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

榆林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

发布时间: 2022-09-09 09:20
单位名称 榆林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
宗旨和业务范围 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市级劳动监察工作。
住所 榆林市经济开发区榆溪大道劳动保障大厦
法定代表人 石小军
开办资金 72.5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61.3万元 137.2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公益 从业人数  1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省人社厅劳动监察局的指导下,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核心,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的职能作用,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有效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现将2021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主要工作(一)认真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在举报投诉工作中,畅通了举报投诉渠道,实行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带班及监察员首办责任制度,便于劳动者投诉时调查处理。对来访、来电投诉人员能够耐心解答,符合受理条件的及时受理查处,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引导其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做到有案必查、依法处理、杜绝行政不作为。全力支持乡村振兴为响应国家号召,支队委派高鹏同志为第一书记及王雄智、宋庆华两位同志为队员,到清涧县幸福嘉苑社区工作,为防止返贫、产业发展、就业帮扶等重点任务,不断强化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好局、起好步,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幸福嘉苑社区成立2019年10月。位于清涧县县城西北工业园区移民搬迁安置点。社区工作队入驻以来,首先对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现共有929户,3066人,其中有兜底保障户15户18人,18周岁以下418人,18-60周岁2080人,60周岁以上568人。社区聚焦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展,深入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探索实施易地搬迁社区治理体系“三个强化”工作模式,推动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一是强化基层党建,让搬迁群众对未来坚定信心。二是强化基层治理,让搬迁群众过得安心。三是强化公共服务,让搬迁群众住得放心。针对1-3人户每户分红1800元,4人户以上每户分红2400元,总共分红210.18万元。兜底保障户15户,人均年收入约6000元,不需另行分红。积极引导移民搬迁户自主创业。目前,已达到劳动力人口户均稳定就业1人的目标,有劳动力贫困搬迁户就业已全覆盖。企业用工143人(其中,北国枣业招聘23人;7家社区工厂招聘47人;果业公司招聘70人;爱豆公司招聘22人)。2021年新招聘特设就业扶贫公益岗20人。(三)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切实做好日常监察执法工作2021年,由于“放管服”职能改革要求,支队将劳动监察业务下放至各县、市、区,并将支队人员下沉一线指导相关劳动监察业务工作。为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全市劳动监察人员深入用人单位进行日常劳动保障监察,重点检查招用农民工较多的建筑施工单位、加工制造、餐饮服务、煤炭、化工、通讯、金融保险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及大中型国有企业。(四)加大宣传力度。为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工资,通过门户网站、新媒体、劳动监察公众号进行报道和宣传,用工场所实地进行宣传,现场询问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督促在建项目落实各项制度,宣传法律法规。二、主要成效为规范我市“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线索处理工作,支队采用A、B岗方式专职负责欠薪平台日常管理工作,依据反映问题发生地,通过网上直接分转至所在县区市劳动监察部门,按要求,在时限内协调、督促线索处理工作。对在榆林区域以外的线索,报请省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重新转办处理,对因欠薪平台反映线索处置不及时不到位不彻底引发群体性或极端恶性事件的依纪依规追责问责。自2021年1月至今,全市共接收欠薪线索2303件,已全部分转至各县区市劳动监察机构办理(其中市支队6件、榆阳区399件、横山区158件、府谷县194件、靖边县389件、定边县294件、绥德县30件、米脂县19件、佳县23件、吴堡县5件、清涧县38件、子洲县22件、神木市432件、高新管委会104件、榆神管委会190件),目前已办结2155件,涉及劳动者人数6154人,剩余148件正在办理当中。三、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筑牢思想基础2021年是特殊的一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是中国共产党100岁华诞。全国上下掀起了“学史明理”的强大热潮,支队按照局党组的要求,结合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党史学习教育,利用每周三的“学习日”和周五的“党建活动日”创新学习方式,采取集体学习、专题培训、报告宣讲等形式,展开了一系列系统地学习,做到了紧扣主题、合理规划、科学安排。全年共组织集体学习40余次,涉及内容52个,陆续集体学习了中共一大到十九大的内容以及一些重要会议,如《八七会议》《遵义会议》等,讲党课9次。集体学习以“人人领学人人学”为原则,所有党员轮流领学,学习的内容按照党史学习的各阶段安排进行。要求所有党员按时参加学习,无故不能请假,做好学习笔记。并集体购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和《中国共产党简史》两本书。要求认真研读,做好读书笔记,党支部派专人定期检查。通过系统的学习,引导党员同志更加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在学习中汲取更强大的勇气和力量,更好的守初心,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四、存在问题一是两网化办案率不高,案件以补录为主;二是对用人单位的监管,信息化有些滞后。整改措施全力排查欠薪隐患。指导全市劳动监察机构,加大对欠薪案件的查处力度,全面排查存在欠薪的工程项目,建立涵盖从项目立项到工资支付全链条台账。一要全面查欠薪隐患苗头,做到底子清、情况明,杜绝新欠;二切实履行好行业监管责任,从源头杜绝欠薪隐患。六、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加强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应用新媒体手段,劳动监察公众号、微视频等,大力宣传劳动保障政策,及时回复相关咨询,向建设项目宣传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各项制度和要求,向劳动者宣传通过法律渠道维护合法权益,营造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的良好舆论环境。(二)加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劳动保障监察、劳动用工备案等劳动关系领域应用系统建设,按照“两网化”工作要求,实现各项劳动关系业务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和对用人单位的动态监控,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