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实验中学

榆林实验中学

发布时间: 2022-03-30 09:47
单位名称 榆林实验中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初高中学历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初高中学历教育.
住所 榆林西沙青山路4号
法定代表人 袁拥军
开办资金 503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教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149.08万元 2372.1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实验中学.公益 从业人数  23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执行“规范、精细、科学、有效”的工作标准,抓管理,提质量,树形象,开创了学校发展的新局面,初步实现了市局领导提出的“两年上台阶”学校发展目标。一、发挥党建领航作用,凝聚学校发展强大合力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每月召开一次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传达近期上级党组织的文件精神,讨论学校近期党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二是规范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各支部按照“主题党日活动”计划,在每月第一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并加以整改。二、优化办学理念,科学规划学校发展1、明确办学思想,引领学校发展为了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完全中学,新领导班子任职后,积极调研,科学决策,不断加强学校思想建设,我们秉承“厚德博学,自强创新”的校训,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办学宗旨,以“融情优教,乐学求真”为办学理念,明确了“党建领航、纪检监督、民主公开、明确职责、夯实责任、全员参与、共同推进”的工作思路和“规范、精细、科学、有效”的工作标准。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教学环境按照学校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第一期的男女生公寓楼、师生餐厅、多功能会议室和地下停车场项目正在进行施工,计划于2023年竣工;2022年拟启动修建地上综合楼(现正在施工的地下停车场地面部分),用于解决理化生实验室、信息技术教室的短缺,并于楼顶增设天文台。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尽快按标准配齐多功能部室和教学设施。三、重视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示范引领,发挥“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作用进一步落实《榆林实验中学“三级三类”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不断优化教师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充分发挥“特级教师”“好教师”“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深入推进旨在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的青蓝工程,举行青年教师汇报课6次,举行专题培训2次。2、全员参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积极组织各类培训,其中省培24人,新高考新课标培训36人,新教育培训86人,新网师教育5人,双减培训84人,语文主题学习培训2人,市书法培训1人,音乐培训3人,共计241人次。组织信息技术2.0培训3次,安排同课异构4次。自制教具参赛3人。培养省学代候选人1名;杜飞飞、刘伶利被评为榆林市第三届名教师;候娇老师语文主题学习大赛中获三等奖;康元平、杨春玲获得市级教学能手称号;康元平获得省级教学能手高中数学组第一名,目前我校陕西省教学能手增至16人。3、多维评价,完善教师激励机制一年来,学校不断完善教师评价激励机制,制定了《榆林实验中学教师教育教学量化考核方案(试行)》、《榆林实验中学行政、总务、后勤、教辅专职人员考核评价细则(试行)》。改革优化了教师评价方式,积极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个方面的常态化评价方式。4、立足校本,开展各类教学研究活动重视校本研修,启动了全学科系统化的校本研修活动,开展了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工作。积极开展课题申报和立项工作,现共承担市级以上课题15个(省级2个、市级13个),发表论文42篇。强化市级以上教研任务的组织,承担了实验操作、新媒体大赛、思政课大赛等活动,以活动促教学。本年度实验教学成果平台上传成果超额完成。四、夯实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狠抓常规管理,促进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1)切实抓好课堂教学,做到“五认真”。认真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精心设计教法学法;认真上课,倡导合作、探究、自主的学习方式;规范作业格式,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反馈。认真辅导,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兴趣活动;认真组织考试。(2)加强对教研活动的管理。根据各学科及本校实际情况,调整了备课组分类,确定了备课组长,建立了备课组例会制度,制定了《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制作了《备课组长工作手册》,积极推动集体备课,确保了备课组活动的正常开展。2、落实“双减”政策,提升课堂教学质量(1)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建立作业监管机制和作业公示制度,严格控制作业总量;严格控制手机进校园,严禁手机进课堂,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形成家校共管共育合力;严格落实市教育局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刚性要求,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积极打造“三个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备、讲、辅、批、考、评、研”七环节主抓以常规教学主课堂和思政课为载体的第一课堂;打造以课后服务和社团活动为载体的第二课堂,做好课后服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3、大力推动艺体教育,促进学校特色化发展学校设立了艺术班、体育班,招收艺体特长生,并从普高生中选拔有艺体专长及发展潜力的培养对象。