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杨凌示范区>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2-15 09:51
单位名称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农业水土工程研究,促进科技发展。节水技术与设备研发,中式转化与集成,产业化示范,节水灌溉规划设计与施工、技术培训。
住所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西农路26号
法定代表人
赵西宁
开办资金
547.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070万元
2020万元
网上名称
http://chinawsi.nwsuaf.edu.cn/
从业人数 4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工作进展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期围绕干旱缺水这一世界性难题,以西北旱区为重点,以提高农业水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为核心,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方略,以《国家节水行动方案》为根本遵循,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突破农业高效用水和节水灌溉产业关键技术瓶颈,构建和完善国家节水灌溉产业技术体系,推动我国节水农业科技进步,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与技术支持。本年度重点围绕黄土高原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干旱缺水瓶颈问题,提出“调雨-补水-抑蒸-保墒-减耗”技术创新思路,研发出果园雨水集聚深层入渗、雨水集蓄水肥一体补灌、旱作果园绿肥间作、旱作果园适水修剪覆盖等轻简化绿色化核心技术,集成的“黄土高原旱作果园雨水集蓄根域补灌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主推技术,制定行业和陕西省技术标准11项,形成果园节水高效生产技术模式6套,在黄土高原累计推广面积超过290万亩,平均增产1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7%以上,实现了生产与生态协同提升,破解制约黄土高原苹果生产的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难题。二、科技成果1、科技奖励:中心共发表学术论文120篇,其中SCI收录9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件。获科技奖励4项,其中主持获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科技推广一等奖1项。2、科研项目:本年度中心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1余项,到位科研经费3542.41万元,其中新增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3项。3、高质量论文:节水中心工作人员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73篇,其中SCI收录49篇,在WaterResearch期刊发表G1论文1篇,在AgriculturalandForestMeteorology、JournalofHydrology、WaterResourcesResearch等期刊发表G2论文7篇,中科院1区论文22篇。4、人才培养:申报国家级人才2人次,培养研究生30人,其中博士生11人,硕士生19人。5、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应用:以节水中心专家为首的科研团队历时7年研发推广的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山地果园水肥高效利用、绿肥还田等技术与设备,解决了延安市安塞区山地果园用水和灌溉问题,实现了果园农业现代化。人民日报《延安苹果为什么这么红》,中国教育报《苹果为什么这样红——陕西苹果产业“蝶变”背后的西农智慧》等媒体对此进行详细报道。牛文全研究员的1项发明专利“一种压力补偿式圆柱滴头”实现转化,转让经费10万元。另外,参与撰写的“关于中国黄土高原旱作节水农业发展建议”得到李克强总理批示。三、社会经济效益本年度,中心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课题,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同时邀请本领域知名专家进行咨询指导,推动相关研究进展。承办了2022年丝绸之路高原生态环保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国际产学研用合作研讨会农业水土过程与资源高效利用分论坛。全年线上线下共参加相关国内学术会议90余人次,作各类学术报告15人次。以黄土高原大面积种植的苹果和红枣为对象,在黄土高原17个县区示范应用与辐射,累计推广面积292.16万亩,平均增产13%,总经济效益14.87亿元,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民1万余人次,效益显著。四、存在问题1、科研成果总结凝练还需进一步加强,力争在国家奖上取得突破;2、人才申报力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争取获批更多国家级人才;3、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力度需进一步加大,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黄土高原干旱过程与农业绿色高效用水”成果申报国家科技奖;2、抓好“十四五”项目申报机遇,争取更多科技资源;提高国家基金申报积极性,完成国家自然基金申报5项以上。3、人才引进与培养并重,加强国家“四青”人才申报工作,加强国家级领军人才培育,申报国家级人才计划2人,引进校外优秀人才1-2人,争取高层次人才培养有更大突破。4、继续参与学校农业高效用水与区域水安全学科群建设,争取在G1期刊发表论文1-2篇,在G2期刊发表论文3-5篇。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获科技奖励4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2项。主持完成的“中国粮食生产水足迹时空演变与区域虚拟水流动”获2022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主持完成的“黄土高原旱作果园节水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获2022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一等奖;主持完成的“看不见的水”获2022年陕西省优秀科普作品奖;参与完成的“黄土高原苹果园生草技术研发及其示范应用”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