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周至县> 周至县文化馆(周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周至县文化馆(周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8-01 17:46
单位名称 周至县文化馆(周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文化宣传、交流、文艺技能培训、业余文艺团体组织与管理、相关文化产业经营;挖掘、保护、抢救、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住所 周至县二曲街道老城东街77号
法定代表人 蔡永安
开办资金 151.39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周至县文化和旅游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1.2万元 92.24万元
网上名称 周至县文化馆.公益 从业人数  3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021年8月进行了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在县文旅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业务活动。举办“颂祖国迎新春”网络书画展。开展“迎新春送祝福文化志愿者小分队义写春联”,邀请县书协马新芽、王致祥等书法家义写春联1500副。举办周至县书画大讲堂。开展周至县文化馆回村回访春节送温暖慰问活动。开展周至文化馆“走进云端乐享艺术”—2021全民艺术普及公益课。举办庆新春、喜迎十四运”周至县书画作品网络展2期。开展云演出——八省区21区县文化馆跨区域联盟春节文艺线上联播8期。开展“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2021“浓情周至”网络剪纸作品展4期。开展周至县文化馆“贺新春.云课堂书法讲座13期。组织省级非遗项目《周至复兴武狮》开展进校园活动。开展周至县文化馆文艺小分队下基层慰问演出。组织周至县文化馆文艺小分队走进翠峰镇青山脚下开展文艺演出。举办“相约西安筑梦全运”2021年群众广场舞大赛。周至县文化馆文艺小分队下基层慰问演出走进“没有围墙的敬老院”。开展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系列文化活动暨周至县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进景区展演活动。端午节期间,周至县文化馆文艺小分队走进社区看展慰问演出。周至县文化馆文艺小分队在八云塔广场,举办“百年辉煌、勇担使命”庆祝建党100周年及喜迎十四运欢乐百姓公益演出。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周年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在广济镇举办“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广济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汇演”。举办“中安•新天地”首届全民文化艺术节启动仪式暨非遗展演活动。举办首届全民文化艺术节非遗展演活动。举办周至县首届全民文化艺术节楼观镇专场综艺晚会。举办“笔墨书盛世丹青绘金周”——陕西书画院、长安画派美术馆走进周至文化馆书画交流活动。文化馆组织文艺志愿者,在淳风文化活动中心举办“千年古都常来长安”“欢度国庆好看西安”文化活动。在文化馆举办了“形意传情”王林国画作品展。举办了何建农先生师生书画作品展。举办了周至县摄影界联合手机摄影培训讲座,共有100多人参加。讲座结束,大家纷纷表示已经基本掌握了手机拍照的基础知识和技巧。我馆组织选手参加西安市“群众大舞台,有艺你就来”线上十佳歌手大赛,进行了周至县分会场初赛,选出三名优秀选手参加全市决赛。举办周至县书画大讲堂。举办文化馆书法网上培训。开展周至文化馆“走进云端乐享艺术”—2021全民艺术普及公益课。开展周至县文化馆“贺新春.云课堂书法讲座13期。开展市级非遗项目《厚畛子山歌》春季培训。开展为期一月的锣鼓免费培训。开展暑假网络少儿书法免费培训3期。开展暑假网络少儿舞蹈免费培训8期。开展周至县文化馆线上文化讲堂6期。线上带你玩转手机摄影11期。非遗线上教学4期。开展民乐团培训4期。周至县文化馆组织开展2021年名家文学大讲堂活动。举办周至县摄影界联合手机摄影。开展线上展出三场“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2021年“浓情周至”网络剪纸作品展。开展周至县第五批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我县魏少化、罗小芳、张天良榜上有名。开展省级非遗项目《周至皮影》抢救工作。周至县县委第一巡察组参观我馆非遗展厅。开展市级非遗项目《厚畛子山歌》春季培训。开展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周至剪纸》抢救性记录拍摄工作。《集贤鼓乐》到江苏南通悦道学校传授鼓乐。在水街景区开展第三届“中华武术.全真教武术千人展演,参与学校33所,参与学生5000余人。省级非遗项目《复兴武狮》应邀参加2021年西安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演活动。在水街景区开展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系列文化活动暨周至县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进景区展演。参加人数5000余人。开展全省黄河流域非遗开展工作,上报省市级项目37项,完成县级项目70项,后续工作正在加紧完成。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暨周至剪纸传习所揭牌仪式,并举办剪纸艺术座谈会。我馆参加西安市迎十四运非遗传统体育展演活动。《集贤鼓乐》赴西安音乐学院参加鼓乐专场音乐会配合省政协副主席刘宽忍一行专题调研西安鼓乐保护工作。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来周至县文化馆考察。