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在市卫健委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龄工作方针,推动全市老龄事业和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工作持续发展,全面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一、按时完成年度老年人生活保健费申报发放工作。2021年,为全市296128名7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保健补贴资金19968.98万元,其中省级资金7048.64万元,市级资金6529.476万元,县级资金6390.864万元。其中第一季度发放资金5135.19万元。第二季度发放资金5403.235万元。第三季度发放资金4632.6万元。第四季度发放资金4797.955万元。2021年10月对各县市区上报的2022年度70周岁以上老年人生活保健费预报数据进行审核后,汇总上报省卫健委老龄健康处和市财政局,列入2022年财政预算。二、加强养老服务业项目建设管理工作。2021年,投入资金600万元,用于全市养老服务业项目建设,经我中心与市财政厅局初步审核后,组织人员实地对申报项目逐一进行考察论证。全年共安排项目111个,其中扶持老年友好型社区13个、扶持资金116万元;医养结合服务中心13个、扶持资金125万元;老年活动中心(室)47个、扶持资金169万元;农村幸福院老年餐桌35个、扶持资金175万元;智慧养老服务平台3个、扶持资金15万元。同时对2020养老服务业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三、加大力度积极开展老龄宣传调研工作。聚焦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不断拓展老龄宣传和调研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一是为老龄委成员单位及部分涉老组织发放《中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战略抉择》450册,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1000余册,广泛宣传老龄政策法规。二是聚焦老年群体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强化正面宣传,通过榆林老龄网和微信公众号,发布老龄政策,推送党史学习教育、政策法规、人口老龄化形势等相关内容200余篇。三是在《榆林日报》等主流媒体发布老龄政策、评论等通讯稿件6篇;向市卫健委推送老龄新闻通讯稿件14篇;向《陕西老年健康报》等中省媒体推送稿件10篇。四是联合市爱卫中心、市健康教育中心,在保宁路社区和榆康社区开展老年健康服务进社区活动,为200余位老年人送去了健康和安全相关知识,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一致好评。四、积极开展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创建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我市共成功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14个,其中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3个,省级老年友好型社区11个。5月份,举办了全市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培训会,向各县市区分管和负责创建工作的人员解读了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创建标准和评分细则,明确了创建要求。之后多次督促和指导各创建社区准备申报材料,经过市上综合评审后,推荐榆阳区榆康社区、神木市铧西路社区、府谷县阳光社区3个社区参与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并最终通过了中省验收,于10月份被国家卫健委、全国老龄办正式命名。五、创新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怀关爱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促进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平安健康成长,我们经过调研,于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在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较多的绥德县田庄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展“学党史践初心关爱留守困境儿童”办实事活动,看望慰问了37名留守儿童、27名困境儿童,根据学校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实际需求,共为64名留守和困境儿童每人送去“梦洁”夏凉被一块和日常生活用品礼包一个,并鼓励他们从小要刻苦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报效家乡,营造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浓厚氛围。六、全力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中心严格按照市委、市卫健委党史学习教育的安排部署,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及时对党史学习教育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对标做好规定动作,创新做实自选动作,通过组织开展党史集中学习、党史学习红色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结合老龄工作实际,主动践行“敬老爱老”的工作理念,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扎实开展入户服务、助餐补贴等“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确保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七、专项推进“两巩固五创建”工作。中心根据“两巩固五创建”工作的总体部署,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重点工作内容,制定具体措施,夯实工作责任,实行目标考核,确保巩固创建工作取得实效。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显著位置设置禁烟标识。开展创建节水型机关活动,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光盘行动,利用老龄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载体积极宣传创建工作,不断扩大创建工作的普及力和影响力,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创建工作相关图片、资料归档。多次组织单位干部职工开展扶贫帮困、卫生清洁和慈善募捐等活动,形成了良好的创建氛围。八、取得的主要效益向全市60-75周岁的老年人、全市党政机关干部职工发送重阳节慰问信息20万条,积极开展走访慰问老年人活动,共走访慰问“五老”、“失能”老人150人,慰问抗战老兵18人,上门走访慰问百岁老人111人,向他们送上党和政府的温暖。按照深入推进“智慧助老”三年专项行动部署,联合市工信局、三大运营商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宣传广活动,教老年人如何在手机上看新闻、扫描二维码、普及健康保健相关知识和老年人侵权纠纷的普法宣传,帮助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指导各级医疗机构结合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保留人工导医台,开设挂号、检查、缴费老年人优先窗口,智能设施志愿者服务,最大程度方便老年人就医。通过开展各种敬老活动,形成了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增强了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全年共安排养老服务项目111个,其中扶持老年友好型社区13个、扶持资金116万元;医养结合服务中心13个、扶持资金125万元;老年活动中心(室)47个、扶持资金169万元;农村幸福院老年餐桌35个、扶持资金175万元;智慧养老服务平台3个、扶持资金15万元。同时对2020养老服务业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共成功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14个,其中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3个,省级老年友好型社区11个。九、存在的主要问题1、老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我市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老龄事业投入不足。部分县区老年人优待规定落实不到位,老年人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2、老龄工作体制不健全。目前老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原市县区老龄办熟悉老龄工作的人员有些被划转到卫健局的下属单位,老龄工作出现了机构不健全、上下不对应、老龄协管员人员流失等问题,严重影响工作开展。3、养老服务体系和设施建设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缺乏,专业化水平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业需求。十、整改措施1、加强宣传,让人人懂得老龄化国情。多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敬老爱老孝老的活动,强化部门意识,共同引导全社会老龄事业的发展。2、构建更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行业标准,制定统一的行业规范和分级分类标准,加强行业监管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培养专业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十一、下一年度工作计划1、认真做好2022年70周岁以上老年人生活保健费的审核发放工作。2、加强养老服务业项目资金的管理,做好2022年养老服务业项目申报考察和组织实施工作。3、大力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宣传调研,组织开展好敬老月系列活动。4、深入推动医养结合融合发展,积极开展医养康养试点示范工作。5、广泛开展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和促进活动,切实增强流动人口的自我保健意识和防护能力。6、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工作,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始终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为推动老龄健康事业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