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2021年工作回顾1、扎实开展宣传教育。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8部门开展的“清风行动”为切入点,结合秦岭生态环境“乱捕乱猎”整治工作,推进全县打击整治破坏秦岭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进入常态化,狠抓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全年开展了“湿地日”、“野生动植物保护日”、“爱鸟周”“生物多样性日”、“环境日”、“陕西林草主题日”等宣传教育保护活动。在国省干线、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维修大型户外宣传牌23面,悬挂、张贴宣传横幅26条,累计发放通告、海报、宣传手册等资料1845余份,推送信息150条,举办宣传活动8场次。对全县19个联合管护站加大了检查力度,严密布控,及时发现和查处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2、持续推进保护管理。(1)加强野生动物救助业务技能学习。全年救助林麝、鬣羚、猫头鹰、雕鸮等兽类、鸟类野生动物1962头(只)/次,其中救助林麝1955头,野外无害化处理野猪3次25头。(2)完成红豆杉资源调查工作。配合市林业站设置红豆杉母树林1处80亩,完成凤县紫柏山红豆杉母树林品种审定工作。(3)加大林麝人工繁育监管力度。召开林麝养殖工作会议4次,对35家林麝养殖繁育场所的制度落实、耳号标识、卫生防疫、超范围养殖和禁食野生动物等工作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4)全力做好野生动物致害保险。全年收到农户有效报案154件,达到赔偿标准的154件,赔付金额198161.77元。3、壮大林麝产业发展。(1)年初对2018年各镇实施的饲草基地建设第二轮兑现进行了验收汇总,合格户数146户,合格面积465.5亩。(2)严格把好林麝种源调运手续关,县境内调运备案登记723批次2680头,县境外调运林麝种源23批次1049头;备案封存调运麝香437.6kg。取得林麝人工繁育养殖行政许可的公司有35家,比上年增加了3家,养殖户835户3181余人,养殖圈舍41638间,养殖规模达到2.43万头,目前养殖数量2.2万头,年新增幼体麝5851头;取香雄麝7021头,产麝香145.2kg。(3)年内继续推出政策性林麝养殖保险,由中国人保财险凤县支公司办理林麝养殖保险,每头保费880元,县级财政补贴100元/头,2021年承保林麝10507头,保费924.616万元,保额达15760.5万元。(4)完成林麝疫病防治中心改造工程,林麝疫病防治医疗团队工作有序开展,全年救助林麝1955头,手术救助343头。(5)聘请省动研所专家团队到我县指导林麝人工养殖标准起草工作,涉及人工繁育、疫病防治和麝香采收等三方面6个标准,在人工繁育林麝饲料、饲养管理、繁育技术、养殖场建设等4个标准,对常见的13种疾病防治制定了1个标准,对麝香的采集、初加工和保存制定了1个标准。(6)与项目开发单位芯创通(南京)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多次对接,完成了手机移动端子系统、前台PC端WEB子系统、数据分析处理算法模型、数据库系统、服务器系统、电子耳标硬件系统、辅助硬件设备等软件模块开发,电子芯片和耳号标识同步进行,数据库已基本建立,采集林麝个体信息已达3454条,信息化建设工作稳步推进。4、湿地保护成效明显。利用湿地日、爱鸟周等主题活动日在县城开展主题宣传3次,发放宣传资料700余份。年内完成了G342凤州至凤县段公路改建工程对嘉陵江湿地公园生态影响评价;通过政府采购招投标完成了2020年省林业局、省财政厅下达的秦岭湿地保护恢复示范推广资金项目。完成嘉陵江流域34亩小薇湿地示范点建设120万元投资项目。申报了陕西凤县嘉陵江国家湿地公园2022年中央财政林业草原项目。2021年嘉陵江湿地保护智能监测项目已经完成《实施方案》报批工作,年底前完成政府招投标工作。5、临时交办其他工作。全年答复政协委员提案4份,协办市政协提案1份。答复群众在市长热线、政府网站、12345政务一号通转办的投诉、咨询留言8份,网上信访事件2件,司法建议书复函1份,向政府常务会提交议题2件。配合县委、县政府迎接林麝产业发展调研和点位准备6次,接待四川汉源、马尔康市、贵州黔东南州、山西沁源等地调研5次,筹备媒体采访、规划编制、省局领导、驻京联络、市全委会议、省市政协等调研林麝产业发展点位7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年来,经过各位干部职工辛勤努力,凤县生态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被宝鸡市林业工作中心站在“521”林业科技示范工程评委先进集体。凤县嘉陵江国家湿地公园被宝鸡市湿地保护服务中心评为先进集体。省级农业标准化验收“凤县林麝人工繁育标准化示范区”工作,在本年度考核达到优良等次。凤县区域踏查建设了秦岭红豆杉种质资源库、基因库。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1、在打击非法破坏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上宣传力度不够深入、宣传形式不新,非法猎捕和非法采集现象没有彻底制止。2、在保护国家一级动物林麝疑难疾病的治疗管理、重点动植物、湿地公园的建设及湿地的保护管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收购利用、古树名木保护等工作中都要有执法权。存在着部分工作不能高效及时完成,在具体的工作办理和法律流程方面还有待提高。3、在湿地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无法正常顺利实施。缺乏专业系统的规划指导和定位。改进措施1、采取形式多样的法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保护意识,发动广大群众参与群防群控。2、聘请省动研所专家团队到林麝养殖公司指导疫病防控治疗技术。提高管理站人员业务技术水平,熟练执法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主要在行业法律法规的学习和业务操作方面强化学习。继续争取古树名木专项资金,消除安全隐患。3、积极推动湿地产业发展,有效提高与上级主管单位的对接和寻求专业的业务技术指导,争取湿地后期的保护、科研监测、基础设施得到正常的资金维护。四、2022年工作计划(一)坚决贯彻落实好各级关于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安排部署,提高群众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法治意识,强化重点区域巡护防控,对野生动物迁徙繁衍地、活动区域的巡护检查力度。重点抓好35家林麝养殖公司和一般野生动物禁食禁养监管工作,力争年内申报审批2-3家林麝公司人工繁育行政许可。加大野生动物致害政府救助责任保险的宣传力度,引导受害群众做好赔偿保障工作,化解野生动物肇事损失造成的社会矛盾。(二)全力加快林麝产业发展。依托中国林麝之乡特色品牌,建设全国林麝人工繁育全产业链战略基地。完成林麝人工繁育子代监管工作,发挥疫病诊疗专家作用,是林麝疫病防治中心正常运营。新增林麝6000头,养殖规模超过2.5万头,实现产值2.3亿元。(三)做好凤县林麝人工繁育标准示范推广验收工作。以24家林麝养殖公司和12个林麝扶贫示范基地为主,推进林麝人工繁育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推行标准化管理流程,使示范区林麝人工繁育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固化凤县林麝人工繁育标准化体系。确保5月份顺利完成“凤县林麝人工繁育标准化示范区”省级农业标准化验收工作,为我县林麝人工繁育产业提质增效打好基础。(四)月底前完成2020年湿地恢复示范推广项目和2021年湿地智能监测项目,确保年内通过省市验收。(五)做好红豆杉迁地保护项目实施工作,在5月底前完成营造林工作,年内通过市级验收。计划完成2022年红豆杉迁地保护营造林600亩投资90万元项目。(六)做好林麝智慧养殖信息化管理工作。配合项目实施单位和养殖公司做好软硬件系统优化、林麝个体数据采集、录入等工作,是信息化管理流程贯穿整个林麝产业发展过程中,力争年内投入正常运行。 |