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咸阳市水旱灾害防御中心(咸阳市渭河生态区保护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和渭河生态保护提供保障。组织编审、实施重要河流、水库、城镇水工程防御洪水方案及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承担水旱灾害防御物料储备、管理。水情、旱情、工情的监测、预报、预警,以及水旱灾害防御调度演练,负责堤防、水库以及其它水旱灾害防御工程的应急抢险及水毁修复,承担防洪应急抢险的技术支撑;承担渭河生态区国有土地、水资源、砂石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等工作。 | |
住所 | 咸阳市秦都区滨河西路1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韧 | |
开办资金 | 61.3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水利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5.37万元 | 78.8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及《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开展业务工作情况1、持续深化内部管理,不断提升单位形象。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二是强化内部管理。三是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四是注重开展单位文化建设。2、扎实开展防御工作,提升防灾减灾成效。一是狠抓了自身建设。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市县水利系统水旱灾害防御机构的组建.二是大力开展防汛抗旱工程建设。强化日常管理,稳步提升生态区建设管理水平。一是扎实开展前期工作。二是重点治理项目稳步推进。三是狠抓咸阳水文站迁建项目。四是大力推动通讯工程建设。五是规范日常建设管理。二、取得的社会或经济效益: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市县水利系统水旱灾害防御机构的组建,先后5次组织市县业务骨干192人参加中省业务培训,制定印发了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试行)。2.大力开展防汛抗旱工程建设。协调铁路部门彻底拆除了1987年省上确定的3座碍洪桥梁,渭河城区段卡口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成了21处水毁修复项目、5处抗旱应急项目建设、3.处山洪沟治理项目,落实安全度汛项目和抗旱救灾资金2045万元,15条山洪沟治理项目列入省级规划,新落实项目2处、中省资金1000万元,旬邑县西河沟已经开工建设。“9.27”大汛后新申报水利救灾资金46处1.39亿元;4.全面修订完善防汛预案。完成了渭河、泾河咸阳段、城区水景观工程洪水防御预案修编报审工作,组织各县市区及相关单位,编制、审查、审批河道、水库、水电站、淤地坝和跨汛施工工程等各类度汛预案,督促各县编制了镇、村两级山洪灾害防御方案665个。5.扎实开展备汛工作。先后3次组织召开座谈会、视频会,下发各类工作文件,多次对防御工作进行专项安排;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落实河道、水库、水电站、涵闸、泵站安全责任人1120人,明确了71座水库的“三个责任人”213人;督促维护雨情、水情自动监测站点135处以及13处县级预警平台;调整充实了市级水旱灾害防御专家库,落实各类型专家48名;组织对无线电通讯设备、对讲机、无人机等设备进行了测试、维修。6.多次开展安全检查。组织开展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备汛工作大检查,向各县市区分别发出专项整改通知,督促消除了一批隐患。并分别进行了河道、水库、淤地坝、跨汛施工工程等专项检查,先后3次对山洪灾害防治进行专项检查,对咸阳湖景区、郑国渠风景区等涉水景区度汛工作进行专项督查,消除在册安全隐患86处。7.有效应对各类汛情。针对4月下旬以来先后14次发生的全市性强降雨过程和局部暴雨,强化值守,准确传递信息,密切关注雨、水、工情,会上研判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和调度指令,组织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在多次洪水过程中,特别是9.27、10.05两次连续较大洪水中,确保了安全。8.及时组织开展抗旱。针对冬春连旱和夏旱情况,积极安排,动员大中型灌区、各县市区水利局全面开动水利设施,抢修灌溉渠道,灌溉农田287万亩次,为夏粮丰收、秋粮播种提供了切实保障;三、存在问题。1、水旱灾害防御水平急需提升。回顾9.27、10.05两次大汛的防御,还存在一些明显不足。突出表现在:部门联系不够,工作衔接不紧密;基础数据复核不及时,预案操作性不强;重点险工段、重点部位抢护预案不细不实、物料准备不足、设备设施不够;涉水经营活动强度较大、管控不足;大数据、新技术应用普遍欠缺,讯息传递、查险抢险时效性不够;水利执法体系十分薄弱,河道、水库管理范围被侵占现象比较普遍。2、防汛抗旱基础依然薄弱。2011年建成的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由于缺乏运行维护经费,设施、设备老化严重,故障较多,运行效果不佳。渭河上在水利部登记在册的9处险工段,彻底治理约需2亿多元,国家投入面小、量少,市县财政紧张,加固困难较大。9月下旬以来的长历时大范围降雨及9.27、10.05两次连续较大洪水中,有62处水利工程不同程度水毁,修复任务较重。3、滩面治理工程推动艰难。4月30日下午,全省渭河滩面治理工程叫停后,我们多次向省上相关部门汇报、沟通,由于政策理解差异,黄委与省厅就滩面治理工程的性质、内容、标准、程序、审批权限、需办理的手续一直未形成明确意见,加之需配套的70%资金难以落实,地方积极性不高,武功、兴平即将进入招投标程序的6处滩面治理工程工程以及已经动工的咸阳湖南岸水生态修复项目的难以正常推进。四、整改措施。1、再次摸排河道堤防、水库、灌溉渠道、安全饮水设施、防汛道路等水毁水损工程,继续分类对口申报中省专项资金,抓住今冬明春有利时机,抓紧实施水毁修复。2、按照及时、准确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手段,建立专用微信、QQ工作群,提高信息报送的时效性。同时建立水旱灾害防御公众号,联合三大运营商,利用手机短信、微信朋友圈、微博和抖音等多种渠道,及时向社会发布汛情信息,提高全民防御意识。3、遵循机改之后各部门承担的防汛抗旱职能,按照协作有力、信息共享、沟通及时、联防联控的要求,尽快研究制订水旱灾害防御部门间联防协作和汛情互通机制,使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形成合力、高效运作4、进一步提高防汛信息化宣传水平,提高防汛抗旱宣传力度,增强全民水旱灾害防御意识。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尽早开展水毁水损工程修复。二是强化水旱灾害防御基础工作。三是提升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四是加强汛情传递和公众宣传。五是健全部门协作机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