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横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榆林市横山区植保植检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种植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种植业技术试验示范;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种植业技术培训;种植业技术服务。为控制农业植物病虫害提供检测防治保障。农业植物病虫监测,植物检疫,农业植物病虫害防治,农用药械管理。 | |
住所 | 榆林市横山区城北二街32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久国 | |
开办资金 | 66.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横山区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4.73万元 | 36.7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横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3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区委、区政府及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农技推广主要工作情况(一)实施省市玉米增密度提单产项目2021年全区实施玉米增密度提单产项目40万亩,其中核心示范8万亩,辐射带动32万亩,示范带动玉米大面积增产增效,确保我区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进一步提升。项目涉及全区13个乡镇、4个办事处、5个街道办的168个行政村、7个家庭农场、4个合作社。推广项目分为3个生产区域实施:北部风沙滩地生产区、无定河沿岸和南部丘陵沟壑区。(二)高粱新品种推广1.基本情况为了进一步促进旱作农业科技的示范和推广,全面提升我区酒用高粱产业发展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中心坚持旱作技术推广和结构调整相结合、良种与良法相结合、农业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强化措施。2.项目要求2021年全区推广优质酒用高粱8万亩,其中核心示范4万亩。3.实施区域项目涉及全区13个乡镇、7个办事处、1街道办的190个行政村。推广项目大致分为两个生产区域实施:白界—波罗-雷龙湾北部风沙滩地生产区,波罗-殿市-赵石畔-塔湾-艾好峁南部生产区。(三)旱作农业集成技术推广情况1.全程机械化地膜谷子推广根据“榆林市2021年种植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的内容,按照项目要求,并结合我区农业发展现状,借助宽幅梯田的农业基础优势,根据当地农业种植特点,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在波罗镇的朱家沟村和城关街道办的沙坪沟村和小王地村。创建推广全程机械化地膜谷子技术旱作农业示范片1万亩。2.机械覆盖地膜绿豆推广实施机械覆盖地膜绿豆3300亩,涉及全区的的10个镇办和8个经营主体。推广服务对象满意度100%。每亩提供绿豆种子1公斤、地膜3公斤、复合肥20公斤,每250亩配绿豆覆膜穴播机1台。(四)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1.谷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根据《关于下达2021年第六批涉农资金(第二批市级衔接资金)项目计划的通知》(横巩衔发〔2021〕13号)要求,创建“全程机械化地膜谷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500亩,实施地点安排在城关街道办沙坪沟村。实施内容为地膜谷子全程机械化技术。品种选用晋谷21。通过“全程机械化地膜谷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为我区旱地谷子高质量生产、小杂粮品牌培育和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都有极大地推进作用。2.水稻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在无定河沿岸驼燕沟村的榆林市宏驼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白界村的横山县润田特色农业专业合作社,分别实施水稻标准化示范基地1000亩、800亩。3.马铃薯产业基地化示范在横山街道办王圪堵村榆林中瑞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实施马铃薯V7示范种植面积500亩,平均亩产4000公斤,比普通栽培亩增产800公斤,4000亩增产马铃薯320万公斤,增加收入512万元。二、植保植检工作(一)粘虫和玉米螟发生与防控6月29日发现虫情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虫情灾情,农业农村局科学研判,加强统筹协调与督查指导,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虫灾防控领导小组,我中心在原来储备农药的基础上,又申请资金,紧急采购农药4400公斤,免费提供防治农药,协调植保无人机,全力出击,虫口夺粮。截至7月18日,我区粘虫防治达标面积2.888万亩,防治面积3.55万亩,防治处置率100%;重发田面积0.185万亩,防治面积0.185万亩。玉米螟防治达标面积2.171万亩,防治面积2.5万亩。(二)马铃薯腐烂茎线虫、马铃薯金线虫调查7月中旬、9月下旬,在城关王圪堵村与雷龙湾沙郭梁村进行马铃薯腐烂茎线虫、马铃薯金线虫调查,未发现马铃薯腐烂茎线虫、马铃薯金线虫发生。(三)常规化病虫害预测预报在城关街道石窑则组植保测报场设立小气候观测仪1套,在城关街道李界沟村设立高空测报灯1套,在赵石畔镇赵石畔村设立虫情观测仪1套,全年共计发布病虫情报6期,预报准确率95%以上,为防治病虫为害提供准确的信息依据。(四)绿色防控技术实施横山区芦河果园位于赵石畔镇赵石畔村,现有果园110亩,果树5000余株,病虫害防治还是传统、单一的使用化学农药来进行防治,果品质量大打折扣,同时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化性、趋味性等,有效的进行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做到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保障农作物生产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五)外来入侵草地贪夜蛾监控为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害虫侵入引发的危害,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在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安排,制定《榆林市横山区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方案》,《草地贪夜蛾识别与防控技术资料》,组织技术人员到乡、村、户、培训草地贪夜蛾识别与防控技术,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与防控工作。