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宁陕县档案史志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档案收集、保管、利用、史志编纂及档案的社会服务工作。业务范围:档案收集整理与保护利用、党史和地方志工作。 | |
住所 | 宁陕县城关镇子午路193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瑞华 | |
开办资金 | 222.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宁陕县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17.51万元 | 197.81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宁陕县档案史志馆.公益 | 从业人数 1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中共宁陕县委员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工作,主要情况如下: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基础业务牢固,档案工作整体水平提升1.注重保密,确保档案安全。深入开展全县档案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采取单位自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全县档案安全;2.学法用法,加强档案宣传。6月9日开展“6.9”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发放档案知识宣传单500余份,提供土地、社保、婚姻等民生档案现场咨询服务216余人次。深入机关、社区、学校、村委会宣传《宪法》《档案法》及防诈骗等相关知识,播放视屏6个,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进一步增强群众的法治观念,为推进依法治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法治环境;3.合力攻坚,开展档案业务工作。接收到期档案。按照《档案法》的有关规定,目前已接收各部门到期档案移交21个单位,脱贫攻坚有11个镇、14个“八办三组五保障”及残疾人联合会的档案及71个村的户档案经验收合格后全部移交进馆;2020年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档案已全部整理归档且完成档案数字化,并于2021年8月10号移交县档案史志馆。文书档案共64盒,其中永久共2盒45件、30年共26盒953件、10年共36盒259件,特殊载体影像档案共56件;4.丰富馆藏,挖掘本土珍贵档案。开展了向民间收集各种具有保存价值的照片、实物档案,截止目前接收进馆的有13个视频,32个实物档案;经征得县委、县政府同意,面向县内外广泛长期征集有史考价值的影像档案资料,目前已收集少量的影像资料;5.档案数字化稳步推进。按照单位年初计划,现在已完成了馆藏县政府全总档案修复及数字化工作,共完成案卷目录1184条,卷内归档文件目录17953条,PDF17953件,达到了方便利用的目的;6.深化档案督导,开展档案指导及执法检查。全年深入各镇、各部门开展集中培训4场次,业务指导38次,为进一步提升档案行业标准打下坚实的基础;按照县委办《关于开展2020年度档案执法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档案局组织检查组对68个正科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省市驻宁单位进行了档案检查,基本实现了县域内档案年检考评全覆盖,对于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问题及时提醒,限期整改,力推档案管理质量上水平;7.档案查阅接待及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全年接待查档267人次,调阅档案余卷6922(盒)次,为社会各界群众提供了重要参考;8.积极完成档案年报报送。按照市档案局的相关要求,真实、准确、及时地完成档案统计年报工作。9.强化教育,积极参加各类档案业务培训。全年参加省市档案部门组织的线上线下培训10余次。10.推进档案史志馆舍功能优化。2021年11月宁陕县顺利通过综合档案馆的功能验收,为我馆档案工作添砖加瓦。(二)立足编研修史,方志工作凸显资政本色1.积极打造精品年鉴。出版发行了《宁陕年鉴(2020)》,启动了《宁陕年鉴(2021)》《宁陕年鉴(2019)》征集编纂工作,《宁陕年鉴(2021)》样书已出,已进入主编审核校对阶段,《宁陕年鉴(2019)》资料征集工作基本完成;2.努力扩大方志工作影响力。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读史用志活动,已征集十余篇书评;3.以自身资源助力文化发展。开展方志文化进社区、进学校,赠阅《宁陕年鉴(2019)》三百余本;4.推出地情研究特色成果。完成了《陕西书法志(民国卷)》宁陕篇的审读,完成《宁陕地名志》审读工作;挖掘民间地方志信息资料60余份(条),图片300余张;5.博采众长丰富方志内涵。开展方志交流活动,已互换方志书籍21本(套),成功接受渭南华州区、周育论的捐书,积极开展了业务交流。(三)围绕建党百年,党史工作不断提质增优1.党史书籍的出版发行。《中国共产党宁陕历史(1921-1978)》于2021年9月30日成功发行付印5000册,向各单位免费赠送1000余册。《宁陕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完成两遍,终审稿修改,进入出版程序。参与配合《少年毛楚雄传》的编写,已完成定稿;2.党史专题资料的编研。完成2个党史专题编研,《安康改革地标》线索清单、《中国共产党安康历史第三卷资料征集》材料上报市委党史研究室,建立并上报江口烈士陵园工作台账3次;3.党史教育阵地作用得到发挥。配合县委组织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完成了江口烈士陵园展馆布展情况及展陈内容的审查情况,先后有县内外200余个党组织、8000余人次到江口烈士陵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利用馆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开展40余批次400余人党史学习教育;对全县区域内的26处革命遗址标识内容进行审核立牌。4.地方党史教育宣传得到加强。审核党史材料17份次,配合省市或自行录制音频与视频7条,《江口烈士陵园》《中共宁陕县四亩地支部》《红二十五军在宁陕》已在省市微信公众号进行刊登,并参与《红色宁陕》16集连续剧的文稿校对工作和拍摄工作。帮助江口烈士陵园的讲解员联系铜川市照金干部学院进行培训,9月已经对外接待游客,进行讲解工作。二、取得主要社会效益持续为全县档案和史志事业做好服务。2021年共接待档案查阅者239余人次,免费提供复印文件资料76245份;成功发行出版发行了《宁陕年鉴(2020)》、《中国共产党宁陕历史(1921-1978)》,增强读志用志、地方文化研究氛围,加强了党史宣传教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得到推进。三、存在的不足作为县委直属事业部门,工作职责分档案、地方志、党史三大板块。从当前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执法力度需加大。一些单位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业务人员频繁更换,档案库房设备不达标,档案资料遗失现象还时有发生,档案保管安全存在隐患,镇、村档案管理法律意识淡薄。2.工作开展需转型。我县档案史志工作存量增量并存,工作头绪多任务中,认识环境、人才短板、工作瓶颈、运行机制等都存在与形势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面对新形势、新精神、新任务、新要求,推动档案、党史、地方志事业发展开拓思路、创新工作、壮大工作力量。3.干部队伍需壮大。档案史志馆编制12名,2021年退休1人,调走1人,实际在编在岗8人,领导职数3名,股室4个。2021年我单位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工作力量严重不足,干部职工超负荷运转。面临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人员矛盾突出,工作力量需增强。4.班子队伍需提升。面对新形势、新精神、新任务、新要求,必须强化学习,强化担当,强化责任意识,开拓思路,创新工作。四、改进措施针对我单位还存在的问题,我们将聚焦问题,抓好整改落实,确保取得实效。1.继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切实承担起推动档案、党史、地方志发展的重要职责。坚持党建统领,强化宗旨服务意识,推进党建业务融合互促,为实现档案史志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2.坚持党建统领,坚持融合互促,为实现档案史志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从严管党治党,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加强日常监督,做好业务发展、服务中心、服务群众结合起来,把党建的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把党建的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档案史志工作高质量发展。3.提高宗旨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坚定不移走好群众路线。强化责任担当,明确目标任务,积极探索解决业务工作断层问题,提升档案、党史、地方志工作能力和水平,不断把档案、党史、地方志事业发展推向新阶段!五、下步工作思路一是围绕“四个好”“两个服务”转换工作思路,研究解决工作重点难点,紧贴县委政府工作大局谋划跟进两个服务,积极推进档案史志工作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二是扎实开展帮扶工作,认真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工作,推进贫困户持续增收和非贫困户发展,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三是购买社会服务,拓展工作事业和工作角度,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四是修订完善制度,加强机关建设、班子队伍建设、思想作风建设,进一步形成运行有效的工作机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