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黄龙县植保植检站(黄龙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控制农业植物病虫害提供检测、防治保障。农业植物病虫监测,农业植物检疫,农业植物病虫害防治,农用药械管理。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 |
住所 | 黄龙县农业局院内 | |
法定代表人 | 侯涛 | |
开办资金 | 56.7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黄龙县农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00.65万元 | 280.87万元 | |
网上名称 | 黄龙县植保植检站·公益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2021年,我县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为92.7万亩,防治总面积110.7万亩,挽回粮食损失11.3万吨。一是加强植物病虫害监测预测及防治工作。2021年,我站紧紧围绕我县农业产业现状,根据不同作物布局,在三岔镇、界头庙镇、崾崄乡、石堡镇设置了10个苹果病虫监测点,又在全县玉米种植区共设立草地贪夜蛾监测点600个,并利用3台虫情测报灯及3台高空灯开展定期监测,及时准确地掌握了我县病虫发生情况,第一时间掌握迁入动态,实现监测全覆盖。按照“治早治小、分区分时、全力扑杀”的要求,聚焦重点区域,加强分类指导,大力开展统防统治、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确定防治适期,制定防治措施。并将病虫信息及时反馈给广大农民、及时组织农民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2021年共发出病虫情报13期,共计1200余份,有效地指导了全县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为我县农业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大力推进绿色防控技术及统防统治,保障农产品和生态环境安全。为确保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活动深入开展,2021年制定了《黄龙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实施方案》,为创建绿色防控示范县明确了方向和目标。1、我站2021年在三岔镇长石头村、四条梁村,崾崄乡鲁家塬村的苹果专业合作社及企业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试验示范工作,共建立6个示范点,示范区面积3500亩。共悬挂粘虫板10万余张,有害生物诱捕器5000套,发放农药器械80余台,并带动全县周边区域开展绿色防控6万余亩。2、我站通过推行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在三岔镇孟家山建立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技术示范区1个,面积约200亩左右,主要实施以抗(耐)病品种和健康栽培为基础,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点共计设置诱捕器30个,悬挂黄粘板4000余张。二、加强植物检疫监管及有害生物监测工作。一是疫情普查扎实细致。2021年共抽出5名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11.8万亩苹果园及13.5万亩玉米进行了普查,尚未发现梨枯枝病、三叶草斑潜蝇、草地贪夜蛾等病情在我县发生。二是疫情监测准确细致。我站在三岔镇、石堡镇、界头庙镇、瓦子街镇等乡镇的公路沿线、高速路口、车站、临县交界等处悬挂有害生物诱捕器40个,对我县疫情实施全天24小时监控和监测,监测工作落实到人,认真做好监测记录,并及时上报数据,通过调查监测并未发现任何疫情。三是积极开展有害生物调查。我站认真开展李痘病、菜豆象等有害生物调查工作,通过在我县石堡镇桃园调查并未发现李痘病毒病;在我县超市和粮油经销等门店调查并未发现菜豆象。四是加强农作物种苗产地检疫工作。我站高度重视,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加强组织及宣传,认真贯彻执行《植物检疫条例》和省市站的文件精神。我站对全县种苗市场开展了拉网式的排查工作,通过排查,检疫人员向生产经营单位宣传《植物检疫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要求在今后繁殖种子苗木及调运时要申请办理产地检疫及调运检疫手续。2021年,出动检疫人员23人次,共检查种苗企业2个,玉米种子企业1个,苹果苗木企业1个,发现疫情数量0次,开展普法宣传20人次,产地检疫6批次。从而确保我县农业生产的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五是加大调运检疫监管力度。我站人员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坚持依法行政,加大调运检疫、产地检疫和市场检疫检查的监督力度,按照“绿色通道”要求,我站派出专职检疫人员4名,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截至目前共签发植物调运检疫证书70份,其中检疫合格种子10万余公斤,种苗接穗5份,检疫合格苗木15万余株,为确保我县农业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一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工作。2021年为继续抓好源头治理工作,主要针对源头进行抽检工作,强化对上市前的农产品进行检测检验工作,发现不合格的农产品,及时进行复检,并将检测结果予以公示,确保全县群众吃到安全的农产品。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完成省、市农产品质检机构下达的目标任务,并及时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2021年完成速测任务3616批次,定量检测96批次,合格率达98%以上。二是加大绿色、有机等农产品认证力度。我县坚持以“标准化、品牌化、可溯化”为支撑,充分发挥市场导向和激励作用,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积极培育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目标,根据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农产品认证奖励机制,积极推动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两品一标”认证积极性。2021年认证有机农产品认证苹果4个、核桃3个,名特优农产品申报3个(黄龙核桃、黄龙核桃、黄龙蜂蜜)。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建设。我县利用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相继把全县所有的“两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纳入到追溯体系之中,利用二维条形码扫描等技术,对全县农产品推行“身份证”制度,做到了农产品档案可查询、流向可追溯、产品可召回、责任可界定。建立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打造黄龙放心品牌,积极开展农产品“两品一标”认证工作,大力推广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并依托省级追溯平台,已将28家“三品一标”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家省级龙头企业纳入农产品质量追溯范围。四是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工作。我站将合格证开具、查验纳入日常巡查和监管内容,并实行月报告工作机制,定期对试行主体进行检查,检查种植生产者是否按要求开具、查验合格证,以及核查合格证的真实性,严防虚假开具合格证、承诺与抽检结果不符等行为。同时加大对试行主体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定期对试行主体的农产品进行例行抽检,根据检查结果,对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真实性进行核查,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2021年,我县已全面推进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陕果集团、干果公司、黄龙县中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5个企业及合作社已实施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1686张,附带合格证上市的农产品37吨。四、加大宣传培训工作,积极引导安全生产和消费。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活动氛围,印发了相关文件。设立宣传点,深入基层发放宣传单、集中讲解等形式向广大农民朋友宣传植物检疫知识。2021年印发各种宣传资料共计5000余份;二是充分利用农作物病虫害预警监测技术优势,及时将病虫害信息通过“病虫简报”电传、邮寄给各乡镇政府及种田大户;三是利用黄龙政务网,发布当前主要农作物的重大病虫防治意见,扩大宣传力度;四是在全县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知识培训,安排技术人员深入全县乡镇基础,开展知识培训10期800人次;及时让农民及时掌握防治技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面源污染,确保农业生产安全,通过一系列手段逐步达到人人知法、懂法、守法,从而确保农业生产安全。五、取得的社会效益。一年来,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植保站各项工作取得了进一步发展。黄龙县被评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六、存在问题。一年来,我站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离社会对我们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是对政治理论学习抓得还不够紧,学习的系统性和深度还不够;工作创新意识不强,创造性开展不够,在职人员业务水平需提高,2021年度从业人员共9人,其中仅2人为专业人员,我单位工作专业性强,业余人员均需长时间培训才可完成专业工作。七、整改措施。今后,我们将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并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做为,立争为我县广大人员群众的农业安全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站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对工作、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八、下一步工作计划。继续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的,以农产品安全为目标,以控制病虫草鼠害为手段,进一步提高测报准确率,加大植保专业化服务步伐,加大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力度,提高植检检查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加大“两品一标”认证力度,全面开展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推行,创新经营机制,加强经营管理,使我县植保、植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