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王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拟定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和措施、开展急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慢性病预防和控制、实施免疫预防接种、开展各类卫生防疫监测检验、承担辖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救灾防疫问题的控制、处理和技术支持 |
住所 |
铜川市王益区王家河工业园区赵家塬川柳路210国道旁 |
法定代表人 |
拓世强 |
开办资金 |
452万元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王益区卫生健康局 |
资产损益情况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737万元 |
479万元 |
网上名称 |
铜川市王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2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中心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根据(铜王政任字〔2021〕1号)文件,法定代表人由刘玉智变更为拓世强,根据地址文件证明,由铜川市王益区健康路16号变更为铜川市王益区王家河工业园区赵家塬川柳路210国道旁。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以来,区疾控中心坚持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以新冠肺炎疫情、重点传染病防控为抓手,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分解夯实任务,加强工作督导,狠抓工作落实,稳步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21年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一、年度目标任务及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一)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任务情况1.新冠肺炎疫情监测流调溯源处置:中心根据疫情发展,实行带班领导、流调溯源、核酸检测、疫点消杀组24小时应急值守轮班制,密切关注疫情,强化监测应对,组建了三公流调队,设立了专班研判作战室,对重点人群进行活动轨迹信息核查,指定专人负责集中隔离点日常管理工作,对管控人员严格管理,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处置。截至2021年,共流调密切接触者4人,处置涉疫排查5000余人次。在高强度完成防控任务的前提下,中心还克服困难,选派业务骨干共6人支援省两站一场疫情防控、西安疫情处置流调和核酸检测等其他疫情防控工作。2.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全年共采样、检测标本331113份。其中入境人员及密切接触者1453人份;外省中高风险地区返区人员咽拭子标本6795份;购买“两退一抗”药品人员6674人份;市场冷链产品、环境及从业人员标本14575份,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参加国家临检中心室间质评10次,省疾控中心盲样考核2次,市疾控中心盲样考核1次,结果均为合格。3.新冠肺炎病毒疫苗接种和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我区共冷链配送新冠疫苗282350剂。其中3-11岁人群,第一剂次接种8574人,第二剂次接种5280人;12岁及以上人群,第一剂次接种108342人,第二剂次接种107940人,第三剂次接种37023人。筹集资金,多次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宣传活动,制作、下发各类宣传品共计七类一万余份,推送新冠疫苗接种提醒短信86600条。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卡介苗、乙肝、脊灰、百白破、麻腮风、乙脑、流脑、甲肝疫苗接种率99%。(二)按照省、市关于地方病监测工作安排,落实贫困人口大骨节病、地方病、重症精神病、慢性病管理工作;现症地方病病人随访救治救助工作达到100%。全年召开地方病项目启动暨培训会1次,对相关乡镇办的地方病防治项目等工作进行督导检查1次,组织开展了碘缺乏病、麻风病宣传活动。全区高血压病患者管理人数12418人,规范管理人数9253人,规范管理率74.51%,血压控制人数8462人,血压控制率68.14%;2型糖尿病管理人数4117人,规范管理人数3032人,规范管理率73.65%,血糖控制人数2605人,血糖控制率63.27%。全区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848人,管理748人,管理率88.21%,规范管理723人,规范管理85.26%,患者稳定率95.17%。(三)完成疾控中心能力提升任务,开展“疾控大培训”工作。结合各行业特点,分类组织开展了“疾控大培训”13次,累计培训591人次。会同王河街道办、王益街道办、桃园街办、红旗街办、黄堡镇,组织开展了疾控卫生应急实战演练5次,有效提升了中心传染病溯源调查能力和核酸检测能力。开展全区社区防控、集中隔离点、学校、酒店商场超市、物流、车站疫情防控培训工作,集中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60余次。(四)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及卫生应急工作,落实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策略。1.坚持专人24小时进行传染病网络直报监测系统的浏览、审核、查重、订正工作,每月对全区疫情进行月报表统计、疫情分析总结,根据疫情分析情况,对我区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出相应的风险评估。2.严格按照陕西省十种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方案开展监测、流调、检测、疫苗接种等工作,及时开展宣传活动。(五)规范医疗废弃物处置,狠抓中心生物安全管理。