建立健全了艺体教育管理机制,制订和完善了有关规章制度;把艺体教育列入了学校工作日程。4、开办日语高考班,拓展学生升学通道学校坚持“立足基础,多元发展”的办学思路,开设了日语高考课程教学,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实现个性化发展,为学生创造更多选择的机会和更好的发展道路。目前2019级设有日语班2个,学生33人;2020级设有日语班3个,学生67人,学习效果良好。五、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开展德育活动,突出活动育人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和我校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国庆假期期间,组织初一高一部分同学参加了“赓续红色血脉争做国防卫士”的研学实践活动,育人效果良好。2、落实扶贫政策,助推教育扶贫(1)高中国家助学金如期发放,实现贫困学生应扶尽扶,不漏一人。上半年高中国家助学金共资助 411人,资助金合计 427750元;下半年高中国家助学金共资助 274人,资助金合计272000 元。(2)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发放顺利完成。上半年学期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共资助 67人,共计 26800元;义务教育阶段非寄宿生困难生活补助共资助 69人,共计 21562.5 元。下半年学期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共资助 69人,共计 27600元;义务教育阶段非寄宿生困难生活补助共资助73 人,共计22812.5元。六、取得的主要效益一年来,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习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一定进展。本年度培养省学代候选人1名;杜飞飞、刘伶利被评为榆林市第三届名教师;候娇老师语文主题学习大赛中获三等奖;康元平、杨春玲获得市级教学能手称号;康元平获得省级教学能手高中数学组第一名,目前我校陕西省教学能手增至16人。本年度,德育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胡雷杰老师获“榆林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段芝鹏老师获“榆林市第三届名班主任”称号,苏醒老师获“榆林市先进工作者”称号。2021年,通过校内选拔,推荐我校4名教师参加市上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竞赛,3名教师获奖,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全市优课大赛中23名教师获奖。本年度学校积极开展课题申报和立项工作,现共承担市级以上课题15个(省级2个、市级13个),发表论文42篇。强化市级以上教研任务的组织,承担了实验操作、新媒体大赛、思政课大赛等活动,以活动促教学,本年度实验教学成果平台上传成果超额完成。作为责任部门,成功的举办了科技节。积极和青山路派出所、交警青山路中队、榆阳公安法治大队等开展联防联动。举办了法制讲座进校园,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和上下学青山东路的交通拥堵,大力改善了校园周边交通秩序和安全环境。目前学校存在的问题是:1、尽管学校在社会上的满意度逐年提升,但发展和社会预期还有一定差距。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在逐年提升,学校发展和社会预期还有一定差距。2、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如:男女生公寓楼稍显紧张,多功能会议室也有待加强。3、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所改善但仍需加强。由于前期教师普遍对学生要求学生偏低和习惯养成教育的相对缺失,导致学生的学主动性不强。八、整改措施1、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在逐年提升,学校发展和社会预期还有一定差距。学校将正视问题和不足,今后将继续重视“三风”建设,进一步抓管理、提质量、转作风、树新风,努力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和满意度。2、按照学校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第一期的男女生公寓楼、师生餐厅、多功能会议室和地下停车场项目正在进行施工,计划于2023年竣工;2022年至2023年拟启动修建地上综合楼(现正在施工的地下停车场地面部分),用于解决理化生实验室、信息技术教室的短缺,并于楼顶增设天文台。3、今后,学校继续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依托,以励志教育和生涯规划教育为指引,重视课堂教学中方法的引导和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九、下一步工作计划1、我校将继续发挥党建领航作用,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我校将继续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深入推进“双减”工作,继续把“双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强“三个课堂”、“五项管理”建设;推动学校思政课建设,提高中小学德育队伍专业能力。3、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推动智慧校园建设。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积极组织教师进行网络培训和学习,落实信息技术2.0工作。积极参与榆林教育云“同步课堂”数字课程建设,继续进行“同步课堂”录制。4、推进校园保障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文化。2022年底在学生公寓楼、学生餐厅和地下停车场实现主体完工的基础上启动二期综合楼、艺体楼工程,优化办学条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1年6月榆林市慈善协会授予“校园慈善网络众筹”三等奖2021年6月榆林市教育局榆林市语委办授予“榆林市第五届中学生成语大会”二等奖2021年6月陕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童诗心语歌百年--诗歌征集活动”优秀组织单位2021年9月榆林市教育局授予榆林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榆林市教育局授予2021年榆林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线上优课大赛活动优秀组织奖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