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环境卫生管理局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维护城乡环境卫生提供管理保障城乡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城乡环境卫生设施运营与维护城乡环境卫生监督与执法城乡环境卫生作业管理 | |
住所 | 榆阳区上郡北路9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仲杰 | |
开办资金 | 11171.8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1171.82万元 | 14465.1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环境卫生管理局.公益 | 从业人数 13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业务情况(一)聚焦重点,精准发力,稳步提升城乡环境卫生质量按照区委统一安排部署,春、冬两季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全方位、大规模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重点对城村中、城乡结合部、垃圾坡(点)、集镇、集贸市场、景区矿区等区域进行彻底的整治,清理积存垃圾7.2万余吨,整治垃圾坡点360处,搬运大件垃圾780多件,极大地提升了城乡人居环境水平,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91%。对涉及榆阳区28处疑似非正规垃圾点开展全面实地核查整治,并按时销号。城区范围内继续推行“五级协调联评”督查机制,整合资源,清除督查重叠和空白,共印发《督查通报》12期,办理市区创建办交办、网络问政、12345市民投诉及新闻媒体反馈的环境卫生问题526件,下发《环卫整治交办通知书》4份,通报处理履职尽责不力的环卫协管员和环卫工人21名,公厕管理员14名,推进城区环卫保洁常态化制度化;乡镇范围内坚持推行“月检查、季评比、年考核”工作机制,按照考核结果,刚性排出前三后三,全年共拨付乡镇环卫经费1682.8万元,扣除后进乡镇经费36.27万元,用于奖励排名靠前的乡镇。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长效奖补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按照群众每人2元/月,财政2.5倍补贴的标准进行奖补,自筹经费816万元,配套资金2039万元,基本解决村组环卫保洁和垃圾清运经费短缺的现状,进一步完善了“户保洁、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加大对长城路、新建路等主干道的抑尘作业力度,每天不少于4次的洗扫、洒水作业,对城区主要交通干道、棚户区、人口密集区12小时巡回抑尘作业,确保PM2.5、PM10指数达标。对城区范围内渣土清运车辆及农用车乱倒、偷倒、沿路抛洒、遮盖不严等现象进行24小时巡回检查,累计发放《违法告知单》260份,对违规工地和清运车辆,采取现场拍照处罚,共计86车次。(二)统筹谋划,勇于创新,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一是按照“公共机构带头、试点小区引领、宣传引导激励、逐步延伸覆盖”的原则,全面推开城区垃圾分类试点和航宇路街道、崇文路街道、驼峰路街道、新明楼街道、鼓楼街道的示范片区建设。投入689.4万元,打造出76个垃圾分类示范点并配备垃圾分类督导员和分拣员,其中包含公共机构26个、经营企业3个、居民小区41个、公共场所6处。发放各种分类式垃圾桶36133个,配备电动三轮垃圾收集车30辆,智能回收设备18台,安装收集亭174个。二是撤销新建路沿街垃圾桶,由传统的定点收运,调整为定时收运,通过规范生活垃圾的投放、收集工作,进一步改善市容环境卫生。三是全面开展对城区571个餐饮点的厨余垃圾收运工作,防止其流向养殖场,全年收运餐厨垃圾约1.1万吨。四是强化宣传引导激励,制定《榆阳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实施方案》,积极运用垃圾分类“12345”宣传工作法,先后在乡镇、学校、社区、广场等地方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40余次。(三)立足本职,周密部署,重大事项保障有力一是积极联合区创建办、区市场监管局、区住建局等部门,按照国卫复审标准,对城区环境卫生积存问题进行地毯式的清理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累计处理创建网格案件259件。二是高质量完成了十四运会、榆林市第三次集中开工仪式、榆阳区2021年第二批重点建设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等40余项环境卫生保障工作任务。三是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做好垃圾日产日清的同时,对城区环卫设备、公共设施和公共区域进行全面的消毒,每月对城区道路护栏进行全面清洗。四是面对冬季两次降雪,我们提前做好物资储备,协同各部门、街道办事处在第一时间开展清雪除冰,共出动环卫工作人员13000余人次,出动各类除雪设备、清雪车辆400多台次,抛洒工业盐、融雪剂500余吨,切实做到了“雪停路净”。