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救护基地)

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救护基地)

发布时间: 2022-04-27 10:39
单位名称 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救护基地)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拯救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业务范围:负责大熊猫国家公园园区监测指标体系和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承担大熊猫种群复壮工作,建立维护基础数据库、基因库,开展国内外科研交流合作。承担珍稀野生动物救护、饲养、繁育等。
住所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西关正街233号
法定代表人 雷颖虎
开办资金 1281.9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林业局(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省管理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43.69万元 1371.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3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我单位始终坚持在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下,开展相应的工作。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具体的业务活动:一、科技项目执行情况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大熊猫与虎健康饲养与放归技术研究—“圈养大熊猫健康饲养的验证及圈养大熊猫血液等样品收集”》、省重大科技项目《秦岭大熊猫干细胞库建设》、省林业重大科技项目《秦岭大熊猫种公兽培育技术研究》按期完成技术总结和相关研究任务。完成2019年大熊猫国际合作项目检查验收和决算材料上报工作。《朱鹮放飞与野外监测项目》等5项在研项目按期推进,组织完成省林业科技创新计划珍稀野生动物保护专项工作推进会和省林业科技创新计划项目中期汇报及创新团队汇报、科研成果统计,完成陕西林业科技十三五研究进展及十四五需求情况统计上报。二、科技成果全年发表专业论文6篇,出版专著1部,形成科技成果8项;完成2021年度省科技进步奖申报和答辩;建立了秦岭大熊猫精浆生化指标数据库,优化了大熊猫精液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分离培养出秦岭大熊猫胎盘羊膜和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三、标准制定和专利申报起草的国家林业行业标准《野生动物人工繁育技术规程—朱鹮》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四、珍稀动物饲养繁育2021年,中心进一步强化了圈养野生动物种群管理。针对不同动物生理需要,及时调整饲养管理办法,优选饲料,精心饲养;积极开展动物医疗培训、体能训练、健康检查、激素检测等工作;提升改造圈舍,增加丰容设施器材,提高动物福利。合理制定大熊猫、朱鹮、金丝猴及羚牛繁育计划,合理配对。对7只雌性大熊猫适时开展繁育工作,顺利繁育大熊猫4胎5仔;采取人工铺巢等方式,有效促使配对朱鹮及时卧巢产卵,通过自然和人工繁育相结合的办法,成功繁育朱鹮雏鸟28只。在科学配对,加强营养,改造圈舍,增加丰容设施等基础上,成功繁育金丝猴3只,羚牛4头。目前中心大熊猫圈养种群数量达到37只,朱鹮187只,金丝猴32只,羚牛31头。五、野生动物放归有序开展在渭河周至段及大荔县,放归野外救护恢复健康的草原雕、大鸨及黒鹳5只;5月份对救护治愈的大熊猫“唐唐”经专家评估后在佛坪县放归自然。经过前期调研选址与可行性评估,于10月21日,在华阴市放飞圈养繁育朱鹮21只,为进一步壮大秦岭北麓野外朱鹮种群起到积极作用,受到了社会关注和好评。六、合作交流和大熊猫文化宣传1.继续与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开展大熊猫繁育合作,邀请北京动物园专家老师开展业务交流学习,同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开展朱鹮异地保护项目;2.2021年3月开通了“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截止2021年年底,总阅读数22568,宣传影响力在省林业系统24个政务新媒体(微信)中排名第六;3.同新华社陕西分社进行秦岭大熊猫直播15次,与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开展“秦岭四宝”慢直播,联合华商报它世界自然周刊开设“秦岭大熊猫和它的朋友”传播本土珍稀动物自然科普知识和野生动物救护故事;4.配合省局与陕西卫视联合推出《我们的绿水青山》自然体验节目拍;5.承办了陕西省第八届“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积极参加省第40届“爱鸟周”宣传活动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生物安全科普宣传活动等;6.联合秦岭国家植物园开展“科普进校园”保护秦岭主题宣讲活动,制作原创课件20版,在2021年秋季走进西安的24所学校,为万余师生送去有趣的动植物科普知识。七、部门管理1.制度建设日趋完善。2021年相继修订完善了《请休假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差旅费管理办法》、《安全生产及防汛应急工作预案》、《2021年度节约能源实施方案》、《政务信息及宣传工作管理办法》及《信息和宣传工作奖励措施》度,进一步提升管理规范性,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引导激励工作积极性。相继调整了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招标工作小组,进一步规范有关工作。2.逐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2021年通过省直事业单位招录3人,其中研究生1人,本科2人;通过省林业局2021年自主公开招聘博士1人;积极推动专业化饲养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扩大大中专毕业生饲养员数量;同时,加强业务培训,饲养队伍的整体素质逐步提高。3.改善职工办公及生活福利。完成办公区搬迁工作,改善了职工办公环境;完成了容量120人的职工餐厅装修并投入运行,改善了干部职工用餐条件。4.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不断完善安全生产保障措施,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安全培训,做到警钟长鸣。成立了防汛抢险队,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提前排除隐患,重点区域专人负责,安全度过了夏秋季暴雨汛期,和冬季火灾高发期。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1年我单位在野生动物繁育、秦岭大熊猫文化宣传推广、珍稀野生动物放归等方面呈现出诸多新的亮点。1.珍稀动物繁育再创佳绩,大熊猫繁育取得历年最好成绩,共成功繁育大熊猫4胎5仔,朱鹮28只,金丝猴3只,羚牛4头。2.在华阴市成功放飞朱鹮21只,为建立具有遗传活力的秦岭北麓朱鹮集合种群,实现野外种群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3.秦岭四宝科学公园如期顺利开园,成为陕西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科普展示新地标,为秦岭北麓生态文明示范带窗口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4.积极参与编制的《朱鹮保护蓝皮书》于10月26日正式发布,系统总结了40年来我省在朱鹮保护工作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取得成果,形成较好社会影响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思路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一是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不高,管理制度还不健全,督导检查跟不上,制度执行还不到位,中长期发展规划尚未确定,不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二是科研能力不足,项目少、进度慢、成果少,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制约珍稀动物饲养繁育高质量发展。三是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不够,激励措施不健全,影响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九、下年度工作思路积极推进“一公园两基地”建设,落实秦岭金丝猴半养基地建设。协调推进秦岭大熊猫科学公园和秦岭大熊猫救护放归基地建设,完善秦岭大熊猫繁育基地建设,提升秦岭四宝科学公园科学性,进一步践行自然保护教育职能。认真做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和野生动物救护工作。进一步优化提升珍稀动物饲养繁育工作,逐步建立结构合理,遗传多样性丰富的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四大珍稀动物人工种群,重点做好秦岭大熊猫遗传多样性保护。围绕单位职能,进一步做好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饲养保育人员三支队伍的人才培养工作。按照秦岭北麓朱鹮放归规划和陕西省朱鹮放飞规划,放飞朱鹮10~20只,扎实推进秦岭北麓朱鹮放飞工程。进一步发挥秦岭四宝科学公园生态文明成果展示和公众自然保护教育职能,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和自然保护教育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行政许可变更决定书《关于同意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变更人工繁育许可证的行政许可决定》(林护许变〔2020〕01004号)、(林护许变〔2020〕03003号);陕西省林业局行政许可变更决定书《关于同意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变更人工繁育许可证的行政许可决定书》(陕林护许准〔2021〕52号)。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绩效:2021年度绩效考评结果为先进集体。受奖情况:大熊猫管理部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省人民政府授予2021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省科协授予“西迁精神先进团队”,被共青团省委和省林业局授予“陕西省自然体验基地”;党支部被省林业局党组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诉讼投诉情况: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