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宝塔区人事和就业培训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失业保险工作、就业培训、创业促就业小额贷款与担保、人才交流信息服务、人才档案管理、组织招聘会、大学生见习等。 | |
住所 | 延安市百米大道 | |
法定代表人 | 刘进 | |
开办资金 | 105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宝塔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9万元 | 61万元 | |
网上名称 | 延安市宝塔区人事和就业培训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3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在宝塔区人社局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加强政策宣传,鼓励就业下好政策宣传先手棋,打好政策落实主动仗。一是走访入户一线宣传。利用春节组织人员到各乡镇、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及用工企业发放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海报、宣传挂历及新春对联,宣讲解释有关政策。二是组织招聘会定点宣传。设立就业政策宣传点,面对面解答政策,提高就业政策知晓率。三是线上媒体“云”宣传。利用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媒体,广泛宣传“秦云就业”小程序、创业担保贷款、失业保险、就业创业等政策,拓宽宣传覆盖面,提升宣传效果。(二)积极落实政策,保障就业一是持续引导各类重点群体兑现各项补贴。二是降低贷款门槛,适当放宽申请额度及条件,推行网上办理,压缩办理时限。三是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四是扎实开展“技能提升”资金审核工作。为严把补贴资金审核拨付关,我中心组织专人对申报企业培训开展情况通过查看资料、电话回访、实地走访、社保数据比对等形式进行审核。五是完善失业保险基金预警机制,认真落实失业保险保障政策。(三)创新服务模式,扩大就业一是开展上门服务。年初,组织人员深入移民搬迁安置点,为776户895名易地移民搬迁的脱贫劳动力上门入户送政策、送培训、送岗位,提供就业指导服务。二是开展精准服务。有针对性的挑选适合安置点群众的工作岗位,制作岗位宣传页张贴至安置点岗位宣传栏中,同时在微信群中不定时推送岗位信息。三是开展送温暖服务。联合延川华彩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开展了“迎新春送温暖,送岗到家促就业”活动。四是开展送岗位服务。通过对接延安市宝塔区城市管理局,为易地移民搬迁户的脱贫劳动力、退伍军人、在校大学生等群体定点提供一批停车收费管理员岗位。(四)完善平台建设,促进就业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搭建平台。在13个乡镇,263个行政村创建了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站,充分发挥基层“窗口”作用,实施“一站式”服务,及时发布用工信息,为劳动力和用工单位搭建供需平台。二是坚持联系实际,挖掘岗位。深入驻区企业,挖掘了7000多个低门槛岗位。同时,三是坚持多种形式,招聘就业。(五)开展技能培训,助力就业采取线上+线下,“理论+实操”两种教学方式,先后开展了经济昆虫养殖、家畜养殖、家政养老护理员、宝塔月嫂等技能培训。(六)创建孵化平台,引领创业通过企业自主申报和实地考察验收,依托延安万达广场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延安吾隆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吾悦广场)、陕旅集团延安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金延安“圣地河谷”)、万达“红街”及“二道街”夜市等12家企业创建了标准化创业中心,累计入孵实体1013家,带动就业创业7278人;依托延安市宝塔区清洁能源创业孵化基地北航贝塔、陕西延元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东大上品分公司创建了创业孵化基地,累计入孵实体156家,带动就业创业869人。(七)认定基地工厂,吸纳就业我中心针对部分劳动力不愿外出务工就业的情况,通过新建社区工厂、认定就业帮扶基地的方式,缓解了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需求。(八)强化档案管理,服务就业截止目前,库内实有档案18167份,2021年新接收档案1971份。针对我区返乡高校毕业生多,就业率低的实际情况,依托实名登记系统,对2021年高校毕业生信息进行了全面维护,为1201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每人开展了一次就业指导、就业见习政策宣讲培训及三次岗位推荐跟踪帮扶服务。(九)开发设置公岗,兜底就业针对就业困难人员,我中心通过街道社区、村组及企事业单位的卫生保洁、临时防疫、后勤保障岗位作为开发公益性岗位的主要渠道,以设置公益岗、乡村公益岗位等方式兜底安置1303名劳动力就业。其中,乡村公益岗安置719人;公益性岗位安置275人;临时防疫岗安置106人;临时公益性岗位124人;“一岗双助”79人。全年共安置脱贫劳动力871人;受灾群众124人;残疾人32人;普通就业困难人员276人。(十)开展稽查检查,夯实责任今年我中心对“三类人员”的履职情况及就业见习人员上岗情况开展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工作。一是对我区153名公益性岗位,719名乡村公益性岗位,344名网格员和116名劳动保障协管员进行四次大规模检查。检查出的问题经发放整改通知书,会同用人单位座谈,已进行了全面整改,极大强化了基层“三类人员”的工作作风和服务意识。二是为发挥就业见习作用,杜绝虚报冒领现象的发生,我中心依据《就业见习管理办法》对参加2021年度就业见习的167名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开展检查,对存在已就业、长期不上班等不符合见习要求的见习人员取消了见习资格。