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镇巴县> 镇巴县茶叶技术指导站

镇巴县茶叶技术指导站

发布时间: 2022-05-30 17:28
单位名称 镇巴县茶叶技术指导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主要负责全县茶业发展规划和技术指导,茶叶新技术、新品种、新机械的引进示范与推广以及新产品开发。
住所 镇巴县泾洋街道办事处河西路293号
法定代表人 陈孝钧
开办资金 36.9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镇巴县农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2万元 263.92万元
网上名称 镇巴县茶叶技术指导站.公益 从业人数  1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2021年,全县生产茶叶达5508吨,实现产值7.78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加5.1%、13.3%;新建清洁化标准茶厂5座,对去年新建的楮河茗饮等9家企业引进清洁化生产线30余条,安装调试完毕,全面投入运营生产,增加产能580余吨。1、提早谋划,统筹安排,茶产业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一是全站持续推行包片负责制,春茶前各片区技术人员及时深入茶园、茶厂,指导生产企业抓好春季茶园管理、检修茶机、印制包装、对接客户,充分做好春茶生产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了春茶生产质量和数量,使得全县春茶产销两旺,形势喜人;二是抢抓产业发展机遇,稳步发展优高茶叶基地。利用公司+农户(脱贫户)或者合作社+农户(脱贫户)等发展模式,在兴隆、简池、盐场、巴庙、长岭等镇,指导怡溪春、隆升、天芽、春茗园、辰翔、巴山玉叶等公司新建标准化茶园5120余亩,指导全县15镇(办)改造低效茶园10850余亩,培育绿色高质高效茶园31200余亩;借助一县一产业、国际农发基金、苏陕项目等项目实施,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动工建设绿源春茶业、军秋、南乡、秦南、君茗等清洁化茶叶加工厂5个,指导楮河茗饮、一品香、曙坤、裕禾、定元春、桑树坪、原田牧歌等茶厂引进清洁化生产线30余条,通过机械安装调试,全面投入茶叶加工运营生产,加工产品质量稳、成规模,产销两旺。2、精心组织宣传推介,打造高山有机茶品牌。一是4月26日,以“遇见陕茶遇见你·百家茶企庆百年华诞”为主题第二届陕西网上茶博会镇巴专场活动暨第二届镇巴县茶产业发展大会在兴隆镇怡溪春茶园启动。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韬、中国农科院茶研所原副所长鲁成银、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张武新等领导,以及省内外茶叶专家、茶叶企业负责人出席启动仪式,启动了“镇巴毛尖杯”短视频大赛,参观了怡溪春茶园基地建设、特色农产品巡展、手工制茶技艺比拼,开展了陕茶对话和茶企探访等活动。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打响“镇巴高山有机茶”品牌,加快推进“茶叶+文化”“茶叶+旅游”等融合发展模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二是5月21—25日,在农业农村局带领下,组织怡溪春茶业科技公司、熙园生态农业公司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第四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会上我县重点推介了地理标志产品“镇巴毛尖”,举行了第二届陕西网上茶博会“镇巴毛尖”杯短视频大赛评比结果及颁奖仪式;三是6月1日,组织我县16家茶企参加了2021汉中仙毫全国经销商大会暨汉中茶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的展示展销、宣传推介、名茶评比,特别是在名茶评比中我县送样56只,获奖45个只,其中金奖16个,占金奖总数的30%。尤其是汉中仙毫、汉中炒青、汉中毛尖、汉中红茶四类金奖第一名,我县就占据三类。汉中炒青前三名、汉中毛尖前两名均是我县茶企获得。通过本次名茶评比充分展示我县良好的宜茶环境、优异的内在品质、匠心的制作技艺;四是6月5日组织10余家茶企参观考察由省供销合作总社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西安)茶博会,会上对2020年度陕西茶行业“十佳”进行了颁奖,我县飞将山、怡溪春、远健、熙园、丰源、东和等公司及合作社获得十佳称号,老茶人蔡如桂先生获得陕西“十佳杰出茶人(终身成就奖);五是镇巴毛尖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有序推进。6月4日,农业农村部以第431号公告宣布镇巴毛尖为农业农村部2021年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作为镇巴毛尖登记持证人,我站提早着手拟定《镇巴毛尖地理标志产品管理办法》、《农产品地理标志镇巴毛尖》、《镇巴茶叶生产技术规程》,积极争取申报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六是积极参加中国茶产业联盟等4行业组织组织的“百县·百茶·百人”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先进典型公益推选活动。镇巴县、镇巴.汉中仙毫、陈孝钧被评选为“百县·百茶·百人”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先进典型;七是积极指导企业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我站指派专人指导,通过提升硬件、完善软件,指导飞将山、曙坤、芳悦、兴顺等4家茶企顺利通过了省农安中心专家组的绿色食品认证现场核查;怡溪春、熙园公司通过提供有机茶认证申报资料,依要求提升改善软硬条件,已经成为有机茶转换产品。3、举力开展招商引资,全面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今年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谋划储备、重点项目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我站及时部署,举全站之力、千方百计完成局对站工作任务。