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横山区水产工作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指导全区渔业生产结构和布局调整;配合农业农村局承担全区渔业技术推广计划、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渔业污染事故的调查、涉渔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生态补偿、水生生物资源、水生生物湿地、水生野生植物和水产种质资源的增殖和合理开发利用等工作,指导全区水生野生植物保护工作。 | |
住所 | 榆林市横山区政务大楼22楼 | |
法定代表人 | 郭宏强 | |
开办资金 | 90.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横山区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5.8万元 | 41.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横山区水产工作站(榆林市横山区渔政监督管理站).公益 | 从业人数 1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开展业务(一)渔业绿色发展、水产技术推广稳步推进进一步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充分利用库坝、无定河等资源大力发展池塘养殖、大水面增殖等生态养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树立品牌意识,为10家企业及合作社发放2万多个横山稻蟹包装盒,明确陕北横山标识,加强品牌建设,鼓励发展新型营销业态,培育新型渔业经营主体,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今年我区渔业总产量1280吨,产值2535万元。2021年5月28日我站被评为陕西省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基层示范站,还申报了全国星级基层水产技推广机构。此外,榆林百川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建成陕西省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四大行动”骨干示范基地。站长被评为“全国最美渔技员”。(二)稻渔综合种养再上新台阶今年我区共计实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3.6万亩,蟹种产量40万斤,成蟹产量20.2万斤,河蟹总产值1600万元。稻渔综合种养实现了“一地两用、一水两养”,逐步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也成为横山区创新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举措。(三)成功举办首届“横山稻蟹”捕捞节9月17日我区举办了首届“横山稻蟹”捕捞节,螃蟹销售、大米预售等签约仪式以及“品牌农业生态横山”展览、“千里无定河”摄影展等系列活动异彩纷呈,与会领导为榆林市宏驼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颁授了区域公用品牌使用权。举办“蟹王争霸赛”,公蟹379g,母蟹194g。通过本次活动,展现了“一带三区多点”的横山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为横山区精心打造区域品牌,吸引更多的客商关注横山、选择横山,聚集更多的项目投入横山、落户横山,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以大开发促进大发展。(四)渔业资源养护与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不断突破今年我站在各库坝科学组织实施了6月6日、11月10日增殖放流活动,投放夏花110万尾,大规格鱼苗40万尾。增殖放流活动切实维护了无定河流域水生生物种群结构,全力打造鱼水相亲、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横山。今年9月以来我站按照省市安排开展了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分三组赴各乡镇对现有养殖主体、单个种质资源养殖情况进行普查,调查显示我区养殖企业及养殖户85家,养殖品种12个。通过水产种质资源普查,摸清了水产种质资源家底,更新了水产种质资源数据,助力水产种质资源有序开发利用,推进全区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五)渔业安全监管工作认真开展加大生产环节投入品检查,建立水产健康养殖示范机制。开展水产品抽检100份,检测结果均为合格。为加强应对极端天气措施,促进渔业捕捞安全,我站利用微信群为养殖户做好天气预警宣传,加强养殖户的防范意识,发送技术小胶囊提醒养殖户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同时加强渔船安全检查,全年检查12次,与用船单位法人签订18份渔业船舶安全生产责任书,对渔业安全隐患的进行排查,要求船员作业必须具备有效期内的驾驶证,穿戴救生衣,且不得酒后驾驶。在各方的努力下,我区一年无渔业安全事故发生。通过各项检查行动,进一步提高了渔民的安全生产意识,规范了水产养殖生产秩序,杜绝了违禁药物的使用,保障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六)渔业技术交流与培训工作有序组织2021年我站共组织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现场培训3场,5月、8月、9月各一次。