在全区13个镇、4个办事处、5个街道办、1个农场,布设诱捕器,进行草地贪夜蛾监测。土壤肥料工作情况(一)测土配方施肥邀请有关土壤肥料方面专家,汇总分析以往土壤测试和田间试验数据结果及群众施肥经验,根据气候、地貌、土壤类型、作物品种、耕作制度等差异,初步建立玉米、绿豆、马铃薯等3种农作物施肥配方5个。(二)玉米肥效利用率试验及土样采集开展完成玉米肥效利用率试验5个,其中赵石畔镇王皮庄村、横山街道办顾新庄村、雷龙湾镇哈图湾村、波罗镇邵小滩村、党岔镇杨口则村各1个,采回玉米籽粒和植株样本62个。(三)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根据省站的安排和当地的自然条件,把8000亩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技术示范分成2个示范区,重点由3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即横山田丰特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1500亩、横山世明家庭农场900亩、榆林宏驼农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400亩、农技中心示范田200亩,每亩提供招标采购有机肥1袋。在榆林市宏驼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流转的土地上实施深翻示范2000亩,每亩补贴30元,合计补贴6万元。四、种业工作情况(一)品种引进推广高粱:晋杂22。玉米:登海635、陕单609、登海9号。谷子:晋谷21、汾选3号。绿豆:榆绿1号、西绿1号、白绿522。五、综合试验示范开展情况(一)绿豆试验示范(共8个)(二)谷子试验示范(共8个)(三)高粱试验示范(共2个)(四)水稻品种对比试验1个。(五)马铃薯品种引进试验1个。(六)红小豆品种引进试验1个。(七)油菜新品种引进试验1个。六、技术培训开展情况向农民大力宣传农业项目任务及各项优惠扶持政策,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同时利用集会、庙会等场所对农民进行了全覆膜、双沟覆膜、膜侧栽培、水肥一体化、测墒补灌和植保检疫及病虫防治等技术培训宣传。累计培训了20500多人次,发放玉米、马铃薯、绿豆、大豆等规范化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资料5种25000份,悬挂条幅30条。七、取得的主要效益(一)玉米增密度提单产项目效益分析经测产,玉米增密度水浇地平均亩产660.7公斤,平均增产幅度达到13.5%。测墒灌溉+水肥一体化玉米增密度种植平均亩产850.3公斤,较往年平均增产幅度达到13.8%,农技推广服务满意度91.2%。(二)高粱新品种推广项目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南部生产区平均亩产350公斤,每亩纯收入230元,比常规高粱种植平均亩多收入189元。北部风沙滩地南部生产区平均亩产500公斤,每亩纯收入480元,比常规高粱种植平均亩多收入274元。(2)社会效益。全区涉及农户7608户,其中帮贫带贫2169户,家庭农场及合作社58家。(三)全程机械化地膜谷子项目效益分析根据测产结果显示,项目区谷子平均产量为156.0公斤/亩,最高产量为164.7公斤/亩。和大田传统种植谷子方法相比,全程机械化地膜谷子技术旱作农业谷子平均每亩增产54.9公斤,增产率为54.3%,增产效果非常明显。(四)机械覆盖地膜绿豆项目效益分析根据测产结果,地膜绿豆平均产量为81.6㎏/亩,最高产量为97.3㎏/亩,最低产量为77.6㎏/亩,较大田普通种植每亩增产20.56㎏/亩,增产率为33.7%,增产效果非常明显。(五)水稻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效益分析榆林市宏驼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实施水稻标准化示范基地1000亩,平均亩产540公斤,比普通栽培亩增产70公斤。横山县润田特色农业专业合作社实施水稻标准化示范基地800亩,平均亩产560公斤,比普通栽培亩增产90公斤。八、存在的问题(一)专业技术人员缺位断层现象严重,需要不断补充年轻的专业人员进入单位,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二)干旱、霜冻、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多,智能化监测设备少,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弱。(三)全区坡耕地多,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低下,农业机械难以施展,农机农艺结合困难。九、整改措施(一)加大年轻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二)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大力发展智能农业,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三)在今后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把小型水利工程综合配套、改造老式低产田与完善梯田道路网络、坡改梯工程实施与涉农资金和技术有效投入以及农机农艺结合起来,更好的提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十、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在宽幅梯田上实施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攻关5万亩,其中全程机械化+地膜覆盖谷子3万亩、机械化+地膜覆盖豆类1万亩、机械化+地膜覆盖玉米1万亩;二、稻渔绿色种养综合4万亩;三、玉米节水增产增效(水肥一体化)10万亩;四、薯类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2万亩,其中沙地红薯1万亩、马铃薯1万亩。五、耕地有机质提升20万亩。六、农作物病虫草害无人机绿色飞防30万亩。七、实用技术培训3000人,建立种植技术实训基地3处。八、综合试验32个、示范20个。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被榆林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授予2021年度农技推广先进集体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