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丹凤县应急救援处置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贯彻执行国家、省、市防汛抗旱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辖区防汛抗旱工作;负责防汛抗旱物资的储备、调配和管理;负责防汛抗旱经费的筹措、下达和管理;负责全县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应急救援处置工作;负责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 |
住所 | 丹凤县北新街22号 | |
法定代表人 | 田丹涛 | |
开办资金 | 2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丹凤县应急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2.35万元 | 13.5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工作开展情况防汛抗旱工作2022年,我县防汛抗旱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防汛救灾理念,认真贯彻落实防汛救灾工作的相关要求,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及早安排部署,及早动手准备,强化底线思维和责任风险意识,抓住“一江三河”(丹江、武关河、老君河、银花河)、7座水库、7座尾矿库、212处地灾隐患点,县城和以及12个镇办所在地等防汛工作重点,综合防范,各部门共同努力,实现了防洪保安全、抗旱保用水目标。现就今年防汛抗旱工作有关情况报告如下:2022年4月24日入汛,早于往年(一般5月1日)。据县气象局统计,今年汛期累计降雨量511.2mm,占常年88%;汛期强降雨次数多,降雨区域相对集中,我们先后4次启动防汛应急响应,最大限度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夯实防汛责任。以县政府文件调整了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组成人员,落实2022年防汛抗旱工作责任制,明确了城区、江河、7座水库、7座尾矿库、212处地质灾害点和12个镇办等防汛责任人700余人;以县防指文件落实了成员单位分包镇办和重点部位防汛工作,进一步夯实了各级防汛责任;从6月开始,实行县级领导县直部门包抓镇办防汛工作和县级领导防汛带值班制度。先后召开2次常委会、3次常务会研究防汛工作,防汛责任得到进一步加强。2.修编完善预案。防汛抗旱预案的修编工作有序推进,县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已经县政府批准印发,县级其他部门、镇办已经修编上报防洪抗旱预案222个。特别是镇村对防抢撤预案重视程度得到提升,预案的操作性进一步增强。3.加强督导检查。采用县防指、县安委办、县纪委联合形式组织防汛检查和督查,各镇办严格自查整改。共派出工作组16组,参与检查人数50人,发出整改通知书10份,并及时回头督查,推动防汛工作各项措施落地落实。4.强化宣传培训演练。以第14个“防灾减灾日”和第21个安全生产月活动为抓手,通过集中开展系列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共发放应急科普知识手册、防灾减灾救灾知识手册、安全知识彩页等资料6000余份,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安全意识和防灾自救能力。同时,开展防汛“人盯人”防抢撤业务培训2次、防汛救灾业务知识培训1次,共计培训4300余人。6月份以来,全县各镇村以信号传递、人员搜救、组织撤离、避灾安置等为重点,开展各类防汛演练544场次(2批次模拟演练,1批次实战演练,1次县级实战演练),不断完善“人盯人防抢撤”机制建设,使其真正发挥作用。5.提升预报水平。县防汛办安排专人对全县主要领导干部手机、座机进行核对,更换防汛视频系统,加强卫星应急通讯系统演练,及时发布预警信息23期;县水利局对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和22处自动雨量,水文站对38处自动雨量站,县气象局对36处自动雨量站进行检修维护;各镇办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汛前排查,落实监测人员、熟练监测程序。6.加强防汛物资储备。各镇办、各部门储备铅丝23吨,编织袋21万条,救生衣1800余件、水泵327台,调整充实县、镇、村三级抢险队伍192支5600余人。采购卫星电话157部,达到了每个镇、村一部卫星电话。采购救生衣、雨衣、铜锣、编织袋等防汛抢险物资24000件(个)价值110万元,为每个镇办配备一个无人机,每个村配备一个发电机、对讲机、一部卫星电话等应急器材。7月份,县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专门下拨资金50万元,用于12个镇办各避险安置点生活物资的采购。7.健全“人盯人防抢撤”工作机制。在去年建立的防汛救灾“人盯人防抢撤”机制基础上,及时调整县镇村防汛指挥部成员,将全县157个村(社区)划分为4044个片区,将“一江三河”、7座水库、7座尾矿库、212个地灾点作为重点区域,落实片长4044人。整合农村保洁员、护林员、水管员等公益性岗位提升片长工资待遇,专职片长全年1200元,兼保洁、护林等兼职片长全年补600元,基本保障了片长的工作待遇。