由专人负责中心医废暂存点医疗废物的处置交接和登记,与铜川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有限公司签约医废处理,专业回收处置医疗废弃物,全年共规范处置感染性废物1042.75Kg,损伤性废物60.9Kg,其他(药物性废物)1.2Kg,合计1104.85Kg。中心严格按照流程定时定期处理实验室废水,与陕西凯伟胜检测公司签订处理后废水检测合作协议,按照GB18466-2005版标准严格落实监测频次和检测项目,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定期采样检测,确保达标后排放全年共规范处理实验废水9.8立方米。成立中心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明确安全责任,完善制度细化流程、严格技术操作规范,无生物安全事故发生。完成国文国卫巩固提升卫生健康系统任务清单和区2021年健康细胞示范建设技术指导工作。组织召开病媒生物监测防控技术指导培训会2次,培训人数80余人。完成蟑螂生态学监测4次,布放粘蟑板477张;完成鼠生态学监测4次,布放鼠夹1200个;完成成蚊生态学监测16次,双层叠帐96帐生态学监测16次,双层叠帐96帐次蝇类监测8次,布放诱蝇笼128个。(七)做好重点行业职业危害监测及尘肺病患者随访工作。全年完成职业暴露人群禽流感监测外环境监测采样140份,无病例报告;完成了两轮次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的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工作,监测公共场所18家,共采集清洗消毒备用物样品216份、室内空气68份、游泳池水14份、淋浴水28份,进行了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结果已及时网报。对辖区25家采矿业、制造业和供应业用人单位开展调查工作,市级下达目标任务数25家,完成25家,完成率100%。我区尘肺患者938人,均已完成随访工作。(八)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制定了《王益区2021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在哨点医院持续开展病例监测工作,截止目前共报告食源性病例577例,无暴发性同源病例出现。(九)信访维稳和安全生产工作。积极处置涉新冠疫苗接种不良反应信访投诉咨询等事项,共处理异常反应及咨询50余起,按规定上报了4起,召集专家组诊断调查2起。坚持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标准,开展多次隐患大排查,狠抓日常消防、用水用电、防火防盗防汛以及车辆安全巡查,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二、大力提升疾控中心能力硬件建设1、完成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和应急储备库提升改造项目建设。统筹整合2020年度中补剩余项目资金及2021年度疾控能力建设资金共300余万元,一是严格按照政府公开招标采购和财政备案采购要求,根据国家卫健委关于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基本仪器设备配置标准,按照补齐与升级相结合原则,购置原子荧光PCR扩增仪等较为先进的检验检测设备,大大提升了实验室综合检验检测能力,为提升我中心传染病防控技术能力打下坚实基础,主要设备已经全部到位,正在陆续安装调试;二是已完成我中心应急储备库及业务用房550余平方米改造,增配了12套中轻型储备货架等设施,已顺利投入使用,中心应急储备能力得到很大提升。2、应急物资储备:严格应急物资储备的要求,储备防护服、口罩手套、消毒剂等流行病调查、核酸检测试剂耗材物资,边消耗边补充,确保一旦发生疫情,中心物资可用2个月。指定专人负责应急物资管理,使用全市应急物资储备信息系统进行出入库管理,进一步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3、加强智慧接种门诊和流感监测哨点医院能力:整合盘活中省项目剩余资金35万元,用于辖区13家免疫规划接种门诊冷链设备更新和矿务局中心医院流感监测哨点医院设备,进一步提升了业务工作开展能力。4、提升中心卫生应急后勤保障能力,建成职工餐厅。改造闲置房间50平米,配备了不锈钢餐厨具等,为提升我中心卫生应急后勤保障能力和改善工作条件打好基础。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主要存在问题:一是疾控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尤其是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缺乏。二是信息化网络系统功能使用,有待进一步提高。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强化组织管理,进一步完善目标考核评估和激励工作制度,二是继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补充短缺和年轻专业技术人员,为做好疾控各项工作打好基础,进一步提升综合服务能力。2021年疾病预防控制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这是疾控全体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攻坚克难所取得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紧紧围绕全局工作重点,以党建为引领,继续团结带领疾控队伍,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各项重点传染病、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地方病、疫苗接种等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更好地为我区城乡居民卫生健康服务。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号:PDY60219261020211D4001有效期限:自2020年10月31日至2025年10月31日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荣获中共铜川市委“铜川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2021年6月)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