(四)加大投入,补齐短板,不断提升环卫管理水平一是全面推广鱼河镇垃圾分选模式,投资1530万元分别在金鸡滩镇、牛家梁镇、巴拉素镇、孟家湾乡四个区域建设生活垃圾分选中心,目前已全部完工,计划交第三方公司进行运营管理。二是对94辆不符合排放标准的环卫老旧车辆(其中国3排放55辆,国4排放25辆,国5排放14辆)制定环卫车辆淘汰更新两年计划,全年采购63辆作业车、100辆电动三轮车,进一步完善环卫设施配备。三是对城区公厕进行全面的排查,对156座公厕进行维修、翻新并更新公厕指示牌,切实提升公厕服务质量。(五)多措并举,协同发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平稳开展一是调整3名年轻有干劲,熟悉农村基层工作同志,充实驻村工作队力量,同时将全体班子成员、中层负责人纳入到帮扶联系人中,与林家沟17户脱贫户结成对子,开展问题排查、节日慰问、人居环境整治、帮扶政策宣传等工作,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二是争取社会资金,对帮扶村阵地、老年幸福院进行维修改造,提升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切实做到让“子女安心、老人开心、政府放心”。三是协调相关部门,累计投入资金89万元,完成对林家沟村115亩盐碱地的治理,武家沟蓄水池的扩建,林家沟、武家沟两村村组道路的硬化,武家沟村路灯的安装。四是积极响应消费帮扶号召,倡议本单位干部职工开展消费帮扶工作,建立消费帮扶台账,通过“榆阳好产品”电商平台、“消费帮扶专柜”、农户认购等方式开展消费帮扶,全年累计消费10万余元。(七)强化措施,监管并举,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一是修订完善了环卫局《干部管理制度》、《临时工管理制度》、《清运人员管理办法》和《请销假管理制度》等,做到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二是安排相关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到沈阳、西安、咸阳等地考察调研,学习借鉴垃圾分类、餐厨垃圾处理等先进经验,开拓视野,查漏补缺,不断提高环卫管理人员业务和政策理论水平。三是认真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加强对环卫工人,清扫、清运司机的安全培训教育,提高人员安全意识,确保清扫保洁、清运安全作业。四是建立局、所/中心、科室三级联动化解矛盾机制,全年清退老龄环卫工人711人,进一步优化了环卫队伍结构。五是积极联系市总工会、区慈善协会及30多家爱心企事业单位对环卫工人开展夏日送清凉、冬日送棉衣、节日送关怀等慰问活动。六是积极与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接,将环卫工人月工资从1680元提高至1950元,极大地激发了环卫工人的工作热情。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成效在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脏乱差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有序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验收得到顺利通过。三、存在的问题一是环卫保洁体制不顺,目前我区垃圾末端处置和转运站的建设、管理均由市上负责,转运站开放时间和我局垃圾收运工作时间步调不一,经常出现垃圾转运、处理迟滞的问题,今年市垃圾处理场因环保不达标整顿期间,全区生活垃圾都要转运到神木市进行处理,既增加了运距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二是目前用于转运巷道内垃圾的小型农用车、四轮已不符合大气污染防治要求和交管部门关于道路安全管理规定,成为创建文明城市的短板。三是我市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奖惩监管方面空白,对不文明、不配合的行为无强制约束机制,不利于试点单位、小区垃圾分类的开展落实和考核监管。四是榆林各县城市管理执法机构均已完成改革,现只有榆阳区尚未改革,造成环卫系统人心思动,不利于全区创建和市容环境整治工作合力的凝聚。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加快城乡垃圾分类工作进程,全面推进有条件的企业、小区和单位的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在城区新建一座餐厨垃圾处理站。二是分批逐步淘汰尾气检测超标、超龄作业车辆,同时采购一批可以在背街小巷作业的新能源环卫作业车辆,淘汰尾气严重超标的农用四轮车、四轮,不断提升环卫工作效率和精细化作业水平。三是积极对接市、区人大等相关部门,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结合市、区工作实际,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四是加快推进机构改革,承接市上下放职能,整合人员队伍,确保平稳过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