(十一)完善内控机制,保障资金安全2021年,我中心建立完善了资金内控机制,分级授权审批资金支付,形成有效制约,有效保障了资金安全,截止目前,就业资金结余556.30万元。取得的社会效益截止目前,我中心为25人兑现一次性创业补贴12.5万元;为97人兑现转移就业交通补贴4.01万元。共受理创业担保贷款申请119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11万元,创业带动就业357人。开发见习岗位400多个,办理见习167名,同时为参加就业见习的高校毕业生和16-24周岁的失业青年办理了意外伤害保险,并为每人发放1200元/月的就业见习补贴。为162家企业发放“以工代训”补贴765.26万元;发放其他各类培训补贴170.36万元,稳定了12785名劳动力就业。通过落实各项失业保险保障政策,共为410人发放失业金358.14万元;为377人发放失业补助金194.25万元;为97人发放技能提升补贴13.05万元;为55名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缴纳职工医疗保险费9.67万元;为141户4886人发放稳岗返还补贴61.97万元。对279名未就业脱贫劳动力开展了不少于三次的岗位推荐,其中有47名移民搬迁脱贫劳动力实现居家就业。充分利用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及人力资源平台收集用工信息、挖掘空缺岗位,通过公共招聘网、“秦云就业”微信小程序及“宝塔人社”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媒介动态发布岗位信息8000余条。开展了以“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春风行动”、“大中城市联合招聘”、“民营企业招聘月”和“百日千万行动”为主题的线上招聘会14场。联合残联、退役军人事务局以及全区实力企业万达红街、南门里等多家单位举办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等专场招聘会10场。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宝塔区图书馆等单位召开小型洽谈会7场,推荐10人实现就业。全年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24场,提供就业岗位13370个,达成就业意向895人,实现就业435人。开展各类培训班50期,5269人参加,实现就业4150人。其中7期“宝塔月嫂”培训,培训人数达315人,实现就业237人,就业率达75.24%。通过申报、考察,今年新认定就业帮扶基地(社区工厂)4家,吸纳就业165人(其中脱贫劳动力66人)。截止目前,我区共认定社区工厂9家,吸纳就业338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14人);建立就业帮扶基地15家,吸纳就业682人(其中脱贫劳动力250人)。三、存在问题(一)农民工思想保守、观念落后。辖区企业以石油、商贸、餐饮为主,雇用人员工资水平总体偏低,进城务工人员一定程度存在“眼高手低”现象,有“贪大恶小”心理,导致“农民工找不到合适工作”与“企业找不到合适员工”现象并存。(二)就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机构改革后,原有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劳动保障工作站已被撤并,基层劳动保障工作逐渐弱化,就业服务工作得不到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影响了农民工就业服务的有效开展。(三)跨地区转移就业推进难度大。存在没有人愿意去、报名人数少的问题,主要原因在群众的就业观念落后,畏难情绪明显,就业技能偏低,适应能力较差。(四)就业创业培训组织难度大。群众对就业、创业培训的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培训计划实施难度大。主要原因在于劳动者对提高自身劳动能力水平认识不足,存在“工学矛盾”不愿主动参加职业培训。同时,受培训课时标准限制,培训机构只能对技术含量低、培训周期短的工种进行培训,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不强。四、整改措施(一)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各项扶持就业优惠政策,加强沟通协作,积极争取资金,切实保证创业贷款、职业介绍补贴等及时兑现。(二)深化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站作用。依托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做好基层就业政策宣传和岗位推荐工作,构建“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真正发挥村级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站的“战斗堡垒”作用。(三)加强宣传引导,转变就业观念。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络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就业和创业优惠政策及典型事例,引导农民转变就业观念,调动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切实营造良好的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氛围。(四)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就业竞争力。积极宣传,广泛动员,引导城乡劳动力以技就业、凭技致富。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为目标,分年龄段积极开展家政服务、餐饮、酒店服务、电工等实用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