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陇县档案局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保管利用档案,为社会发展服务。接受保存档案、提供利用指导管理全县档案工作,编纂党史、县志。 | |
住所 | 陇县城关镇东大街75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康 | |
开办资金 | 169.2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陇县县委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68.7万元 | 970.6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根据《条例》有关规定,于2022年10月20日,单位法定代表人由撒武厚变更为王康。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档案工作1.坚持档案资源接收为要。下发《陇县档案馆关于征集党史等珍贵档案资料的公告》和档案接收计划,今年共接收县组织部、民政局、自然资源局、畜牧工作站4个单位文书和重大活动档案1443卷、23922件,完成试点“双套制”接收电子档案1.6万副。深入镇和部门收集各类档案资料35件、照片187件、征集各种实物档案86件。接收县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现场音视频档案,做到了应接尽接。2.坚持档案查阅利用为本。结合馆藏档案实际,方便群众档案查阅利用,全年共接待档案查阅利用1563人次,提供档案1643卷次,为群众复印档案15346页。对馆藏资料进行了规范整理,建立了资料目录数据库。3.坚持档案安全为先。在坚持档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坚持节假日、汛期检查库房及档案数据信息进行检查,并进行登记,实行馆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人员负全责的三级责任制,在全面实施安全管理的基础上邀请县消防救援大队来馆举办了安全消防知识培训,对全县档案安全工作进行了安排,修订了《陇县档案馆防汛应急预案》,确保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绝对安全。4.坚持培训指导为基。年初对全县档案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按计划年内分部门和镇、企事业单位开展两次培训,首次采用腾讯会议形式组织全县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分管领导和文档人员共计328名进行了档案整理业务和《档案法》知识培训,会后局档案指导人员下乡镇、进部门再进行了现场指导,创建了档案整理群,在群人员178名,通过深入单位现场指导、用微信语言、视频等方式强化档案业务指导,通过年终档案执法检查考核,全县立档单位均完成年度档案整理归档工作,并将《陕西省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办法》转发到43个民营企业。5.坚持规范管理为措。一是做好数字档案室建设试点工作。指导完成县公安局、县法院、县检察院三个单位数字档案室建设试点工作。二是积极开展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证。指导县人社局、检察院、曹家湾镇三个单位做好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证工作,县检察院AAA级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证工作获得市档案局验收认定,县人社局、曹家湾镇政府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分别获得县档案局组织的AA级、A级认证。三是完成档案管理双随机执法检查。利用“双随机一公开”抽检系统对县直8个部门档案安全管理和整理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上传省“双随机”公开管理系统平台。四是指导完成城关镇店子村乡村振兴档案示范点创建工作。(二)地方志和党史工作1.着力推进史志高质量编纂。一是年初对《陇县年鉴》编纂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下发编纂工作通知,进行征集资料和编纂工作,目前《陇县年鉴》2022卷编纂工作进入印刷出版阶段。二审工作结束。二是指导完成东南镇、城关镇和曹家湾村、三里营村、枣林村、段家峡村等7部镇村志编撰定稿,店子村志、马曲村志和东关村志已经完成初稿,固关镇志开始编写。三是指导完成天翔商砼企业志的编纂定审稿及出版发行,实现了我县私营企业编志工作新突破。四是完成《宝鸡年鉴》《宝鸡党委工作纪事》陇县部分供稿任务,并及时分别报送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市委党史研究室。2.积极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宣传教育。开展红色资源普查,组织参加并全面推介我县红色资源和红色研学游线路。结合馆藏档案资料和实际情况制作展板,展现我党重大历史活动、党组织建设和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业绩,先后有24名县处级领导来馆调研、75家单位4600多人来馆观摩指导工作,探索“档案+”资政育人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档案+党史+党建”新路子。3.扎实开展党史“七进”活动。按照县委关于开展党史“七进”活动的通知,印发了党史“七进”活动实施方案,举办了全县党史“七进”知识答题竞赛,81个单位3200名干部职工参与了答题,投入1.6万元为全县104个行政村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军营5502人发放了《党史知识读本》教材,累计开展活动1802场次8.91万人,提升了党史宣传效果。4.挖潜做亮党史特色。一是立足档案史志资源,分档案传承历史文明、史志服务经济发展、荣誉展示辉煌成就、高质量拥抱新时代四个章节,投入13.8万元主动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二是挖掘红色资源,投资114万元拍摄大型文献纪录片《张仲实》上下集,目前处于后期制作阶段,让张仲实事迹成为我县党史亮丽名片。三是进一步完善提升陇县党史文化长廊,丰富我县党史内容。(三)争取资金情况全年资金争取任务266万元,其中省市资金260万元、其他资金40万元。(四)稳步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按照乡村振兴工作部署,我单位包抓城关镇店子村,一名副馆长担任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一名干部选派到东南镇东兴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其他局内工作人员每人帮扶5户,每月入户一次,了解存在的问题,帮助解决帮扶户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5月份为帮扶店子村筹集修缮村史馆2万元,7月份为店子村捐献价值3000元的口罩、消毒液、矿泉水等疫情防控物资,11月份筹资2000元用于帮扶村制作“九率一度”宣传资料。指导完成2010年至2021年度村级档案整理工作,举办了全县乡村振兴档案资料收集规范整理现场培训会,为乡村振兴档案资料规范留存打好了基础。(五)科学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是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联络员;二是制定陇县档案局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三是包抓第十一网格区,摸清底子,逐户排查,建立五本台账;四是坚持检查点24小时值班值守;五是认真完成核酸检测采样扫码配合工作;六是加强疫情防控的宣传指导物资储备等工作。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开展“解放思想、开放兴档”主题交流活动,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重保管、轻服务走向保管服务并重,由重收藏、轻编研走向收藏编研并重。为档案馆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升了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让档案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社会管理的稳压器和古陇州的记忆库。开展“五个一”服务,即: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茶水送上,一颗诚心服务,一句慢走相送。坚持开展节假日预约查档服务,今年共接待档案查阅利用2408人次,提供档案2600卷次,为群众复印档案23405页。推动档案宣传进广场、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单位,在全县范围内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档案宣传工作,营造全社会关注档案、群众关心档案、单位关爱档案的氛围。《陇县年鉴2022》进入印刷阶段。2022年档案、党史、地方志工作均荣获市级先进单位。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档案“双套制”接收工作进展缓慢;2.档案信息化工作推进滞后;3.综合档案馆建设工程尾欠款400多万元。(二)改进措施1.加强业务指导、加大执法力度。2.依托县数字化服务中心,建设档案管理网络。3.完成竣工决策、逐步解决尾欠资金。四、2023年工作计划1.抓“党建”强思想,凝心铸魂创一流。锤炼作风,锻造队伍,创一流工作水平和业绩;2.抓“三防”强安全,坚决筑牢档案安全底线。以人防、物防、技防等档案安全措施落实为抓手,做好安全工作;3.抓“创建”强管理,规范跃升档案存史质量。指导做好镇村两级档案室建设工作;4.抓“挖潜”强资政,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资政意识,发挥档案史志资政作用,用档案独特魅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5.抓“三建”强宣传,增强档案史志育人功能。主动抓好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室建设、县党史文化长廊建设、《张仲实》影视展室建设;6.抓“基础”强力量,全面提升档案工作水平。加快县级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培训提升各单位档案业务人员整体素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2年度档案、党史、地方志工作均荣获市级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评为2021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先进单位。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