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招商服务中心

榆林市招商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3-30 09:58
单位名称 榆林市招商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招商项目征集、策划包装、咨询、对接、洽谈、落地保障服务、跟踪督办等工作;参与签约项目的审核和组织工作;全市招商引资统计、上报工作;联系协调县市区、产业园区和驻外联络中心的招商服务工作;招商网站、信息平台建立管理和投资资料编辑;实施境内外重点招商展会和招商引资活动;参与境外驻点招商和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重点地区招商联络治谈工作;参与国内知名企业、商协会来榆考察的接待、洽谈
住所 榆林市高新开发区市口岸大楼5楼
法定代表人 任小春
开办资金 78.5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外事和对外经济协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8.55万元 87.79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招商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3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主要工作措施(一)完善体系,优化顶层设计。参与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试行)》,全面打开“双碳”背景下我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新局面;参与修订了《市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会议流程和工作落实机制(试行)》,规范了会议组织筹备工作,保证了会议质量;参与修订了《榆林市鼓励外商投资若干措施》《榆林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四个优惠政策,进一步规范奖励兑现流程,提高外资奖励力度;参与修订了《榆林市招商引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试行)》《榆林市优秀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奖励办法(试行)》,建立了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通过不断健全招商引资工作的政策体系,逐步提升了精准招商和项目全程服务水平。(二)搭建平台,实现市县联动。今年以来,我中心积极组织各县区、园区、部门参加重大经贸活动,充分利用经贸活动客商云集、企业聚集、信息汇集的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为县区、园区、部门和企业之间搭建项目对接平台,通过广泛宣传推介我市的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吸引客商来榆考察、来榆投资、来榆兴业。一是举办榆林—京津冀产业合作对接会,邀请企业80多家,签约项目7个,引资额145.3亿元,涉及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超临界热裂解地下气化制氢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管输供氢气、红色影视拍摄基地建设合作等多个项目。二是在第五届丝博会上,组织了“榆林市重点招商产业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榆林工业互联网院士论坛暨政产学研联动创新大会”“中欧-榆林经济合作论坛”及“2021榆林文化旅游项目招商推介会”四场会议,签约项目共167个,引资额1715.32亿元,合同项目85个,引资额537.92亿元。三是举办榆林—成都产业合作座谈会,邀请企业20多家,围绕是文化旅游和现代农业开展互动交流,充分展示了我市独特的自然资源及人文景观。四是在第十六届煤博会上,组织签约活动三次,签约项目29个,引资额76.89亿元。期间,成功举办了“第七届陕甘宁蒙晋经济合作交流会”,大会主题为“沿黄地区双碳背景下高质量发展论坛”,邀请沿黄各地市市级领导和招商部门负责人及沿黄地市知名企业参会,围绕低碳绿色发展、产业链配套、技术承接、项目合作等内容进行讨论交流,促进了“双碳”背景下我市与周边地市开展多领域、全方位、深层次交流合作。五是组织参加线上陕西—长三角地区经济合作活动,会后组织各县市区、园区招商主管部门就相关项目进行对接,进一步促进我市与长三角地区深入交流合作,推动协同创新发展。六是在深圳举办榆林—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融合(现代服务业)、农业产业、无人装备产业三场精准对接会,粤港澳近60户重点企业出席会议,各县市区与企业代表围绕资源优势、合作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探讨,进一步推动我市与大湾区产业承接、项目链接更加深入。(三)多点发力,助推项目落地。一是充分借助市级招委会作用,强力推进解决落地难、推动慢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今年以来,共配合筹备市级招委会召开5次,研究推进了高化学中国北方总部、中垦定边智慧生态农场、远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通用飞机总装实验基地、玄武岩纤维制造、陕果黄河集团红枣生态经济产业带建设、以色列耐特菲姆(广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节水灌溉项目等20多个招商引资项目;二是务实开展项目推进情况调研工作,多次前往各县区、园区走访调研,实地调研了米脂小米产业园融合发展示范项目、中石油煤层气府谷勘探项目、神木市陕西泰和利华工业有限公司柔性显示及5G单体材料项目、榆林经开区国家能源集团5万吨可降解塑料项目等,详细了解项目推进情况,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建成投产。(四)补齐短板,加强外资招引。面对我市多年来利用外资基础薄弱、外资项目少、外商直接投资难度大的现状,我中心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定盘子、三年见成效”的总体思路,积极借助中介招商机构的力量,委托中欧协会开展线上线下外资专题招商活动,力争引进一批优质外资项目。