一是申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个,完成固定投资17515万元;二是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个,引资5050万元;四是谋划申报了现代农业产业园、镇巴县茶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镇巴毛尖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提升工程等3个项目,其中,茶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成功批复,配套中央财政资金达2600万元,现已有序组织实施。4、强化产业技术服务,增强科技支撑。科技是农业部门的优势所在,也是农户发展产业面临的普遍难题。针对我县科技人员缺乏、茶园管理粗放和科技水平不高等问题,我站在茶叶过程中通过课堂集中培训和现场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叶加工科技培训20余场(次),培训茶农2860人次。5、聚力实施涉农资金项目,确保茶产业带农稳增收。指导实施完成涉农资金项目和陕西陕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累计完成总投资6970万元,申请财政资金1900余万元,带动县域3831户农户增收1136.0967万元,其中脱贫户932户,增收181.7983万元。达到了发展茶产业,带动农户增收,稳定脱贫户收入目的二、存在问题和不足1、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一是全站设编20人,现有18人,外借人员3人,驻村3人,且现有人员年龄结构老化,仅2022年就有5位同志相继达到退休年龄,需离岗退休,站财务、业务等岗位均存在空缺,人员严重不足,后备力量匮乏;二是现有茶技队伍技术人员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少,知识陈旧、观念较落后,难以支撑镇巴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因此,人才队伍建设的滞后将成为茶产业成为首位产业的重要短板。2、站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一是面对全站人员少、茶园面积大、茶厂多、技术指导任务重的实际,站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尤其是新品种、新药肥、新机械的引进与推广、新技术的试验示范经费严重不足。3、企业市场意识不强、着眼长远不够,导致对外宣传缺失,品牌培育跟不上,满足于当下产品供不应求,外域市场开拓力度不够、投入不足。三、主要工作措施1、夯实责任,分工协作。一是超前谋划、及早部署,精心制定2021年茶技推广实施方案;二是明确分工、任务到人,坚持谁主抓、谁负责,严格落实分片负责制度。2、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涵养廉洁操守,切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升“八种本领”“五个过硬”能力,进一步改进单位作风面貌,促进全年目标任务完成。站长陈孝钧同志被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茶技站支部被县委表彰为先进党支部。3、强化制度建设,创造制度保障。一是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及时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二是强化监督力度,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为工作有序开展提供制度保障。4、严格财务管理,确保阳光理财。一是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规范有序实施。二是严格财务制度,做到廉洁奉公、民主决策、阳光理财,为工作有序健康开展提供了正能量支撑。四、下年度工作计划要点(一)生产目标。指导全县生产茶叶5800吨,总产值8.2亿元。(二)主要业务工作1、积极推广生态茶园标准化建设技术,指导新建良种茶园3000亩,改造低效茶园10000亩,培育丰产茶园10000亩。继续搞好茶叶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并全面示范推广,同时探索推广生态茶园控草新技术。2、大力推广茶叶清洁化智能化加工技术,严格规划合理布局,引进推广适制节能环保的先进制茶机械,指导高质量配建清洁化标准茶厂2座。3、全域推广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加大组织、宣传、服务和指导力度,继续坚持群防群治、联防联治的有效机制,培训技术到场到园,组织监督到户到园,使茶网蝽和茶饼病等病虫实现绿色防控。3、按照课题技术方案,继续搞好中黄1号、中黄2号、中黄3号和中茶108引进示范及古生大茶树调查和开发利用课题;4、培植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茶叶示范点。以培育引领性经营主体,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抓手,积极参与《镇巴县农村生态经济产业省级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打造茶+文化+休闲+科普或茶+文化+生态+康养的茶旅示范点,积极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5、强化科技培训,利用各种条件和平台,全年完成科技培训1500人次。6、做好宣传推介,打造镇巴茶知名品牌。紧紧围绕建设“陕西高山有机茶第一县”战略,全力推进实施“三品一标”,扎实开展“镇巴毛尖”地标保护产品提升工作,完成镇巴毛尖证明商标注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镇巴毛尖》产品标准备案,有效组织开展宣传推介和宣贯执行,指导茶企参加国内重要茶事活动,为镇巴茶产业健康发展创造市场条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