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安市> 西安市地震监测中心

西安市地震监测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7-26 15:23
单位名称 西安市地震监测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防震减灾提供监测预报服务。地震前兆观测·地震遥感观测·震测·地震速报·地震数据提供·地震观测技术指导
住所 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八路101号1层
法定代表人 王磊
开办资金 1553.5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地震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68.34万元 255.23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西安市地震监测中心在西安市地震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业务活动基本情况1.地震监测工作。全年处理地震事件2463起,共监测到全国5级以上地震37次、陕西省内1.0级以上地震239次、西安地区可定震中地震58次。2.地球物理监测工作。加强各类监测资料收集、处理、异常落实和地震活动趋势分析研判。遇到异常及时上报、及时处理。3.震情会商工作。组织或参加震情会商会117次,其中组织周会商31次,重大活动加密会商59次,应急会商1次,月会商21次,半年会商2次,年度会商2次,联合会商1次。编写完成了《西安市2021年度下半年震情趋势研究报告》和《西安市2022年度震情趋势研究报告》,编辑《震情快报》2期。4.震情值班工作。严格执行震情值班制度,认真履行值班员的职责,全天24小时监控西安及周邻地区前兆监测数据变化情况,并解答市民有关问题。5.震情跟踪工作。严格执行震情跟踪工作方案,强化异常核实。一是加强震情跟踪研判、做好地震监测数据异常核实分析等工作;二是接到异常报告后及时向市地震局报告并开展后续核实处置,做到异常核实不过夜;三是切实做好地震宏观异常核实和报告编写工作。全年核查宏观异常3次,核查微观异常2次,撰写异常落实报告3篇。6.台站、台网系统维护工作。为做好观测环境保护工作,保证地震监测系统数据连续可靠不中断,对辖区内监测台站进行了全面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全年共计赴监测台站174次,送修设备33台次,安全巡检44台次,确保了监测台站数据传输的安全、连续、可靠和各系统的正常运行;完成了西安市4个地下流体监测站和3个测震台的防雷安全检测工程,排查雷击安全隐患,以确保雷雨季节台站仪器安全;建设完成草滩地震监测站;完成鄠邑甘亭地震监测站标准化改造;对2个台站进行搬迁改造,对5个台站进行环境提升改造。7.信息化系统运维管理。做好测震、地球物理、应急指挥、烈度速报、地震信息、视频会商系统、防震减灾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各类信息化系统和日常运行维护工作。2021年,共排除各类故障30余次,确保监测中心各项业务系统正常运转。为微信公众号运维提供了微信端运维技术支持,2021年,“西安地震信息”公众号共推送地震信息900余条,发送信息17篇。8.地震研究探索工作。一是在培训提升方面。为强化地震监测能力,提升业务水平,市地震监测中心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模式,与相关地市、部门、机构合作,分享科研创新成果,提高专业业务能力。二是在调研实践方面。结合市地震监测中心工作实际,深入开展工作调研,积极适应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三是在科研创新方面。继续做好“启创”课题研究。2021年,市地震监测中心完成3项陕西省地震局启航与创新课题,并在《地震科学进展》《城市与减灾》和“2021地球与环境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等专业期刊和会议论文集上发表项目成果论文3篇。继续开展探索热红外资料等相关大区域地球物理监测数据分析技术研究。启动“热红外差值振幅波动水平分析方法”纳入中国地震局震情会商技术方法申报。9.重点项目完成情况。完成西安市地震监测台站及监测系统升级改造项目,有效提升地震监测台站运维效率和中心业务工作信息化水平。10.防震减灾省市共建。一是加强省市共建工作。积极加强与省地震局业务部门的工作对接及沟通联系,实现了协同共进的良好发展格局;开展共建互访,与省地震局西安地震监测中心站开展辖区地震监测台站联合巡检,有效提高地震监测台网运维保障效率;为做好“十四运”地震安全服务保障工作,通过与省地震局监测处和陕西地震台沟通,建立与省局地球物理数据共享通道,实现了监测数据共享。二是不断拓展共建空间。与二测中心业务管理处签订了强震动监测合作协议,完成了绿叶园强震台至二测中心的搬迁工作。11.监测预报基础提升。为提升防震减灾管理现代化水平,主动对接市应急指挥大厅,接入“雪亮工程”视频数据,融合业务系统,为异常核实、台站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为提升西安市地震预警能力,一方面积极配合陕西省地震局地震预警项目在西安市建设工作,另一方面,为市政府等8家单位安装了地震预警接收终端。二、取得的社会效益1.监测西安地区发生的1.0级以上地震以及影响西安市有感的邻近地区地震三要素,并在震后十分钟内进行速报。2.烈度速报系统在大震发生后能进行地震动强度(烈度)速报,为政府地震应急反应决策、震害快速评估和震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3.有效应对地震事件。按照地震应急预案要求和应急工作流程妥善应对了2月20日鄠邑2.6级有感地震和4月9日临潼1.8级地震。4.安装的8家地震预警接收终端,推进地震预警能力提升。5.西安市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平台为震后市委市政府进行应急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全市地震专业人员及公众提供地震综合业务支撑服务;实现市辖区内的地震监测数据共享、宏观异常观测报送、抗震设防备案管理、地震灾情快速上报等方面的服务和应用;提升对地震专业人员和公众的地震综合信息服务能力。三、存在的问题1.业务学习需要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工作需要不断更新知识面,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理论及研究成果,才能更好的为防震减灾事业做贡献。2.加大外出调研学习机会。为了增强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和新的观测技术手段,还需进一步加大培训及调研机会。四、下步工作计划1.继续做好党建工作。创新工作思路,真正发挥好党支部的职能作用,积极创新支部活动方式,不断丰富活动内容,进一步增强支部活力,力争使支部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2.继续做好震情监测工作。一是继续做好震情跟踪、应急值守、震情会商等工作;二是继续做好台站和中心的安全工作;三是继续做好台网系统运维管理和台站建设工作。3.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一是继续加强业务能力的学习和培训,在认真做好年度业务学习计划和相关考核外,通过选派人员参加地震系统组织的专业培训班,增强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二是坚持“走出去”学习提升和“请进来”培训交流相结合的模式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继续开展探索热红外资料等相关大区域地球物理监测数据分析技术研究。4.继续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震情跟踪工作。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各项防控措施。加强会商研判,科学把握疫情防控期间西安市及周边震情趋势发展;强化震情值班值守,加强突发地震事件应急处置和信息报送。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震情分析预报工作在陕西省2021年度评比中荣获优秀第一名。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