全面贯彻落实王青峰市长提出的防汛工作八项要求,全力构建防汛救灾双“2+5”模式。今年先后4次启动县Ⅳ级防汛应急响应,共计撤离3507户6684人,其中成功救援被丹江洪水围困的53名群众。今年以来,未发生人员伤亡,防汛救灾“人盯人防抢撤”机制成效显著。8.严格带值班制度。两办下发了县级有关领导防汛带班制度的通知,县级领导汛期在县指挥大厅值班。全县各级各部门带班领导24小时在岗在位,各镇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至9月底不得离开辖区和县境。同时,我县已组织四次防汛安全检查、两次防汛专项督查,通过督查检查,进一步落实防汛工作责任,提升各级防汛责任人的责任意识。9.全力做好抗旱工作。2022年,全县12个镇办均不同程度受旱,县防指先后2次启动了抗旱应急响应。面对旱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安排部署,全力组织发动干部群众抗旱救灾。全县投入抗旱1.49万人次,采取各种办法,抢时抗旱,保证农民损失减小到最小程度。各镇办、各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和力量,全面开展抗旱减灾工作。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重点后一般、先农业后工业”的原则,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千方百计保证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加强与气象、农业、水利、水文部门的沟通联系,做好旱情动态和抗旱信息的报送和通报;按中度干旱“5日一报”要求,及时报告辖区旱情动态及抗旱行动情况。防灭火工作1.做好动员部署。11月24日县上召开全县森林防灭火工作安排部署会,各镇办也相继召开工作会。县森防总办(县应急局)印发《关于开展今冬明春森林防火专项行动的通知》,全面安排部署森林防灭火工作。2.夯实工作责任。以县政府文件调整了县森防总指及森防指组成人员;县委常委3次、政府常务会2次研究防灭火工作;各镇办、村(社区)积极行动,设置护林防火宣传监测站,出动宣传车、红袖章,加大正面宣传和森林火灾警示教育,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森林防火的浓厚氛围。各级干部群众防灭火工作责任得到进一步加强。3.强化督导检查。县森防总指办先后组织4次森林防灭火督导检查,发出整改通知20余份,整改隐患20余处,最大程度保证森林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三)应急救援处置工作。科学处置了“4.11”森林火灾、“7.27”丹江围困群众、“9.1”高速服务区危化车辆渗漏等事件3起,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二、2023年工作计划(一)防汛抗旱工作1.做好动员部署。提请县政府及时召开防汛抗旱工作会议,进行全面系统的安排部署和组织动员。2.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地方党委、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分级分部门落实工作职责任务。落实完善“人盯人防抢撤”工作机制。确定重点区域、重点工程行政、技术责任人,并分级公示。3.修编完善预案。安排部署各级各类预案的修编工作,不断提高预案的实用性,科学性和操作性。开展防、抢、撤及救援救助演练,全面提升决策指挥调度和应急响应处置能力。4.开展隐患排查。依法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隐患排查暗访。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和工作台账,实行闭环式排查和整改。5.强化信息报送。按照信息报送任务要求,认真落实好信息报送责任,及时传递雨、汛、灾情信息。6.完善会商制度。建立健全应急、水利,气象、水文、资源、城管、住建、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的汛旱灾情会商分析研判机制,科学合理高效处置监测预报预警信息。(二)森林防灭火工作1.理顺指挥体系。按照市县要求,尽快理顺森林防灭火指挥体系,明确各单位职责职能,做好人员划转,尽快重建县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承担县森林防灭火指挥部日常工作。2.夯实工作责任。各镇办、县森防指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作用,加强森林防灭火知识宣传,把盯防责任落实到田间、地块、山头,对网格员实行绩效管理,加强片区巡查和对烧地边草(包括已烧留有痕迹)等行为的惩治力度,形成严抓严管、严防严控的高压态势。3.强化队伍建设。各镇办对扑火队伍重新整合核实,充实物资储备,加强业务培训,确保关键时候调得出、用得上,发挥作用。4.加强协作配合。县森防指办做好宣传动员和检查组织工作,督促镇村干部和护林员到一线工作;县级各部门协助包抓村提升森林防灭火能力。5.严格责任追究。对于失职、渎职导致森林火灾发生的,以及组织扑救不力造成重大损失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我县将在发生第一起森林火灾的镇办召开现场会。(三)应急救援处置工作。完善防汛抗旱、森林防火、非煤矿山、危化等各类预案;加强与专业、半专业救援队伍的联系,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