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医疗保障经办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市民群众提供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服务。职工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离休人员医疗保障业务经办•医疗保险基金预决算编制、稽核及统计分析•定点医药机构协议签订、监督稽核及费用审核结算•省内和跨省异地就医备案及费用结算。 | |
住所 | 西安市未央区明光路166号凯瑞大厦I座 | |
法定代表人 | 杨航莉 | |
开办资金 | 95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医疗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55.51万元 | 431.4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2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在局党组正确领导下,市医保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上下一心、攻坚克难,完成中心新址迁移相关工作,同时,以建成“西安样板”经办大厅为指引,按照“14551”工程建设要求,形成“一核四化创五新”服务体系,建成市本级医保经办标准化大厅;以深化医改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着力研究解决国家医保信息系统本地上线、DRG付费方式改革、集采药品支付、贯彻国家业务编码标准的落地工作;以提升全市医保公共服务效能为目标,组织开展市级范围内政务服务事项网上迁移,积极探索县镇村三级医保经办服务体系。2021年,市医保经办中心各项工作切实做到基础工作“稳”、创新工作“巧”、困难工作“实”。具体说来:基础工作“稳”参保扩面持续,基金运行稳定。2021年,我市参保职工410万,居民684万。职工医保全市全年基金收入248.19亿元,支出207.23亿元,本期结余40.96亿元,累计结余364.57亿元;居民医保基金收入收入56.44亿元,支出76.23亿元,本期结余-19.79亿元,累计结余29.21亿元。四险缴费基数申报工作平稳开展。(二)细化“两定”管理,维护基金安全。2021年,我市协议定点医药机构10007家,其中,医疗机构4695家、定点药店5312家,慢性病定点零售药店150家,特药定点医药机构76家。定点医药机构常态化申报、年度考核工作有序开展。打击欺诈骗保工作持续进行,完成市本级1562家定点医药机构全覆盖检查,其中,医疗机构97家,零售药店1465家,处理违规机构144家,追回医保基金6139.74万元。(三)打破就医壁垒,异地就医持续发力。作为参保地,西安市参保群众跨省可在全国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备案6.43万人,结算3.9万人次;医疗费用总额5.94亿元,医保基金支付4.5亿元,基本医疗统筹支付4.02亿元。省内已实现直接结算,备案10.97万人,结算14.47万人次,医疗费用总额3.28亿元,医保基金支付2.54亿元,其中基本医疗统筹支付2.37亿元。作为就医地,西安市范围内有182家定点医疗机构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实现跨省和省内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跨省异地就医结算11.94万人次,医疗费用总额28.95亿元,医保基金支付16.78亿元;省内异地就医结算23.95万人次,医疗费用总额56.09亿元,医保基金支付28.99亿元。门诊结算方面,跨省异地就医门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566人次,11.79万元;省内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累计结算2.84万人次,807.66万元;药店累计结算8.93,万人次,1943.99万元。目前,西安市范围内有182家定点医疗机构已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定点医疗机构均为综合性专科医院和三级(46家)、二级(95家)、一级医院,接入范围基本覆盖西安市全部行政区域,能够满足跨省和省内异地就医需求。压缩办事时限,进一步规范我市城镇职工医保跨统筹个人账户转移工作。(四)优化报销程序,做好城乡融合。城乡居民参保慢病人员,可在慢病药店直接挂账结算,结算时,可使用电子处方实时就诊。(五)以查促改、以改促进,切实提升行风建设水平。结合全省行风建设交叉检查要求及反馈结果,中心以查促改,成立专班、专项整改,从大厅陈列、工作规范、网络服务着手,全面优化办事程序,解决经办中的突出问题,切实提升群众医保经办大厅服务体验感,在年底交叉评选中位居全省第一。创新工作“巧”(一)持续发力,推进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建设。落实赵一德省长和李明远市长批示精神,拟定构建县镇村三级医保经办服务体系优化基层医保经办服务实施方案。接待乌鲁木齐、成都、淄博、昆明、咸阳、安康等兄弟城市,市人大常委等市直部门参观市医保经办服务大厅,交流工作经验,促进服务能力提升。(二)与时俱进,更新医保经办工作流程。修订完善我市医疗保险定点医药机构协议管理操作规范。拟定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经办管理规程、提升老年人医疗保障经办服务水平方案印发全市执行。(三)强化“两通办理”,回应群众关切。完成市本级政务服务一体化百日攻坚任务,加载58个医保政务服务事项至西安政务服务网,累计推送有效办件158万件,完成线上线下“好差评”系统部署,并指导各区县开展该项工作;配合全市落实“一件事一次办”工作,安排专人进驻政务服务大厅;自营微信公众号加载“医保智能客服”功能,关注人数突破18万,发布信息300余条。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契机,先后向市妇联、陕西军区、省级部分单位做政策宣导。举办西安市医保经办中心政策小讲堂,参加《党风政风热线》节目访谈,设置12345市民服务热线医保专席,累计答复各类信件4800余件。(四)修炼“内”功,完善制度运行。完成西安市医疗保险基金运行分析报告(2016-2020);制定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等4项管理办法;完成82万条线下档案、线上案卷、案件目录核对工作;开展服务礼仪培训。困难工作“实”(一)早安排、强落实,全力推进国家医保信息平台上线工作。成立系统切换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完成我市信息系统接口改造工作;完成1514家市本级医药机构编码维护、对码映射、系统改造和贯标验收工作;安排部署全市经办机构在新平台切换前,清理在途业务及新系统业务需求调研,全力以赴进行业务系统测试工作。(二)肯探索、重实效,持续做好医保各项改革工作。召开DRG付费改革管理规程培训会议、清理历史数据、明确分组权重,与首批六家DRG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协议,9月30日开始实际付费;及时部署、定期通报、限期整改,如期通过国家医保局贯标查验;强化部门联动,组织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的采购和使用。(三)做好省级单位职工医保移交西安属地管理工作。组织省医保七百余家参保单位经办人开展六期业务培训;与省医保、省税务座谈研讨,明确划转征缴、信息系统对接及数据治理等问题。(四)有措施、敢担当,全面筑起医保抗疫防线。疫情期间,服从组织安排,各级党员干部主动下沉抗疫一线,参与社区服务工作,广受好评。中心积极落实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两个确保”,为我市16家收治新冠肺炎病患的定点医疗机构拨付周转金4800万,提前做好门诊血透、放化疗医保结算安排工作,支持定点医疗机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长处方”结算政策;延长门诊慢特病、特殊病种患者的医保备案有效期;支持网上购药及配送购药医保结算,延长城乡居民门诊统筹集中签约时间;强化定点医药机构协议管理,延期签订西安市定点医药机构医保服务协议。2022年,在做好医保新信息系统上线工作同时,全力保障各项工作平稳运行,同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进一步提升中心整体工作效能,全力打造医保经办服务示范点。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荣获全国医疗保障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