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在子长市民政局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工作开展情况:1、建立健全防返贫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防返贫监测预警和基本生活救助机制的实施意见》、成立巩固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百日提升”行动和“百日帮督”行动工作专班、与财政局、乡村振兴局联发《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进一步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适度扩大救助保障范围,密切关注低收入家庭和边缘户、脱贫监测户,全面落实刚性支出扣减政策,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因病、因残、因灾、因学、因疫等突发因素导致收入锐减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保障范围。今年将“三类”对象中符合低保条件的113人纳入低保范围。2、制定出台《子长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细则》,为进一步规范社会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根据社会救助属地管理原则,今年3月份根据陕西省、延安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规程》,制定出台了适合我市适用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细则》。3、对乡镇(街道)的社会救助工作进行督查,为全面推进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不断提高低保制度的科学性和执行力,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确保我市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审核确认工作委托下放至镇(街道)后实现有效监督管理,根据陕西省、延安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子长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细则》文件精神,我办组织工作人员成立督查小组,对各镇(街道)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低保边缘家庭等情况进行督查核实,并通过向村委和邻居了解等方式侧面核实申请人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严格把关。严格按照“每户必入、入户见人”的工作原则,认真督查,做到“不错保、不漏保、应保尽保”,确保惠民扶贫政策落实到每一户困难家庭。今年组织人员对全市城乡低保进行抽查,将不符合低保条件的1173户3021人清除退出低保。4、实行财务月报制度。实行财务月报表制度,要求各镇(街道)实行每月上报救助对象的发放台账、月报告及申请社会救助资金的报告。5、严格实行“近亲属”备案制度。为深入推进全市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坚决预防和惩治执行低保制度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纠正以权谋私、优亲厚友、人情保、关系保等不正之风,确保低保制度管理规范、公平、公正,在镇(街道)、村要求所有领导职工干部如实填写《低保经办人员“近亲属”不违规享受低保承诺报备书》、《低保经办人员“近亲属”享受低保待遇备案登记表》,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6、最后是健全完善档案,促进规范化管理。我们将全市城乡低保、特困档案重新整理换挡,按类别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归档,明确了专职档案管理员、信息员,将低保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动态管理输入《陕西省社会救助动态监控系统》,建立了城乡低保、特困基础资料数据库,实现低保档案的网络化、信息化、动态化管理。二、取得的社会成效:1、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地有效衔接,健全完善民政领域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完善急难对象主动发现机制。2、进一步规范社会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3、深入推进全市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坚决预防和惩治执行低保制度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纠正以权谋私、优亲厚友、人情保、关系保等不正之风,确保低保制度管理规范、公平、公正。三、存在问题:1、大多数群众和部分干部对低保制度的理解不够准确,甚者将低保当成残疾保、老年保。2、低保政策落实有待进一步规范。3、用低保政策解决遗留问题现象仍然存在。4、保障对象的审核难以把握。四:整改措施。1、对个别低保户对象的家庭情况详细了解,加强下乡审查力度。2、进一步加大低保政策宣传力度。3、严肃工作纪律,按规定办理鉴别农村低保资格审核。4、进一步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五、下一步工作打算:1、落实镇(街道)主体责任。改变镇(街道)把这主体责任推与各村的现象,严禁给各村分配名额、指标。2、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加强低保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做到制度完善、程序明确,操作规范、方法简便,确保公开、公平、公正。3、加强低保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对民政业务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树立公道正派、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4、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良好风气。教育群众树立正确的利益观,积极鼓励困难群众以脱困致富为目标,克服“想脱困盼救济”的依赖心理,明白“吃低保”是不可能脱困的,认识到只有辛勤劳动才能享受美好生活,依靠新的理念摆脱穷困,早日走向脱困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