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陕西省气候中心

陕西省气候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3-01 10:31
单位名称 陕西省气候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提供气候预测、评价服务。气候监测与诊断及短期气候预测服务;气候模式应用和检验;气候资源开发应用;气候评价论证;气候灾害调查与评估;气候变化研究与应用;大气成份预报;大气环境容量核定及区域污染评价;大气污染浓度预报警报。
住所 陕西省西安市北关正街36号气象大厦15层
法定代表人 李明
开办资金 933.4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气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316.01万元 1926.5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3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陕西省气候中心把学习贯彻总书记对气象工作重要指示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中心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在重点工作执行落实中,中心领导班子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对标中央和地方发展战略、中国气象局党组、陕西省气象局党组决策,坚持面向全省经济主战场、面向陕西省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重大需求、锐意改革、勇于担当,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力推进气候业务现代化,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现将2021年工作总结如下:(一)扎实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加强党建工作,坚决做到“两个维护”。1.切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一是中心党支部成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明确重点任务、重要节点,统筹全体党员群众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专题学习交流研讨,按计划集体学习“四史”、通读“四本”规定书目,支部党员完成读书心得14篇,“党在我心中”主题征文18篇;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6项;二是丰富学习内容。制定《陕西省气候中心党史学习教育重点工作安排表》,确保党史学习有安排、有部署、有成效。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每日推送《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纪录片,参加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远程培训,通过集体观看“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等形式,增强全体党员凝聚力。三是瞄准服务群众目标,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先后赴渠岸镇大吉村富硒蔬果种植基地开展“气候服务农业与科技下乡主题党日”活动,围绕“详解气候热点,引导公众关注”等主题,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抓实党史学习教育的着力点,扎实开展为群众办实事活动。2.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切实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是层层压实责任。认真贯彻落实省局党组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管理办法,中心领导班子及成员、党支部委员等重要岗位均制定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年度任务清单并认真执行。二是党支部委员列席中心主任办公会,对中心重大事项决策提出建议。三是持续强化日常监督,着力加强纪律建设。将日常监督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检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及巡察工作结合起来,认真对照巡视反馈指出的问题和整改意见建议,中心领导班子结合中心实际和职责,分析查找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张书余、岳虎案、汪洋清等反面典型为镜鉴,开展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二)气候预测关键技术进展显著,气候预测效果良好1.深入推进多模式产品的检验及本地化应用,完善次季节预报业务。开展基于BCC-CPSv3产品对陕西省降水、气温月预测结果检验,开展基于TCC、EC、BCC和CFS四种模式及10种订正方法的智能网格预测产品月预测质量检验。完成5个次季节模式产品对陕西省全汛期降水及相关影响因子预测技巧检验评估。开展延伸期客观方法检验评估,完成基于DERF2.0原数据及智能方法释用后的陕西省降水、气温逐旬预测结果ACC检验。2.继续推进智能网格气候预测业务体系建设。完成BCC_CSM1.2模式对陕西降水的直接预报技巧的评估,完成智能网格系统气候背景诊断模块的开发,完善了后台管理模块和检验模块。3.气候预测订正效果良好。1-10月气候预测成绩气温70.8分,降水70.3分,平均70.6分;相对于国家局指导预报气温提高3.1%,降水提高10.0%,平均提高6.5%。延伸期1至10月报出45次降温、降水过程,准确率81.9%。(三)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气候事件监测评估技术方法1.完善监测指标和规范。一是研发建立冷空气预评估指标体系并集成于气候监测评估系统,实现冷空气过程自动化预评估。二是依据国标《气候年景评估方法》建立陕西气温、降水及气候年景本地化技术。2.建立陕西气候中心数据分析系统。实现气候特征分析、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统计查询功能。(四)围绕地方需求,深度分析气候变化和开展技术研发1.开展陕北重大工程对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工作。开陕北退耕还林生态修复区强降水、高温、沙尘等高影响气候事件、植被覆盖度、生态气候效益指标的分析。2.加强环境气象监测评估能力建设。完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评估业务系统建设,建立了陕西省及汾渭平原环境气象评估基础数据集;建立了污染季霾评估模块,解决了污染季决策服务材料准备效率低下的问题。3.开展大气污染趋势预测工作。开展影响大气污染的关键大气环流因子研究分析,进一步完善月尺度污染气象条件气候预测业务,初步实现秋末到初春逐月发布的《大气污染趋势报告》。4.全面推进全国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编制完成《陕西省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技术细则》,制定了暴雨、高温、低温、大风和冰雹的气象灾害事件识别、危险性调查、风险评估与区划等普查内容和技术方法。开展全省各区县气象灾害致灾因子调查,掌握致灾因子数据,确定危险性评估因子及权重,计算危险性指数,开展气象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图谱编制;确定了风险区划中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暴露性、脆弱性的评估因子及其权重,开展重点区域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五)汛期气象服务保障有力1.汛期预测订正技巧高。2021年入汛以来报出31次区域性降水过程,14次区域暴雨过程,完成气候预测产品75期,为气象服务保障赢取了时间。2.重大气候事件监测评估产品采用率高,决策服务效果提升。针对4月区域暴雨过程、第一场透墒雨、入夏、陕北阶段性气象干旱、9月秋雨连绵暴雨和华西秋雨等气候事件发布《重要气候信息》45期,完成决策任务单及各类会议材料60份。针对汛期内多个暴雨过程,发布预评估产品、评估产品。决策服务产品省局采用32期。获得中国局领导、省政府领导批示各1次。(六)努力推进十四运及残特奥会等重大活动气象保障筹备重点任务优化延伸期精细化网格预报技术和华西秋雨预测技术,为十四运气象保障预报预警系统提供延伸期(11-45天)逐日预测产品。实现建党100周年世界政党大会、十四运开幕式当天气象要素、赛事期间延伸期气候趋势及华西秋雨开始日期、强度的精准滚动预测。完成建党百年庆祝活动期间延安气候背景分析材料多份,获得批示1次。为十四运筹备及赛事期间提供不同时空精度的分析评估产品10余份。(八)面向本省重大需求,提供高质量的气候服务强化气候资源评价,加强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国家气候标志认定工作。完成商洛垃圾焚烧项目评审,完成火电空冷业务系统建设,成功申报陕西首个“中国气候宜居县”,完成山阳、略阳气候标志初审,完成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气候因子评价,完成陕西省区域性气候可行性政府文件起草、协调,已正式发布。(九)搭建平台,激发人才活力,技术支撑日益增强1.团队建设成果丰硕。中心气候监测与预测团队和秦岭与黄土高原气候变化及生态工程气候影响研究省级创新团队,为提高气候预测业务质量和气候服务水平提供技术支撑,发挥其对地方气候安全问题的科学支撑和决策服务作用。2.持续支持业务人员申报项目,提升研发能力,科研成果显著。以第一作者单位发表科技论文10篇。2021年获批中国局试点任务1项,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1项,陕西省科技厅项目4项,陕西省地方标准规范2项。陕西省气象局科研项目4项,取得软件著作1项。解决了一些制约气候业务的技术瓶颈,支撑省级气候业务体系建设。3.人才建设成果丰硕。3位同志被聘为省局首席、副首席,1位同志获得省局气象优秀青年人才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