取得的主要效益(一)实际利用外资。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7779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1.31亿美元的135.4%。(二)省外资金到位。省外资金到位。全年实施省外项目356个,实际到位资金841.92亿元,同比增长19.09%,完成全年任务746.26亿元的112.82%。(三)省内资金到位。全年实施省内项目209个,实际到位资金461.34亿元,同比增长12.76%,完成全年任务374.1亿元的123.32%。(四)项目签约。2021年共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12个,引资额1938.29亿元,完成市上下达签约项目150个任务的141.33%,引资额1500亿元任务的129.22%,其中合同项目100个,引资额636.72亿元,协议项目112个,引资额1301.57亿元。新开工项目63个,资金到位82.03亿元。(五)项目策划。2021年储备包装策划项目216个,总投资1425.33亿元,完成市上下达包装策划项目100个任务的216%,完成总投资1100亿元任务的129.58%。(六)创新方式,强化精准招商。今年以来,我中心紧密围绕榆林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在招商方式上不断改进、不断创新,结合“走出去、请进来”,多措并举实现精准招商,吸引优质项目落户榆林。一是围绕产业链开展小分队招商。为了推进和谋划一批产业延链补链项目,我中心结合《榆林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围绕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大、引领示范强的项目,多次组织相关县区、部门组成招商小分队,聚焦京津冀、成渝贵、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围绕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活动。二是围绕产业规划外出精准招商。今年,我中心积极改变传统的“等商”观念,以全市“十四五”产业规划为引领,明确了招商方向,积极主动走出去开展精准招商,将招商引资从“装进篮子都是菜”的来者不拒阶段转到了“提着篮子选菜”的精准招引阶段,加大优质项目的储备和策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新的产业体系。三是围绕精准推介做好接待工作。一年来,我中心接待了碧桂园集团、河南豫能、上海红星美凯龙、陕西果业、上海交大、吉利集团、中国成路集团、京东集团、腾讯云计算、新城控股集团等多批次来榆考察的客商和考察调研团。利用客商来榆考察之际,大力宣传推介榆林优势产业和投资环境,并把合适的项目推荐到合适的县区和园区,促成来榆客商与县区、园区达成合作意向。三、存在问题回顾一年的工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受土地、规划、环保等因素制约,很多项目难以落地;项目储备不足,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引领性强的项目少,对全市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带动不足;外资任务艰巨,利用外资渠道窄、外资项目少,缺乏外资业务专业干部,任务完成难度大;干部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老化,专业人员短缺问题突出,严重制约着招商引资工作。四、整改措施(一)建设招商引资工作动态管理系统,实现招商引资工作开展全过程立体化管理,为“周动态、月调度、季点评、年考核”工作机制提供支持。(二)尽快配强配齐招商中心中层干部和科室人员,从各县区选调有实战经验的年轻干部充实到招商队伍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考勤制度》、《绩效考核奖励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竞争机制,促进优秀招商干部脱颖而出。持续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全市招商干部进行礼仪、谈判、金融、产业链等方面的学习,举办1期全市招商大讲堂,努力打造一支复合型招商队伍,助力招商工作再上新台阶。五、下一步工作计划2022年,我们将以实现“双碳”背景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和全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拓宽招商渠道,优化服务流程,努力实现招商引资工作的新突破,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找准定位、精准谋划。重点围绕省上的23条产业链和市上的13条产业链,进一步梳理出我市招商重点产业,绘制产业图谱和招商地图,确定招商区域,力争在产业链招商上寻求新突破。(二)摸清家底、练好内功。深入实地调研,摸清各县市区、园区的基本情况,建立一套完整的要素体系、产业布局、项目分布图谱。同时采取“引进来、走出去、多实践”的方式,加强招商队伍的能力培训,提升招商队伍科学研判、对接洽谈、协调落地等基本功。(三)搭建平台、市县联动。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谋划、筹备好2022年丝博会、煤博会、长三角、陕粤港澳等重大经济活动,带动各县区、园区共同参与到各类活动中来,不同角度、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上去寻找商机,促进项目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同时,进一步推进智慧招商平台建设,完善要素保障、园区分布、承载条件等内容,实现招商信息“手中握”。(四)考核督导、夯实责任。招商引资成效如何,关键在于项目落实,要利用招商引资“周动态、月调度、季点评、年考核”工作机制,深入县市区、园区扎实开展考核督导工作,切实压实招商责任,推动项目落地建设。(五)务实创新、提升服务。要不断解放思想,运用“投行思维”,创新招商模式,谋划和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要切实转变服务理念,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升综合服务水平,要为企业提供多方位、多领域的服务保障,推进项目落地。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