回收率为83%。三是配合县环保局制定印发《2022年秋冬大气污染治理行动方案》、《2022年废旧农膜回收工作方案》、《2022年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宜君县环境保护工作方案》。完成了省委第二轮环保督查问题整改。5、植保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全年共进行粮油周报32期(其中小麦15期,玉米7期,油菜10期),苹果病虫监测预警11期,鼠情测报9期,地下害虫测报2期,中长期预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短期预报准确率达到95%以上。二是做好种子经营备案、检疫工作。种子经营备案门店65家,161单,办理植物检疫要求书44份,完成玉米种子检疫备案65家。三是积极开展重点作物检疫工作。在高速路入口、210国道沿线共设立苹果蠹蛾性诱捕器17组51个。监测上报信息24期。四是做好了小麦病虫害“一喷三防”工作。示范小麦统防统治2400亩,充分发挥专业化防治的示范引领作用。完成小麦“一喷三防”5000余亩,为确保夏粮丰收奠定了基础。6.惠农补贴发放工作开展情况。2022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发放工作2022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发放三次,16759户、面积470382.41亩、资金9407948.2元。2022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经过核查比对,确认全县发放20296户、面积432844.93亩,补贴标准70元/亩,共计资金30299145.1元,已通过惠农一卡通全部兑付。2021年县级核查验收种植主体共75个、药用设备主体2个,县级中药材初核面积50506.9亩,应发补贴为1093.4884万元,经过复核面积49762.3亩,实际补贴金额1076.2584万元已兑付(核减面积744亩)7.沼气等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牵头制定了《宜君县农业防汛救灾工作应急预案》,及时对单位的水、电、气、锅炉进行了安全排查。排查全县7个乡镇、综合服务中心,排查沼气工程6家,户用沼气65家,无安全隐患。新增户用沼气填报系统小程序管理员8名,信息员9名。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1.春玉米产量再创渭北旱地新纪录。2022年由我中心具体创建的彭镇洞子沟村的部级粮食绿色高质高效项目“5335”百亩示范田,通过集成“密品种、缓释肥、机深松、适晚收、机械化”五大关键技术应用,克服了高温伏旱等不利因素,夺得了丰产丰收。10月11日,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全市专家团队进行实收测产,现场实收平均亩产达1070公斤,再次刷新了由我县2014年以来保持的渭北旱地春玉米亩产1069公斤最高记录。对促进包扶村产业发展、产业技术革新和群众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2.宜君玉米通过陕西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认定。近年来,我中心立足宜君玉米资源优势,不断优化玉米种子品种,加大玉米种植生产技术推广应用,使玉米单产能力和品质得到有效提升,为玉米全产业链发展打下了坚实产业支撑基础。2022年由我中心牵头创建申报的铜川市宜君县宜君玉米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顺利通过陕西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认定。3.市级地方性标准《春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进入评审阶段。由我中心起草的市级地方性标准《春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已完成立项审批、征求意见、修订完善等工作,正在上报通过评审中。市级地方性标准《春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是全市春播玉米种植区自然条件、生产习惯等特殊技术要求制定的推荐性标准,对指导全市春播玉米生产具有较大意义,标志着我县春播玉米生产科学技术的能力和实力。4.病虫害防控水平向现代化迈进。今年哭泉镇淌泥河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示范总面积1300亩,其中:山地苹果300亩,粮食玉米1000亩。示范区的建立实现了我县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可视化、信息化,同时构建人工和智能、传统和现代、高空和地面相结合的监测网络,提高病虫监测预报准确率,为决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据悉,目前全市集中应用现代化植保设备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尚属首例。三、存在的问题1.党建工作还存在与业务工作联系不紧密的情况。2.培训需要加强。一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二是农民的培训;三是乡土人才的培育培训。3.项目包装和资金争取还需要积极对接,争取更好成绩。4.农业面源污染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四、改进措施1、积极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志愿者服务活动深度融合,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2、积极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现场技术指导。3、多渠道争取资金。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的跟进实施工作。加大产业招商的落实力度,对接企业,争取年内投资建设。4、协调做好农业环保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五、2023年度工作计划1、全力做好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工作。持续强化试验、示范和技术革新推广工作力度,加大试验、示范管理,做好数据采集、分析、比对,及时推出试验、示范成果,转化革新技术模式和服务模式。2、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的跟进实施工作。加大产业招商的落实力度,对接企业,争取年内投资建设。3、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工作。跟进落实玉米等生长过程管理技术措施,保障全县粮食丰收。4、协调完成中药材年度种植生产任务和奖补验收工作。5、协调做好农业环保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作。6、持续强化植物检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本单位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延至2027年10月21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