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搞好全市地方志行政管理和编纂,为西安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全市地方志工作发展规划及地方志编纂、续修工作方案的拟定,《西安市志》、《西安年鉴》等地情资料丛书及相关出版物的编纂、出版、发行·全市各区县和乡镇志的编纂和续修工作的督促指导·区县地方志稿的复审和乡镇及部门专业志稿的终审及出版·相关服务 | |
住所 | 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八路109号 | |
法定代表人 | 姚敏杰 | |
开办资金 | 255.5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0.24万元 | 53.39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 | 从业人数 2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工作开展情况2021年,我办坚持以推动全市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深化地方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重点,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大力提升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1.《西安市志(1991~2010)》批量印刷出版。全志共8个分卷八百万字,记录了1991到2010年全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状况。现已完成3000套批量印刷任务,同时于12月10日召开《西安市志(1991~2010)》出版座谈会,总结我市首轮和二轮修志工作经验。开展大规模赠书活动,扩大志书影响力,为各界读者全面总结西安近20年的建设发展经验,深刻认识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发展方向提供存史资政的可靠典籍资料。2.编印完成《西安市区县二轮修志工作实践与思考》;承办全省村史馆工作会暨长安区现场会。立足为第三轮区县修志工作提供积极借鉴,我办结合修志工作实际,确定论文选题30项,并组织人员撰写论文33篇约15万字。现《西安市区县二轮修志工作实践与思考》已完成印刷任务;积极投身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出台《西安市村史馆建设指导性意见(试行)》,并于5月28成功召开全省村史馆工作会暨长安区现场会,我市和长安区村史馆建设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我办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开设“西安村史馆选介”专栏,向“学习强国”西安平台推送,带动了全市村史馆建设步伐。3.《西安年鉴(2021)》及《西安年鉴(2020英文版)》编纂出版。坚持强化《西安年鉴》品牌效应,对《西安年鉴(2021)》的篇目大纲及时进行调整、彩页框架进行重组,突出“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十四运’筹备”等重点工作,分类更加细致全面,标题更加统一。《西安年鉴(2021)》及《西安年鉴(2020英文版)》已完成出版印刷任务。4.完成《大西安的前世今生》编辑工作,并于年内出版,编发《西安地方志》6期。我办立足服务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西安建设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组织专家编纂《大西安的前世今生》。该书成书规模约32万字,讲述大西安的历史演变和内在关联,展望大西安的未来。8月,按照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审核要求,该书更名为《西安文脉述略》,现已完成印刷出版;坚持强化《西安地方志》刊物质量,体现西安地方志特色和时代特色。配合党史学习教育,增设“党史学习教育”专栏。“字词文化趣谈之典出史籍”栏目中的西安成语故事多次被“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转载。现已完成全年6期编发任务。5.做好门户网站更新,完成《西安年鉴(2020)》及《西安年鉴(2019英文版)》的数字化入库工作。加强门户网站和“悦鉴西安”微信公众号运维,开设“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党史学习教育”“《西安市志》党史人物”“党史大家读”“党史读书卡”等专栏,累计更新864条。将“学习强国”作为新阵地,推出“成语故事”“西安村史馆选介”“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栏目,先后推送各类信息近百篇,我办被评为“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优秀供稿单位。6.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成效。自2016年起,我办承担临潼区小金街道炮岭村帮扶任务,选派驻村工作队2人,联户帮扶干部5人,“一对一”帮扶5户贫困户。2018年我办率先完成5户19人的脱贫退出任务。2021年8月,按照市扶贫办统一部署,我办不再承担选派驻村工作队任务,但仍坚持做好“一对一”帮扶工作,坚持每月不少于一次入村联户帮扶,了解联户对象的所思所想,帮助解决房屋漏雨等生活上的困难,做到拉近距离、结成朋友、形成默契。7.讲好“西安故事”再获殊荣。扎实开展“讲好黄河故事”系列活动,联系知名作家收集相关稿件86篇,分别获得中指组、国家方志馆举办的“讲述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主题征文活动一等奖作品、二等奖作品各1篇,三等奖作品6篇。我办以及所属的碑林、雁塔、未央三区志办也被省志办评为优秀组织奖。组织拍摄《红七十四师在大峪的日子》党史故事微视频和“讲好党史故事·助力追赶超越”主题演讲视频,获全市二等奖,并在“学习强国”西安平台和西安电视台“追寻红色印迹”栏目展播。8.“一区一品”方志成果不断巩固。各区县立足实际,指导区县设立地方志文献资料室、地情资料室,规划区方志馆建设;推动相关区县分别启动《兵要志》《司法志》《教育志》《关山镇志》《武屯镇志》《栗园头村志》《西伦村志》《向建党100周年献礼——那时纺织城》和《灞桥文物》等专业(部门)志、乡镇(村)志及地情丛书的编纂;开展明·隆庆《蓝田县志》的校点整理,并发行《历史上的今天(1921~2020)》《向英雄致敬》。9.积极服务群众读志用志。畅通地情服务渠道,积极服务群众读志用志需求,配合做好“西安记忆”项目。《西安市志(1991~2010)》向市级主要承编部门、各区县、党建帮扶社区、图书馆等赠送560余套;《西安年鉴(2020)》与全国各地年鉴编纂单位交换166家,向市级机关各部门、各区县、各开发区发放1200多本;向市级相关单位赠送《西安年鉴(2019英文版)》600多本,并与全国其他副省级城市开展交流赠送;向市级部门和社会各界赠送各类地情书籍700多册,推进我市读志用志活动深入开展。二、存在问题一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论述学习把握还不够深入透彻,真正用于指导工作实践还有较大差距,没有将学习成果更好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方志文化成果。二是地方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与水平亟待提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眼界不开、思路不宽的问题依然存在,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全市群众读志用志的具体举措还需要积极探索。三是队伍素质需要提升。特别是专业人才还比较匮乏,队伍中真正具有较高业务素养的专家型人才较少,缺少与国家中心城市和西安厚重历史相匹配的学科领军人才。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来陕考察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关于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念、牢记使命,以勇于担当、奋力拼搏的决心毅力,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治史态度,努力打造精品佳志。二是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深入挖掘修志文化成果,拓宽读志用志渠道。编纂出版《西安简志》《西安市志(1991~2010)》导读册,使读志用志更便捷;进一步加强对我市开发区志编纂工作指导力度,逐步启动开发区志编修工作;继续推进志书进图书馆、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的开展,提升地方志成果利用水平,发挥好地方志“资政、存史、育人”功能,扩大方志文化的影响力。三是进一步加强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立足方志大讲堂和志鉴理论课题研究,采取老中青相结合的方式,由一名处长或业务骨干带一至两名年轻干部成立业务钻研小组,围绕地方志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市民群众读志用志开展各类课题研究,为谱写地方志追赶超越新篇章做出积极的贡献!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