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宝鸡市> 宝鸡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

宝鸡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

发布时间: 2022-05-18 10:30
单位名称 宝鸡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全市农业发展提供综合执法保障。兽医兽药、生猪屠宰、种子、化肥、饲料、农药、农机、农产品质量、渔业、畜牧、动物防疫和检疫、植物检疫等方面的行政执法;组织查处市辖区以及辖区内跨区域和全市具有影响的复杂案件;监督指导辖区内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和农业执法工作。
住所 宝鸡市宝虢路125号行政中心6号楼F座
法定代表人 李风
开办资金 75.3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4.82万元 42.6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3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市支队坚持以“执法能力提升年”活动为抓手,树立“不办案就是失职”的鲜明导向,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着力破解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面临的突出问题,狠抓职责履行和能力提升,在提高执法效能、建设高素质执法队伍等方面下功夫。一是及时安排部署。部省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我们结合全市农业生产和执法实际,及时制定印发了《2021年农业执法工作要点》,并于4月13日召开了全市农业执法工作会议,对农业综合执法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职责,落实了监管责任。8月5日又召开半年工作推进会,对上半年全市农业综合执法工作进行总结,研讨农业执法监管形势,分析案件办理存在的问题、部署下半年任务,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突出重点,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工作目标和任务。二是强化执法培训。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与农业综合执法示范窗口创建有机结合,制定印发《2021年全市执法培训活动实施方案》,采取线上(陕西干部网络学院)和线下(月月大讲堂)两种学习形式,对全市执法人员培训进行细化。全年举办执法人员大讲堂5次,由支队科室负责人结合业务工作讲授涉农法律法规;10月10日-10月15日,举办两期全市农业执法能力提升培训班,邀请市局领导、司法专家以及支队执法骨干围绕政治理论学习、公共法律知识、专业基础执法和执法办案技能等为重点,综合运用实际案件讲解、执法比武和现场模拟执法等方式对全市168名在编在岗农业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实地培训;通过开展多方位、多形式的农业执法专题培训,切实加强了全市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建设,营造了“学本领、练技能、当标兵”的浓厚氛围。三是突出案件查处。今年以来,我们聚焦“315瘦肉精事件”、小麦条锈病防治、动物诊疗机构、农资经营门店,以违禁药物超标、防治用药、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无证经营等为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执法检查工作,全面加强涉农违法违规行为查处,截止11月底,全市共办理案件230件,其中市支队办理50件,较去年相比,办案数量和质量有大幅提升。四是加强县区指导。对案情复杂,办案能力薄弱的县区派驻支队执法人员予以指导帮助,指导部分县区自行或协助办理经营未经审定的玉米种子和调运生猪未取得检疫证案件2起。五是优化平台建设。按照简洁、方便、公开的思路,以便民、便商、便管为目的,对“宝鸡市农业综合执法信息平台”进行全新升级,打造更加科学高效的信息化监管平台。按照“支队统筹安排、大队具体落实、企业积极配合”的工作机制和责任要求,对纳入平台管理的企业信息进行了重新审核,目前已纳入监管对象2355户,其中生产类535户,销售类1783户,使用类企业13户,其他类24户。市县执法单位加大工作力度,年内已将平台推广至全市所有农资经营单位使用,在此基础上,选择确定93户经营单位对平台附带的进销存软件进行试用。通过试用、推广,积极推行信息化监管,做到农资监管信息化建设与日常监管紧密结合,两种手段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努力构建传统监管方式与信息化监管相结合的新模式,推进农资市场规范运行。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年来全市出动执法人员4590人次,开展巡查813次,检查生产经营主体3323家次。一是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对全市所属的6家种子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检查,对检查中发现个别企业生产经营档案不健全的情况,责令其进行整改。共检查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5个、畜牧养殖场82个、养渔场15个、草莓种植园18个。多次组织执法人员对长江流域嘉陵江支流、黄河流域渭河支流非法捕鱼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督查巡查,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进行检查,未发现非法捕鱼、“毒、电、炸”鱼等行为,对群众不按照规范使用渔具的行为予以宣传、纠正、劝退,收缴地笼2副、粘网5片,劝离违规垂钓人员32人次,今年全市禁渔期未发生一起电、毒、炸鱼等违法捕捞行为,禁渔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开展农机执法检查182次,办理农机案件24起。执法检查112次,办理兽药和动检案件45起,全面保障我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支队全年开展宣传活动10次,发放年画、农资打假、禁渔知识等宣传资料1.5万余份。