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市南郑区档案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全区各单位档案资料管理,编辑出刊档案史料 | |
住所 | 汉中市南郑区汉山街道办二南路 | |
法定代表人 | 张海霞 | |
开办资金 | 28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汉中市南郑区委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25.38万元 | 837.0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汉中市南郑区档案馆.公益 | 从业人数 1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2021年度,我单位在区委、区政府和市档案馆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落实贯彻省、市档案工作会议精神。依据《档案法》、《陕西省档案管理条例》《档案法实施办法》,《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和档案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夯实责任,强化措施,狠抓业务建设和各项工作落实,积极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好务,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二、开展业务情况1、立足职能显优势,积极作为,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的独特优势,集中人力、时间对建国以来受到省级以上表彰的先进集体、个人进行收集、整理,目前完成建国以来南郑受中省表彰奖励的先进集体、个人600余人,“南郑英模”一书已完成资料的编撰、校对,近期有望印制2、坚持按月收集、编研《南郑大事记》,目前已收集编发《南郑大事记》12期。3、组织参加了全省红色档案诵读活动,组队参加了全市开展的“研兰台典藏,解红色历史”比赛,被评为全市“优秀组织奖”,1人荣获全市三等奖。4、结合实际创亮点,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精心策划,组织开展了“讲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活动,向外界推送南郑英烈故事微视频10期,极大提升了南郑档案队伍在外界的良好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5、借势发力,加大外宣力度,截至目前,累计上报档案工作动态信息33条,被省市区媒体采用并多次刊(转)发70条。6、今年是学习贯彻落实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实施的第一年,一是示范引领抓学习,档案馆领导班子坚持把学习贯彻《档案法》列为重要学习内容之一,列入中心组重点学习,并通过领导班子会、机关干部会等多种形式,持续强化学习,增强干部职工的档案意识。二是抢抓时机促学习,以纪念“6.9”国际档案日、“12.4“”国家宪法日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利用手机、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多角度、多层面对新修订《档案法》持续开展了宣传、解读。三是灵活方式强学习,坚持集中学习与讨论相结合、座谈与辅导相结合,对《档案法》和国家档案局历年发布的令进行系统化学习,增强干部依法征集、保护、开发和利用档案意识,全面提升用法治思维依法依规管档、治档和用档的能力和水平。7、档案接收工作持续推进。狠抓了67个镇(办)、部门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督导指导;争取区财政支持,添置精准扶贫档案密集架20组、除湿机1台等装具装备,确保精准扶贫档案规范建档。截至12月3日,全区39个镇办和脱贫攻坚行业部门精准扶贫档案整理工作全面完成,40个镇办、部门完成精准扶贫纸质和电子版目录报送工作,39个镇办、部门档案数字化数据移交81155件,39个镇(办)、部门完成“双套制”档案移交,纸质档案移交81155件。接收中国外运、铁路集团安康东站等8个单位国有企业退休人员档案414卷(人)。8、档案鉴定解密开放和保护工作扎实有效。完成了1976年—1996年馆藏到期档案的鉴定、解密、开放工作,共涉及馆藏139个全宗单位37789卷。目前,已全面完成向社会开放的各项工作。同时,深入碑坝、福成发现、挖掘红色档案资源,发现红军石刻宣传标语2处4面,已申请省档案局公共文化发展(档案)保护项目。9、档案服务水平得到提升。累计向各级各单位和个人提供档案查询利用服务280人次,调卷730卷(件)。10、档案安全保障有力。更换了部分监控摄像头及附属设备,处理楼顶渗漏2次,更换灭火器18个;同时,邀请区消防大队专业技术人员来馆作了消防知识培训和灭火现场演练。11、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争取区财政资金17.25万元,新购置服务器1台、电脑1台、数据备份一体机1台(套)及数据软件等设施设备;馆藏档案数字化达51%。12、档案征集工作取得新进展。完成了区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图片、音视频资料的收移交进馆工作,接收了十四运会永久档案,推荐申报省级数字档案馆(室)建设试点单位1个;广泛宣传发动,征集接收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朱氏、袁氏、程氏、兰氏家谱10册,实物档案近20件。三、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今年共接待社会各界查档人员280人次(批次),提供档案730卷(件),为政府决策、民众工作生活、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工作查考、编史修志等提供了可靠依据,大大提高了档案利用率。四、存在的问题档案馆干部队伍建设亟待优化。机关现有在编在岗干部14人,44岁至50岁的4人,50岁以上的10人,年龄普遍偏大;缺乏档案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和财会专业人才。五、改进措施一是争取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支持基层档案馆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切实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二是争取组织部、编办的关心支持,通过遴选,公开招考的途径,招录档案专业的大学生,充实到档案队伍中来,改善档案馆人员结构,逐步优化档案干部队伍。六、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是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常态化抓好党员干部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干部作风建设等工作,全面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二是突出重点,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加快推进新馆建设工程进度,确保尽早搬迁投入使用。三是紧紧围绕区委工作大局,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全力做好社会历史档案、疫情防控、人代会、政协会换届等重大活动事件方面档案的征集收集,以及油菜花文化艺术节、项目档案和专项档案的督导指导和接收工作,更好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四是做好《南郑大事记》收集、整理、编发工作,不断提高编辑质量和水平。五是高质量完成省档案局公共文化发展(档案)保护项目,对现存红色档案资源红军宣传石刻标语进行保护。六是认真落实“四个不摘”政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做好包联黄官镇张家湾村帮扶工作。七是坚持目标导向,强化内部考核,紧盯工作目标任务,细化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全年目标任务超额完成。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