举办周至县文化馆举办唢呐培训班。举办2021周至县首届全民文化艺术节非遗展演参与展演非遗项目12个,群众11000余人。周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圆满召开。配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唐利如一行来周至县调研集贤鼓乐。组织省级非遗项目《复兴舞狮》、《周至剪纸》、《集贤古乐》、《全真教武术》参与学校40余所,共计268场次,受益学生2.45万人次。二、取得社会和经济效益。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挖掘创作素材,创作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时代精神的文艺节目走进基层展演。目前我们建立了《周至剪纸》等十几个非遗生产保护基地,带动了一大批群众就业。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群文工作和非遗保护工作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三、存在问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职工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待加强。2、深入基层进行文化调研、开展艺术培训的次数少、覆盖面窄,特别是山区各镇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有待加强。3、总分馆基本框架已建成,但服务站点尚未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四、改进措施。1、首先加大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培育“德艺双馨”的领军人物,优化人才评价机制,加大对群众文艺创作、表演等特殊拔尖人才以及各门类优秀人才及其劳动成果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进一步调动他们创新文化工作、创作文艺精品的积极性。其次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干部的使用和培养。多渠道、多形式地组织县市(区)、乡镇(街道)文化干部积极参加学历教育,参加省、市各类业务培训、比赛以及观摩活动,提高其组织文化活动、研究基层文化等,更好地贴近群众、服务群众。2、深入基层进行文化下乡辅导、调研、开展各类艺术培训,组织各类文艺演出、培训走进山区,让山区人民感受文化惠民的福利。3、强力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按时完成总分馆任务,我们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探索文化馆“总分馆制”模式,最大限度的提高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五、下一步打算。1、以加强基层农村文艺辅导为重点,扎实有序地推进文化馆开展的免费为群众提供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工作,以各镇文化站、各镇文化馆分馆、文化志愿服务站和现有的农村文艺团体为依托,组织志愿者和馆内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公共文化服务。2、加大与基层各镇文化站的合作力度,与各群众文艺团体联合举办各类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以文化馆为主导,为各社会团体及文艺骨干提供相互交流、展示的平台,繁荣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引导群众文化队伍健康积极发展。3、开展重大节庆及传统节日专题演出活动,春节期间开展迎新春书画作品摄影展、下基层、进社区春联义写活动,“三八”、“五一”、“七一”、“国庆”期间组织大型群众文化活动。4、积极开展夏日广场文化活动,组织引导社区、镇,文艺团体开展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娱教于乐、形式各样的文化活动。5、加大免费开放工作力度,举办文化馆文学、戏剧、书法、美术、舞蹈、摄影等公益培训讲座15期,文化站长培训2期,非遗培训10期,充分提高我县群众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位,提高我县群众文化活动的整体水平。6、繁荣群众文化创作,打造精品、提高我县文艺创作水平。7、深入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加大传承人培训力度,对条件成熟的非遗项目进行传习所、传习基地命名,考核省、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挖掘包装一部分省市非遗保护项目进入市场经济,做大做强生产性非遗保护项目,促进非遗产业发展。8、积极结合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文化扶贫,为贫困村、贫困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送文化下乡,培养贫困群众文艺骨干,对有“手艺”的贫困群众,提供免费培训,提供平台,鼓励他们利用“一技之长”,赚钱养家,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9、强力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目前已完成10所文化馆分馆,我们要继续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探索文化馆“总分馆制”模式,最大限度的提高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全覆盖。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1年12月被周至县财政局授予2020年度全县部门决算工作先进单位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