充分利用“宝鸡农业综合执法”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农业执法动态、普法报道等信息73条,努力提高关注度,营造良好的普法学法氛围。二是实行分类监管。依照《宝鸡市农资生产经营主体信用等级分类监管实施办法》,组织对全市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进行2020-2021年度信用等级评定,进一步健全农资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努力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长效监管机制。当前,已完成了县区信用评级初审工作,下一步将配合市局做好终审和授牌,此项工作将在年底前完成。三是持续开展交叉执法检查。持续深化开展市县联合执法交叉检查,在春、秋两季针对山区和川塬不同农时季节,分阶段,采用“双随机”的方式,抽调不同行政区域的执法人员组成检查组、确定检查对象,对全市13个县区的重点乡镇的种子、肥料、农药、兽药、饲料等农资产品进行执法检查,年内开展交叉执法行动4次,检查农业生产、经营主体276户,发现违法违规线索27件,对跨县区和案情重大的2起案件支队进行了立案查处。四是合力开展“检打联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部门加强协作,年内配合开展监督抽检3次,办理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案件1起。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是创新意识不强。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工作中创新亮点不多;二是执法与监管关系不紧。机构改革后,执法部门主要职责就是集中行使处罚权,基层行业监管部门还存在执法就是监管的思想认识,使得行业监管容易出现“真空地带”;三是办案能力有待提高。随着执法职能增加,执法监管领域扩大,执法人员缺乏学习培训机会,存在人员思维固化、法律知识欠缺、执法手段单一,办案水平不高等问题;四是处突能力不强。近年来,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各类投诉增多,农业综合执法人员在调处质量投诉问题上能力不强。四、2022年工作计划一是牢记职责,不忘担当,进一步抓好党的建设这个根本。党的政治建设决定着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支队党支部将切实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压实责任,传导压力,确保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二是严字当头,实字打底,进一步抓好行政执法这个重点。积极组织开展农资打假、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渔政执法等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抓好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产品及非法屠宰的整治,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农资游商游贩、电商销售的监督管理;继续推行执法办案“双随机一公开”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开展部门联合执法、春秋季市县联合交叉执法检查等,不断加大执法办案力度。指导县区办案力度和质量不断提高。三是立规明纪,除弊去垢,进一步抓好专项整治这项行动。结合专项整治,切实推动专项整治行动与日常执法工作互融互促,针对每一阶段的安排,快研究、快部署、快行动,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工作氛围和工作局面,确保专项整治行动扎实开展。利用“3.15”、“法制宣传月”、“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大力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活动。采取农资下乡、印发资料、办展板、报刊杂志报道、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资,提高农民群众依法维权意识。四是严明纪律,强化作风,进一步抓好队伍建设这个环节。持续开展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各类业务培训,推动执法现代化建设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全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廉洁高效的执法队伍。五是扎紧笼子,筑牢防线,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这个关键。按照上级要求和本单位党建工作要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持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的落实。六是落实责任,巩固成果,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这个主题。以深化农业执法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为抓手,加强禁限用农业投入品整治,坚决查处违法违规销售和使用农药、禁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行为。加大农业园区投入品检查、整治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工作,强化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严厉打击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农产品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健全完善应急保障体系,提升农业执法应急保障和处置能力,为全市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