主要培训内容有稻蟹综合种养技术、稻虾、稻鳅等综合种养技术,共计培训60多人次,其中脱贫户10人次,实地指导大眼幼体下塘技术、饲养与管理技术、肥水技术和疾病防控技术,共计20人次,其中脱贫户10人。(七)渔业项目进展顺利2021完成四大领域的项目申报储备工作,争取了省级投资484万元。目前2021年渔业项目正在积极展开前期工作,完成2022年项目申报工作,申请省级投资1000多万。今年加大了渔业新技术推广应用,从小龙虾、对虾工程化养殖等方面推进新技术,渔业科技示范园区项目落成,发挥效用。在鱼种场建立了小龙虾温室大棚,成功申报了横山区渔业科技创新电厂热能水产养殖科研试验基地项目。(八)渔业各项测报工作有序进行渔业病害防治、休闲渔业、安全生产、公共节能、水产品供应等报表按时上报。(九)抗旱保粮、秋粮抢收工作圆满完成根据区农业农村局安排,我站召开抗旱保粮工作部署会,派四组工作人员前往响水、南塔办事处,对当地的旱情进行实地了解、汇报,制定了工作方案,并对其合理处理,最大程度的减轻旱灾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为南塔办事处四个村处置抗旱应急面积1393亩,配备汽油抽水机2台,水泵8套,水管6810米,电线900米,柴油发电机1台,资金合计13.95万元;为响水镇四个村处理抗旱应急面积592亩,配备水泵4套,水管6375米,电线1375米,资金合计10.52万元。(十)困难群众冬季散煤取暖安全工作成效显著为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过冬,我站对困难群众的取暖情况进行了入户调查,并对散煤安全取暖进行了宣传和隐患排查。免费为南塔办事处和响水镇三类户、特困户、低保户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419个,积极动员南塔和响水镇,为一般户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分别为155个、2385个,发放一氧化碳明白卡4772张。我站完成了调查、排查、宣传和安装调试等工作,为困难群众安全过冬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十一)乡村振兴工作步伐加快我站站长包扶2户脱贫户,并派出驻村工作队员,认真完成乡村振兴工作任务。多次入户了解农民生活情况、年收入情况,深入了解马兰地村产业并做好规划,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帮助解决产品销售等困难和问题。(十二)疫情防控工作逐步推进一是压实主体责任。加强人员管理和教育宣传,劝导其尽量避免到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旅游、探亲;严格落实报告报备制度,第一时间向本单位报备,同时向所在社区报告,由社区逐级报告;外出期间要做好个人健康防护,并严格遵守当地疫情防控相关规定;返程时及时向所在单位和社区报告报备,主动配合做好疫情防控相关措施。疫情期间做好摸排外省返乡来横人员情况报告。二是强化应急值守。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到岗带班和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值班值守,确保信息畅通、反应及时。三是广泛宣传引导。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通过多种方式发布疫情防控温馨提示,做好个人防护,按场景佩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随时做好手卫生,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四是协助农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我站选派干部到南塔办事处、响水镇,督查乡镇和农村疫情防控工作完成情况,排查外出人员和返乡人员信息,确保农村防疫安全。二、存在的问题一是水产专业技术人员少。二是制度不够完善。整改措施1.多途径争取专业技术人员、引进人才。2.健全了单位各项制度,并要求职工遵守、执行相关制度。3、进一步加强全站干部职工政治及业务学习。定期组织单位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水产业务知识。单位每周组织干部职工学习1次,全年每人撰写学习心得体会两篇,每人抄写学习笔记1万字以上。加强工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等种类学习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全体业务人员的业务工作能力。4、业务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我站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进一步落实干部职工作风整顿。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努力克服守旧、教条主义工作倾向,积极研究制订科学、简便、真实、为民的办事工作流程,细化环节衔接、突出单位责任、严格工作承诺时限,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要加强学习,修订完善各种制度,不断增强全站干部职工创新意识;要加大工作服务环节精力、物力的投入、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四、2022年工作计划1.继续做大做强稻渔综合种养,新发展稻田养蟹8000-10000亩,投资400万元,建设1个集稻田画、科普、休闲农业、稻渔新品种养殖试验示范的示范园,投资100万元,试验示范微生态制剂在稻渔综合种养中的应用。2.做好横山区渔业科技创新电厂热能水产养殖科研试验基地项目。3.提升河蟹规格,开展蟹公寓养殖试验示范项目。4.开展增殖放流和库坝养殖新品种试验示范项目。5.做好水产技术培训。6.做好水产品安全监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